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肠癌

• 英文名称:intestinal cancer

• 俗称:肠恶性肿瘤

• 就诊科室:内科,外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 常见症状:便血,排气障碍,腹水,慢性失血性贫血,黑便,右上腹痛,肠鸣音亢进,果酱样大便,里急后重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消化系统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老年人

• 相关疾病: 无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肠癌不是遗传病,但是具备遗传倾向。遗传倾向即有遗传的可能性,父母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肠癌的体质,即遗传易感性。遗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因素。具体病因如下: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 环境因素

  肠癌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肠癌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症状

• 便血,排气障碍,腹水,慢性失血性贫血,黑便,右上腹痛,肠鸣音亢进,果酱样大便,里急后重

  肠恶性肿瘤的症状及病程,因肿瘤的类型及部位而异。一般有下列的症状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是大肠癌最早的症状,多数病人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带血及黏液。有时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是由大肠远段癌引起的肠腔狭窄所致。

  2.便血与腹痛:

  常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有痢疾样脓血便、里急后重,系因结肠下段或直肠癌糜烂坏死造成。小肠肿瘤多因腹痛和黑便或便血来诊,血与粪便相混则呈果酱样大便。肠癌常有糜烂、坏死与继发感染,使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肠曲痉挛,多引起不同性质与程度的腹痛。

  3.肠梗阻:

  肠梗阻一般是晚期小肠癌和结肠癌的表现。肠癌向肠壁四周蔓延浸润致肠腔狭窄引起的梗阻,常为慢性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先出现腹胀、腹部不适,然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或粪便变细(铅笔状、羊粪状)以至排气排便停止。

  4.腹部肿块:

  肿块位置取决于癌的部位,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癌的肿块分别位于右下、右中、右上腹,横结肠癌的肿块可在脐周扪到。肿块质坚,大小不等,表面呈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但至后期则固定。合并感染者可有压痛。

  5.其他:

  直肠下段癌如浸润肛管可引起局部疼痛,如累及肛管括约肌则可引起肛门失禁。可出现进行性贫血,系癌糜烂而有小量慢性出血所致。癌坏死或有继发感染,可出现低热。位于十二指肠者可有黄疸,频繁呕吐等;类癌穿孔可有腹膜炎表现。晚期患者有进行性消瘦、恶病质和腹水等。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早期诊断更难,十二指肠肿瘤诊断率较高。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纤维小肠镜及小肠钡剂造影等资料综合考虑。大肠癌对有症状者,根据病史、体征、X线和内镜检查,可作出诊断。因此,对中年或中年以上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者,应进行肠内窥镜、X线检查。

  1.粪便隐血:可作为普查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

  2.x线钡剂灌肠:可发现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破坏等征象,显示癌的部位和范围。

  3.肠镜检查:是肠癌确诊的最好方法。通过肠镜能直接观察肠壁、肠腔的改变,并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及浸润范围,取活检可获确诊。

  4.影像学检查:CT主要用于了解大肠癌肠外浸润及转移情况。腹部CT检查能显示小肠肿瘤的大致部位、大小和与肠壁的关系,以及有无肝转移及腹主动脉前和肝门淋巴结肿大等。

  5.剖腹探查:不少小肠肿瘤经过以上种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考虑剖腹探查,甚至有多次手术才明确诊断。

治疗

• 一般治疗

  支持治疗

  包括输液、输血、输注营养素、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止痛、止血,减轻梗阻等措施,对改善全身状态.延长生命等有一定效果。

  手术治疗

  小肠癌可引起出血、套叠等并发症,所以均应外科手术切除。较小肿瘤可连同周围肠壁作局部切除,多数需作局部肠切除,对端吻合。

  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肠癌手术切除的范围应包括肿瘤在内的足够的两端肠段,一般要求距肿瘤边缘10cm,还应包括切除区域的全部系膜,并清扫主动脉旁淋巴结。直肠癌切除的范围包括癌肿在内的两端足够肠段(低位直肠癌的下切缘应距肿瘤边缘3cm以上)、系膜、周围淋巴结及受浸润的组织。

  化疗

  如肿瘤无法切除或无法彻底切除时,可在术中向肿瘤内注射抗癌药物,并手术后补加化学药物治疗及中医中药。化学药物常用5一Fu、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目前化疗主要用于下列情况:①术前或术中,以利于肿瘤的切除并减少癌扩散的机会。②为防止癌灶未切除干净,术后辅以化疗。③对于晚期不能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的肠癌,作为姑息治疗。

  其他疗法

  (1)纤维结肠镜下治疗:包括原位癌的电灼切除、肿瘤姑息电灼、电灼止血、肿瘤局部注射化疗,有一定效果。

  (2)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术后放疗仅用于手术未达根治或术后局部复发者。

  (3)免疫治疗:对根治术后病人能提高免疫功能,从而减少复发转移,对晚期或复发转移癌效果不肯定。常用药物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刀豆素、卡介苗、干扰素、植物多糖类以及白细胞介素一Ⅱ、LAK细胞、肿瘤细胞坏死因子等。

用药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暂无明确的用药原则。

饮食

• 饮食保健

  1.饮食原则:

  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低脂肪、多纤维、高蛋白饮食为宜。

  2.药膳食疗:

  2.1.赤小豆米粥:

  [原料]赤小豆50 g,大米50 g,生薏苡仁30 g。

  [制法]先将赤小豆、生薏苡仁洗干净并浸透,以文火煮烂,加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清热利水,凉血解毒。用于治疗本病证腹胀的患者。

  [服法]加糖服食,1剂/d,连服10~15日。

  2.2.桃花粥:

  [原料]鲜桃花瓣10 g(干品2 g),粳米30 g。

  [制法]桃花瓣与粳米共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消肿痛,下恶气,利水,消痰饮积滞,治大便艰难。用于本证兼燥热便秘者,便通即停,不可久服。

  [服法]1剂/2 d,连服7~10日。

  2.3.黄芪猴头汤:

  [原料]猴头菌150 g,黄芪30 g,嫩鸡肉250 g,生姜15 g,葱白20 g,小白菜心100 g。

  [制法]猴头菌用温水发涨30分钟后洗净切成2 mm薄片,鸡肉剁成小方块煸炒,用发猴头菌的水及少量清汤文火炖约1小时,捞出鸡块、猴头菌片,汤内下小白菜心略煮即成。

  [功效]提神补脑,补气养血。用于久病气血虚的患者。

  [服法]分多次服食,连服10~15日。

  2.4.十全大补汤:

  [原料]党参30 g。炙黄芪30 g,肉桂10 g,熟地黄30 g,炒白术30 g,炒川芎10 g,当归10 g,酒白芍30 g,茯苓30 g,炙甘草30 g,猪肉1 000 g,猪肚1 000 g,墨鱼150 g,生姜100 g,杂骨、鸡鸭爪翅、猪皮适量。

  [制法]墨鱼发透、去净骨膜,猪肚、猪肉、鸡鸭爪翅、杂骨、猪肉皮洗净,其他药物用纱布袋装好,诸品共入锅,加水适量,武火加热至沸,转文火炖2小时,将肉、鱼、鸡爪捞出,晾凉切片或丝,再入药汤内即成。

  [功效]补气养血。用于肠癌气血不足,久病体虚、偏于虚寒见症者。

  [服法]每周1剂,连服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