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慢性湿疹

• 英文名称

• 俗称

•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皮肤病科

• 常见症状: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疱疹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皮肤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慢性湿疹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慢性湿疹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发病原因复杂,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常为多方面。病人往往是过敏体质,这种过敏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故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病。常见的内在因素如:胃肠功能紊乱、精神紧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体内有感染病灶、肠道寄生虫等。外界因素如:日光、风吹、寒冷、炎热、搔抓、摩擦以及接触肥皂、化妆品等,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也可诱发。

• 环境因素

  慢性湿疹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慢性湿疹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发病原因复杂,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常为多方面。病人往往是过敏体质,这种过敏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故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病。常见的内在因素如:胃肠功能紊乱、精神紧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体内有感染病灶、肠道寄生虫等。外界因素如:日光、风吹、寒冷、炎热、搔抓、摩擦以及接触肥皂、化妆品等,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也可诱发。

症状

• 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疱疹

  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渗出,境界不清,周围散在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烂、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包或浓痂。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诊断

  根据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

  诊断鉴别

  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治疗

• 一般治疗

  1.一般疗法:

  1.1.尽可能追寻病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疗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病、糖尿病、精神神经异常、小腿静脉曲张等。

  1.2.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不任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1.3.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鱼虾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饮食与发病的关系。

  1.4.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2.全身疗法:

  2.1.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有镇静、止痒、减少渗出等作用,常用药有氯苯那敏(扑尔敏)4mg/次,3次/d,儿童0.35mg/(kgd);赛庚啶2mg/次,3次/d;苯海拉明25mg/次,3次/d;亦可选择无中枢镇静副作用的药物,如特非那定60mg/次,2次/d;西替利嗪10mg/次,1次/d。可两种药物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也可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2.2.免疫调节剂:可选用冻干卡介苗(卡提素)、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对慢性湿疹,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效。

  3.物理及放射疗法:液氮冷冻治疗,浅层X线或放射性核素(32P或90Sr)敷贴疗法等,可用于病期较久和顽固的慢性局限性湿疹。

  4.局部治疗:治疗原则为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以选用软膏、乳剂、泥膏为宜。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的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剂或角质溶解剂,如5%~10%复方松馏油软膏,2%樟醇(冰片)、10%~20%黑豆馏油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等。或用黄连膏、去炎松尿素霜各半,混合外搽。

  5.中药治疗:

  5.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5.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5.3.血虚风燥型: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亦可服养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5.4.针刺疗法:可针刺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耳针可取肺、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等穴。

用药

饮食

• 饮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