
6/13页 共130个搜索结果
丙型肝炎因其高变异性,目前尚未研制出疫苗,但采取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比如避免静脉的注射、输血,远离毒品等。目前的传染方式大部分可以通过以上预防措施来进行预防,目前的丙肝可以临床治愈,大家不必太过担心。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前有两种方式:1、干扰素治疗:长效干扰素每周注射一针,其特点为对于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较高,但DNA的抑制程度不如核苷类的药物。2、核苷类的药物:目前主要为三个一线药物,包括替诺夫维、恩替卡韦及丙芬替诺福韦,国内还有替比夫定,半年内基本90%以上病毒都可得到抑制。
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同时也要结合乙肝表面抗原来看,因为目前检测试剂非常精准,有可能是一些假阳性。若乙肝表面抗原为阴性,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此代表无乙肝病毒感染,但乙肝病毒感染的抵抗力还不够,所以可加强乙肝疫苗注射,如果乙肝表面抗原已经阳性,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此时并无太大意义,仍属感染者。
乙肝疫苗不需要额外自费打。从2002年开始,我国真正实施全面乙肝疫苗的免费注射,这是阻碍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按照016的方式注射疫苗后,建议在孩子一岁的时候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对于乙肝表面抗体仍为阴性的情况,建议再加强乙肝疫苗的注射。
成年人建议监测乙肝两对半的情况,即观察表面抗体的滴度。对于表面抗体100以下的人群,建议加强乙肝疫苗的注射。对于乙肝表面抗体达不到100以上且年龄较大的人群建议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成年人可以用016或者012的方式进行疫苗注射,每次以20ug为佳。
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以016方式为主,具体如下:1、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2、在出生后一个月后进行第二针的注射,约70%到80%的孩子能够产生抗体。3、孩子出生后6个月后注射第三针。对于未能及时注射的情况,及时补打也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新生儿乙肝疫苗注射后,个体能否产生抗体与个体的差异、母亲的状态、年龄、注射时间有关,且越早注射乙肝疫苗,抗体的效果越好。一般乙肝疫苗能够持续15年,超过时间后,需要重新接种疫苗,从而重新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抵抗能力。
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是防止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为出生后24小时内。目前医学上推荐将注射时间提早,即建议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按照016的方式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对于母亲为乙型肝炎携带者的孩子,在出生的24小时之内还需要增加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
乙肝两对半是判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通过血清学的状态可以判断预后、临床的转归。乙肝两对半主要检测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五个指标不同的组合代表乙肝不同的感染状况。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可以反映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以此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
所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所属科室:骨二科
所属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所属科室:心脏中心
所属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所属科室:泌尿外科
所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所属科室:神经内科
所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所属科室:运动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