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中暑

• 英文名称:heatstroke;

• 俗称

• 就诊科室:急诊科

• 常见症状:头痛,水肿,心悸,抽搐,心律失常,昏厥,面色苍白,胸闷,高热,热痉挛,头晕,脱水,休克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全身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无

医生说
视频

中暑患者应该喝淡盐水还是凉白开?

中暑患者喝淡盐水会更好,因为大量出汗,会使得人体内盐分丢失,盐分对于维持血压和容量有重要的作用,及时补充淡盐水,可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优先选择补充运动饮料,然后是矿泉水,然后选择凉白开。

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中暑浑身无力怎么办? 中暑会使人耗气伤津,容易觉得困倦。如果经常出现在暑热的环境下浑身无力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煲点五指毛桃或黄芪水,随身携带饮用。除此之外,一些如参麦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做成口服液针对中暑、出汗多、困倦等症状也有较好的效果。 中暑后恶心想吐怎么缓解? 中暑后恶心想吐的情况,主要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系。脾喜燥恶湿,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障碍。所以当出现恶心、想吐的症状,可以用茯苓、薏米、赤小豆等化湿的食材煲成水来喝,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平时也可以常备藿香正气水的,也可以改善症状。 在户外热到头晕怎么办? 如果在户外热到头晕,第一时间要适当补水,以淡盐水最佳,能够促进汗液的排出,降低体温。另外,中医讲究凝神静气,这个时候就应该慢慢呼吸,使心情平复,燥热症状也会明显减轻。同时也要及时到阴凉的地方避暑。 如何用中医的方法解暑? 中医解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心静自然凉,心为君主之官,当心情平静下来后,机体的运转都处于有序的状态。2、夏天的时候,应夜卧早起,意思是晚上的时候应该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而早上的时候要早点起床,顺应阳气变化规律。3、食疗,冬瓜鲫鱼汤、绿豆薏仁粥都是可用于解暑,对于脾胃比较虚弱的还可以喝山药排骨汤。

中暑的表现有哪些?

中暑有什么症状? 暑热为阳热之邪,其致病特点为耗气伤津,且暑多夹湿。因此如果人在暑热的天气下,一般会有胸闷、头晕的症状,头痛、头晕、口渴、大汗淋漓、疲劳、注意力下降、行动力比较迟缓等表现,如果还伴随体温升高的情况,可能是中暑的前兆或表现,大家及时采取措施来干预。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容易中暑? 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人特别容易中暑,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调节功能不一样。中医理论中,有营卫调节的概念,如果有的人调节功能好,通过微微的汗排出就能把暑热消散,达到相对平衡。而有的人体质比较热,在暑热的天气下,大汗淋漓导致耗气伤津、正气亏虚,而且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有头晕、困倦、乏力的症状。如果其湿气比较重,还会有胸闷、头重如裹的表现。体质偏虚、湿的人群往往调节功能也会下降,也就有中暑的表现。 如何预防户外中暑? 首先,为了预防户外中暑,应该学会调整体质,如果属于营卫不调或者气虚的体质,在户外作业前,可以喝点西洋参煮水。也可以喝点冬瓜水、西瓜皮煮的水,有清暑、利尿的作用。建议平时出门前就应该多喝水,而不是在户外感到炎热的时候才猛地喝水,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中暑的表现。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中暑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中暑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环境因素: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个人体质因素: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

• 环境因素

  中暑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中暑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环境因素: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个人体质因素: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

症状

• 头痛,水肿,心悸,抽搐,心律失常,昏厥,面色苍白,胸闷,高热,热痉挛,头晕,脱水,休克

  中暑的临床表现:

  有高温接触史或在烈日下曝晒头部的病史。

  1.中暑先兆 是指在高热环境活动中,大量出汗,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轻度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口渴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

  2.轻症中暑 出现上述症状后未能脱离高热环境,体温升高至3 8.5℃以上。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或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3.重症中暑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1)热射病:典型表现为高热(40℃以上)、无汗和意识障碍。为内科临床急症。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中暑。发病前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临床表现,并有出汗过多而有水盐代谢紊乱和酸中毒。体格检查发现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呈发绀、脉搏侠,脉压增宽,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呈陈一施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早期缩小,后期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日射病患者发生干烈日曝晒且无防护措施情况下,头部直接受到目光曝晒或强烈的热辐射,患者出现头痛、耳鸣、眼花,随后转为呕吐、谵妄、昏迷。

