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潮热

• 英文名称

• 俗称

• 就诊科室:中医科

• 常见症状:盗汗,头晕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其他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潮热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潮热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潮热的病因有三:因七七之年,肾阴不足,天癸渐竭,素体阴虚,忧思失眠加重营阴暗耗,阴不维阳,虚阳上越,发为“阴虚潮热盗汗”;因平素饮食不节,脾阳虚损,阳气受湿邪阻遏,可见午后发热,发为“湿温潮热”;因饮食不洁,热邪伤于阳明,下结于肠,亦可于每天午后发热,称为阳明“日晡潮热”。潮热汗出是更年期特征性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是体内雌激素波动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所致,有的患者可伴有实际的体温变化。

• 环境因素

  潮热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潮热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潮热的病因有三:因七七之年,肾阴不足,天癸渐竭,素体阴虚,忧思失眠加重营阴暗耗,阴不维阳,虚阳上越,发为“阴虚潮热盗汗”;因平素饮食不节,脾阳虚损,阳气受湿邪阻遏,可见午后发热,发为“湿温潮热”;因饮食不洁,热邪伤于阳明,下结于肠,亦可于每天午后发热,称为阳明“日晡潮热”。潮热汗出是更年期特征性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是体内雌激素波动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所致,有的患者可伴有实际的体温变化。

症状

• 盗汗,头晕

  不同的证型,会伴随不同的全身症状和舌脉。阴虚型可伴见月经紊乱,量多或少,色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湿热型可伴见月经量多,周期紊乱,带下量多,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数;肠胃实热可伴见口渴,心烦,腹胀,便秘,苔黄厚,脉数。

  潮热为更年期和更年前期常见的症状,可出现在绝经前数年。燥热通常感觉与出汗、心悸同时出现,持续20~30分钟。燥热的感觉多始于面部或胸部,也可能会始于其他部位如颈后部等,迅速遍及全身,部分病人自觉伴随晕厥症状。

  有的患者面部伴随出现明显的潮红现象。潮热发作可一天数次,每周数次,也可每隔几分钟一次。严重患者每天发作数十次。自然界温度变化和环境温度变化会加剧潮热症状。严重的热潮通常伴失眠,影响情绪,引起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女性仅在夜间发生潮热盗汗的现象,并无白天发作的情况。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每天到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现)。这种突然发热的感觉会从躯干传递到脸部,持续30秒至5分钟。一天出现几次,甚至每个小时都出现,因人而异。潮热来临时,人的体温并没有变化,真正升温的是皮肤,有的更年期女性皮肤温度甚至会升高3.9℃,不过一般来说只升高约0.6至2.2℃。

治疗

• 一般治疗

  1.中药治疗

  1.1.阴虚型 补肾养阴,交通心肾。方药:知柏地黄丸和甘麦大枣汤或知柏地黄丸合天王补心丹。

  1.2.湿热型 健脾利湿退热。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1.3.实热型 清热通腑退热。方药:大小承气汤加味。

  2.针灸

  取穴:合谷、阴陵泉、间使、三阴交、关元,根据证型加减配伍。

用药

饮食

• 饮食保健

  潮热汗出的患者宜食清凉、养阴生津类水果,如西瓜、梨、芦柑、橙、香蕉、苹果、柿子、丝瓜、百合、西红柿、鲜藕、银耳、莲子、甲鱼等。忌食辛辣刺激、动火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