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概要:高钙血症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用激素治疗、应用普萘洛尔治疗等治疗。限制钙的摄入,补充足量水分。袢利尿剂抑制肾小管的髓袢升支对钠、氯的重吸收,阻断肾小管对钙、镁的重吸收。注意水化,注意电解质、纠正钙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的监测。0.9%的生理盐水持续点滴,促进钠和钙的排出。
2.治疗
2.1.预防钙的吸收减少摄入,停用钙剂和维生素D。
2.2.基本治疗
2.2.1.治疗原发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维生素D过量者停用;恶性肿瘤引起者手术或放化疗后多有血钙下降;结节病、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可用激素治疗;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者应用普萘洛尔治疗有明显疗效。
2.2.2.限制钙的摄入,补充足量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治疗肾衰竭等。充分补足血容量,补充生理盐水2 003 ml左右,在肾功能好的情况下,可以靠身体自行调节,以达到排钙的目的。
2.3.药物治疗
2.3.1.水化:由于呕吐、营养不良及肾浓缩功能下降而发生脱水者必须纠正,以0.9%的生理盐水持续点滴,促进钠和钙的排出,每日限制人量3~6 L ,监测水、电解质平衡。
2.3.2.袢利尿剂的应用;袢利尿剂抑制肾小管的髓袢升支对钠、氯的重吸收,阻断肾小管对钙、镁的重吸收。但如果患者容量减少,则减轻钙吸收的能力。故袢利尿剂应首选应用于液体超负荷状态,而非抗高钙血症治疗之首选。
2.3.2.1.速尿:40~100 mg,静脉冲人,按需给予。
2.3.2.2.呋塞米:20~100mg。
2.3.2.3.注意事项: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心、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孕妇哺乳期慎用。
2.3.3.降钙素(密盖息)
2.3.3.1.作用机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刺激成骨细胞形成,降低骨吸收;使病理性升高的血钙浓度下降,减少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钙的排出。
2.3.3.2.剂量及用法:密盖息5~10 u/(kg·d)溶于生理盐水500 ml静脉点滴6小时以上,或将日剂量分2~4次缓慢注射(必须注意补水)。如病情不严重,可行皮下或肌内分次注射。
2.3.3.3.不良反应: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轻度面部潮红以及注射部位或全身性过敏反应。
2.3.3.4.注意事项:轻度高钙血症经水化无效时,或中度以上血钙增高时,与水化同时应用;起效迅速,24~48小时达最大疗效;用药后2~3日可出现脱逸现象,如加用强的松40 mg/d可延迟其发生;与双磷酸盐类药物联合可提高疗效;对无骨破坏的高钙血症疗效更优;反复治疗仍有效。
2.3.4.双磷酸盐类药物
2.3.4.1.作用机制:阻止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黏附于骨组织,影响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与骨基质理化结合,干扰骨吸收;抑制细胞因子IL-6、IL-1、TNF的产生;降低骨溶解过度引起的高钙血症;对体液因子造成的高钙血症无效,也不能减少肾对钙的重吸收。
2.3.4.2.药物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
氯膦酸钠:固令(骨膦)每支为0.3 g/5 ml(二代)。固令300 mg/d静脉输注,连用5日;肾衰者减半,可能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
帕米膦酸二钠:阿可达30 mg/支,博宁1 5 mg/支(二代)。瞎宁60~90 mg静脉点滴3~4小时,亦可在2~4日内分次静点给药,用药后1~2日血钙下降。疗效可持续1个月;可出现发热、淋巴细胞减少、低钙、低磷,偶见低镁,
伊班膦酸钠:艾本1 mg/支(三代)。艾本2~4 mg静脉点滴2小时以上,一般1周内血钙正常,疗效达3~4周;可能发热,或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唑来膦酸:择泰4 mg/瓶,天晴依泰4 mg/5 ml。天晴依泰4 mg静脉滴注。单一用药4~7日后血钙恢复正常.疗效可持续30~40日;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低钙、低磷现象。对复发性及难治性高血钙症可用8 mg,文献报道疗效优于帕米瞵酸二钠。
2.3.4.3.注意事项: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各双磷酸盐的作用强度、疗效、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各异;用药过程注意水化,注意电解质、纠正钙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的监测;根据血钙增高的强度,考虑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