  (2)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或劳动结束后数小时发病。起病突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腹肌、腓肠肌,常呈对称性。有时因腹部肌肉、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而类似急腹症。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痛性痉挛也可能由于Nacl以外的其他电解质紊乱造成。如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

  (3)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患者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常发生于患者对热不适应,体内无过量热蓄积,多见干老年和高血压患者。热昏厥是热衰竭中较轻的表现,主要是长时间高温环境下站立,血液流向下肢扩张的血管所致,体温升高可不明显。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中暑的诊断:

  一、诊断要点

  典型的中暑诊断并不困难,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热衰竭和热射病症状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热射病诊断要点:

  (1)高温环境下发病,或气温虽然不太高,但患者长时间在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工作。

  (2)肛温显著升高。

  (3)皮肤灼热、干燥、无汗。

  (4)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二、辅助检查

  中暑时,应行紧急血生化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严重病例常出现肝、肾、胰脏和横纹肌损害的实验室改变。在住院时和住院24小时或48小时后,检查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有凝血功能异常时应考虑到DIC。尿液分析有助于发现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衰竭。怀疑颅内出血或感染时,应行脑CT和脑脊液检查。

  热射病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出现尿蛋白和管型尿,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增高,血pH降低,血钠、血钾降低。心电图有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

  三、分级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心动过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鉴别诊断:

  热射病主要根据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以及高热、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干热三大特征,做出诊断的困难不大;其与热痉挛、热衰竭的鉴别一般也不难。但主要应注意与其他高热伴有昏迷的疾病鉴别,如脑炎和脑膜炎、脑型疟疾、中毒性痢疾、产后感染、脑血管疾病病所致昏迷等。

治疗

• 一般治疗

  1.中暑的治疗概要:

  中暑要加强个人的预防,和卫生保健措施,通风降温。轻症中暑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并补充含盐冷饮或茶水、果汁饮料等。严重中暑要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氧疗等治疗。热衰竭、热痉挛要及时治疗。应采取各种措施,增强主要器官的功能。

  2.中暑的详细治疗:

  2.1.中暑的预防:

  2.1.1.改革生产工艺过程 改进操作方法防止工人与热源接触.包括:

  2.1.1.1.隔热措施:如采用隔热材料、水箱或循环水门以及空气夹层墙等;

  2.1.1.2.通风降温措施:如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或在隔热密闭的基础上安装空调设备等。

  2.1.2.加强个人防护 对于特殊岗位的高温作业工人,应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工作时穿戴帽子、长农长裤,并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底下。大量出汗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此外,应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出现中暑先兆时应及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处理。

  2.1.3.卫生保健措施 包括:

  2.1.3.1.就业体检及热适应训练,逐步建立、健全高温作业工人健康档案,对发现有高温禁忌证者,应给予适当的防治处理和做出能否继续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能力鉴定;

  2.1.3.2.注意补充营养及合理的膳食制度;

  2.1.3.3.供应高温饮料,口渴饮水以少量多次为宜。

  2.1.4.通风降温 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凡是生产过程不要求严格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控制的高温车间,首先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如天窗及敞开式厂房等;在敞开的加热炉及其他热源外,可安装排气罩,进行局部自然通风。在生产要求车间内保持一定温度、湿度情况下,可采用机械通风,如风扇或喷雾风扇、岗位送风等。某些高温作业地点,如天车驾驶室、轧钢机操作室、推焦机驾驶室等,则可在隔热密闭的基础上安装空调设备等。

  2.1.5.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 根据生产特点及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保证高温作业工人夏季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2.2.中暑的治疗:

  2.2.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并补充含盐冷饮或茶水、果汁饮料等。疑有循环衰竭倾向时,可酌给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

  2.2.2.重症中暑

  2.2.2.1.迅速降温

  2.2.2.1.1.物理降温: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同时用冷水或酒精擦冼和配合风扇吹风,也可用冰水浸浴。若降温不满意,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或股动脉加压输注。此法降温迅速,并有升压作用。其他降温方法有冰水灌肠,洗胃,灌洗膀胱、胸腔、腹腔等。近年应用快速降温喷雾蒸发装置。喷雾口的气雾1 5℃与45℃的湿热空气混合,喷洒在患者体表,使皮肤温度维持在32℃~33℃,降温迅速安全。降温过程中注意体温、血压、心率,当肛温下降到38℃左右时,须暂停降温,待体温回升后继续进行。

  2.2.2.1.2.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效果较好。常用氯丙嗪25~50 mg加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滴,紧急时可用氯丙嗪25mg及异丙嗪25mg稀释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l00~200mL中,在10~2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如2小时后体温仍无下降趋势,可再重复1次。滴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无论何种降温措施,必须深插肛表,以监护体内温度。待肛温降到38℃,即应暂停任何药物降温。

  2.2.2.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必须积极纠正失水、低血容量及电解质紊乱。一般先适量补充5%葡萄糖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避免快速补液发生肺水肿。应置导尿管检测尿量,连同血细胞压积、中心静脉压测定及血电解质化验以监护水与电解质平衡。

  2.2.2.3.氧疗 一般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缺氧明显者,可选用0.3%过氧化氢液。必要时用人工呼吸器和高压氧治疗。

  2.2.2.4.肾上腺皮质激素 短期应用有利于减轻脑水肿,改善周围血流动力学,促进心、肝功能恢复。

  2.2.2.5.对症治疗 抽搐时肌注安定l 0 mg,或苯巴比妥钠0.1~0.2g,或用10%水合氯醛20mL保留灌肠。及时治疗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衰竭及心肾功能不全。有感染征象者酌用抗生素。

  2.2.2.6.中药治疗 可口服解暑片 藿香正气水。

  2.2.3.热痉挛

  轻症患者口服等渗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即可缓解,重症患者需补充等渗氯化锄溶液,若血钠降低,可予以少量3%氯化钠输入。肌肉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加重疼痛,应尽快补充氯化钠,此外适当补克钙、镁等电解质。

  2.2.4.热衰竭

  迅速将患者搬离高温环境,卧床休息。若病情较轻饮用等渗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连续数日至尿钠浓度达3 g/L以上。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精溶液和KCl,维持患者血压。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 min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但患者往往需要2~3 d的时间才能重新参加高温下重体力劳动。

  2.2.5.热射病

  热射病来势凶险。预后严重,死亡率达25%,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必须紧急抢救。急救效果取决于降温治疗开始的早晚和速度,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平衡,防治休克、脑水肿等并发症。

  2.2.5.1.降温治疗:应尽快使深部体温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物理降温:

  冰水敷擦:全身皮肤予以冰水或冷水加少量乙醇擦浴,同时在颈项、头枕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心前区和胸部勿放置冰袋)。在冰水敷擦和冰袋降温的同时,可采用电扇吹风或空调降室温,加速散热,并防止体温回升。

  降温效果不明显时可用凉水或用冰盐水灌洗胃和结肠,协助降温。

  快速输入预冷的液体:多数热射病患者输液量较大,紧急情况下可将生理盐水或糖盐水1 000 ml置于冰箱中降温至4℃左右,然后经股动脉向心快速输注,于20~30 min内注完,或经外周静脉快速滴注,可迅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体温。

  冰水浸浴:在辐射、蒸发、传导三种物理降温方式中,传导简便易行,且效果佳。但因可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等合并症,一般经其他方法疗效不佳时才考虑使用。

  患者取斜坡卧位,浸浴在10~15℃冷水(或4~10℃冰水)中,水面与乳头连线齐平,并按摩患者颈部、躯干及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降温的过程中应专人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以及冰水的温度。每隔10~15 min将患者拚出水面监测肛温,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若体温回升,可再浸入冰水中。

  老年、体弱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昏迷不深的患者,还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应采取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药物降温:临床常用的降温药物为氯丙嗪。氯丙嗪的降温疗效确切,若无禁忌证,在紧急情况下应常规大胆应用。

  作用机制:抑制下丘脑视前区体温调节中枢,解除机体保温作用,使机体成为“变温性”;扩张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防止或减少震颤,减少身体产热;降低机体代谢率以及细胞的耗氧率,减轻缺氧性损害。此外。尚有防止烦躁、惊厥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使用方法:

  冬眠工号(氯丙嗪25mg、盐酸异丙嗪25mg、哌替啶50mg。加入25%葡萄糖20ml),15 min内静脉注射,适用于高热、昏迷及抽搐患者。

  冬眠Ⅱ号(氯丙嗪25 mg、盐酸异丙嗪25 mg,加入25%葡萄糖20 ml),15 min内注静脉注射,适用于高热、昏迷无抽搐患者。

  冬眠Ⅲ号(氯丙嗪25 mg,加入25%葡萄糖20 ml),15 min内静脉注射,适用于高热但无昏迷及抽搐患者。

  推注完毕后,于以氯丙嗪25~50 mg加人50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维持。

  冬眠治疗一般10 min后开始降温,冬眠时最好配合物理降温。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深部体温,肛温降至38.5℃时应停止强力降温措施,否则体温会下滑至正常以下。冬眠时密切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应用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体兴奋剂。

  热射病的药物降温。无论足甾体类或非甾体类解热药疗效均差,但在冬眠时,可辅助使用氨基比林、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解热药物。

  丹曲林(dantrolene):在其他治疗无效时,可配合使用丹曲林,1~2 mg/kg,静脉注射,需要时5~10min重复1次,4 h内最大剂量为10 mg/kg。

  2.2.5.2.对症、支持治疗:昏迷患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并给予吸氧。疑有脑水肿者应给甘露醇脱水。抽揩发生时可使用地西泮。或冬眠治疗。心力衰竭可使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并应限制水、盐的摄入;发生DIC者,可早期使用肝素。休克以扩容为主,慎用血管收缩性药物,以免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并影响散热。同时需纠正酸中毒。

  可使用葡萄糖胰岛素来补充能量的消耗,并可纠正疾病初期的高血钾症。严重热射病有骨骼肌坏死而旱Ca2+扣押现象,可在患病第2天出现明显低血钙,此时应补充钙离子,用钙剂不能制止抽搐时,应想至Mg2+的缺乏。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热射病患者的应用尚有不同看法,实践证明,在热射病患者应用利大于弊。皮质激素可以平缓降温,防止溶血、减少炎症反应、防治脑水肿、补充机体在危急状态下对皮质激素的需求等,但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2.2.6.其他处理

  应采取各种措施,增强主要器官的功能,及时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减少死亡。

  2.2.6.1.严重病人,如有呼吸衰竭,可用尼可剁米、洛贝林;抽搐可用副醛或地西泮。

  2.2.6.2.若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者,应严格限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及时用甘露醇或呋塞米。由于组织广泛坏死,分解代谢增强,可出现严重氮质血症,故必要时可考虑用血液透析。

  2.2.6.3.严重病人,往往血中纤维蛋白原减少,可能发生出血性疾病。如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积极处理。

  2.2.6.4.甲泼尼龙,最初给30mg/kg静脉注射,以后用250mg,每4小时1次,直至病人有反应或脱离危险。给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不仅能保护机体对应激反应的能力,且能迅速扩张血管,有助于维持毛细血管、细胞膜(包括血细胞)的完整性,并能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激素在热射病上应用亦有不同看法,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2.2.7.中医药治疗

  对中暑先兆、轻度中暑病人可选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或解暑片等。民间常采用刮痧疗法,亦有助症状缓解。

  2.2.8.老年人中暑处理

  中暑在老年病人较多见,死亡率也高。有介绍用冰水浸浴法,不仅能降温,且能使血压稳定及呼吸功能恢复,可用于急性肺水肿、呼吸抑制状态或血压明显下降的病人。将病人半卧位浸于控制在15~16℃的冰水中,水面约齐病人乳头线,同时按摩四肢及胸腹部,将皮肤擦红为止。还应注意呼吸及脉搏,如肛温降至38~37℃即停止浸浴。

用药

常用氯丙嗪25~50 mg加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滴,紧急时可用氯丙嗪25mg及异丙嗪25mg稀释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l00~200mL中,在10~2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如2小时后体温仍无下降趋势,可再重复1次。

饮食

• 饮食保健

  1.宜:防暑饮食宜五多

  1.1.多喝粥: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1.2.多饮茶:研究表明,炎热天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饮温茶是防暑的方法之一,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还可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

  盐茶:用食盐l克,茶叶5克,加开水500毫升,冲泡,凉后饮用,有祛热解暑,补液止渴作用。

  菊花茶:白菊花5克,用500毫升开水冲泡,凉后饮用,可清热解毒。

  1.3.多吃青菜:青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防暑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1.4.多吃含钾食物:研究发现,凡中暑的病人,几乎都有血钾浓度下降现象。因此在炎热膳食中应多配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紫菜、海带、番茄等。

  2.忌:人在中暑之后常常很虚弱,在恢复过程中,应吃些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必要的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但必须有以下禁忌。

  2.1.忌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2.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2.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2.4.忌一味用补品:中暑之后,暑气末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2.5.忌偏食: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