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椎管狭窄

• 英文名称:spinal canal stenosis

• 俗称

• 就诊科室:外科,骨外科

• 常见症状:神经痛,肌无力,间歇性跛行,肌肉痉挛,骨刺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骨骼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椎管狭窄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椎管狭窄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4)外伤性椎管狭窄: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

• 环境因素

  椎管狭窄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椎管狭窄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4)外伤性椎管狭窄: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

症状

• 神经痛,肌无力,间歇性跛行,肌肉痉挛,骨刺

  1.临床表现:其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常发生一侧或两侧根性放射性神经痛。严重者可引起两下肢无力,括约肌松弛、二便障碍或轻瘫。椎管狭窄症的另一主要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多数患者当站立或行走时,腰腿痛症状加重,行走较短距离,即感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越走越重。当略蹲或稍坐后腰腿痛症状及跛行缓解。引起间隙性跛行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马尾或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有关。1803年Portal最先注意到椎管前后径缩小,可压迫椎管内神经。1858年Charcot认为下肢血管病变导致骨骼肌供血不足也能引起间歇性跛行,故间歇性跛行又分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和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两大类。1949年Boyd指出血管性间歇性跛行症仅在行走后才发生大腿或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经休息后临床症状即可减轻。而因椎管狭窄症使腰骶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又称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可由于体位的改变引起下肢放射性神经痛,尤其是每当腰椎过伸时,腰腿疼痛症状加重。因为当腰椎过伸时,腰椎椎间隙前部增宽,后方变窄常使腰椎间盘及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也由于腰椎过伸神经根变短变粗,容易受压而产生神经根或马尾刺激症状。在背伸的同时,腰椎的黄韧带也松弛形成皱襞增厚使椎间孔变小也压迫或刺激马尾及神经根引起马尾及神经根的刺激症状。上述临床症状当腰椎前弯时,可因椎管后方的组织拉长椎管内容减小,脱出的间盘回缩等而减轻,也可于略蹲,稍坐或卧床休息而减轻。因此患腰椎管狭窄症者,往往自觉症状较多,较重,而阳性体征则较少。因为病人于卧床检查时其临床体征已缓解。临床常见的体征除腰部前屈时症状减轻,与腰椎背伸时腰腿痛症状加重外,还常有直腿抬高阳性或阴性,往往两侧相同,下肢知觉异常或减退。两腿无力,膝跟腱反射不正常及括约肌无力,二便障碍等。

  椎管的测量:1975~1977年Verbiest根据椎管中央矢状径(m一s径)和椎管棋径的测量将椎管狭窄分为三型:

  1.1.绝对狭窄型:即椎管的中央矢状径小于或等于10mm者,为绝对型椎管狭窄(m—s ≤10mm)。

  1.2.相对狭窄型:即椎管的中央矢状径小于或等于10~12mm者(m—s为10~12mm)较多。

  1.3.混合型:总之中央矢状径(m—s径)小于11.5mm及可肯定为病理现象。如腰椎管的头侧或尾侧的中央矢状径比值大于l则为异常现象(头尾正常时比值小于1)。

  横径:即椎弓根最大距离,平均值为23mm。其正常值下限为13mm(X线照片为15mm)。按受累的部位,椎管狭窄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局限性狭窄者,仅一个节段或一个节段的一部分狭窄;广泛性则为2节段以上的狭窄。局限性又分为:中央管型、侧隐窝型及神经根型狭窄。

  2.临床分型:

  2.1.按病因分类,将椎管狭窄分为先天性及继发性狭窄。先天性椎管狭窄,椎管前后径的狭窄比横径改变明显,椎弓根缩短,狭窄累及关节很多。继发性椎管狭窄,常由于脊椎退行性改变、手术、外伤、脊椎脱位等引起。其他一些病变。如畸形性骨炎、氯中毒、脊桂后突畸形、脊椎侧弯畸形、后纵韧带肥厚或骨化以及黄韧带骨化等,亦可引椎管狭窄。

  椎臂狭窄由于病因不同,病理改变亦各异。但绝大多数由于退行性改变所致。退行性柞管狭窄系椎间盘、纤维环、关节突和韧带退变、老化而致,它的退变起始于椎间盘、椎间盘膨出突入椎管、椎间盘高度下降,椎间隙狭窄,相应的小关节移位,发生骨性关节炎,致使增生肥大,小关节内聚,继而脊椎退行性滑脱,脊柱不稳定。椎体前方或后方骨赘形成足造成椎管狭窄的软组织因素。依据椎管狭窄的骨性因素,由于脊柱不稳定,位于椎管内维持脊柱稳定的黄韧带和后纵韧带肥厚增生,更减少了椎管容积。在动态下的某种位置韧带折皱突向椎管,构成椎管狭窄的软组织蹦素。

  2.2.依据椎管狄窄的不同部位,又可分为以下3种。

  2.2.1.中央型狭窄主要由于椎板和黄韧带增生肥厚椎间盘退变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所致:

  2.2.2.侧隐窝型狭窄侧隐窝正常成人前后宽度一般在5mm以上,如果小于2~3mm,临床上有症状者,可以肯定诊断。另外,还可见有上关节突增生、骨赘形成、椎管呈三叶形改变等;

  2.2.3.椎间孔狭窄椎间孔狭窄在脊髓造影时不能看到,标准的CT扫描横切面上可以提示椎间孔狭窄。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1.诊断:

  1.1.症状和体征:随椎管狭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部位的神经根痛,肌肉萎缩、受累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传导性感觉、括约肌和性功能障碍。

  1.2.脑脊液变化:脑脊液蛋白含量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增高。脑脊液动力试验可以正常、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

  1.3.X线平片:椎管呈广泛性狭窄。

  1.4.脊髓造影:显示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1.5.CT、MRI检查:CT检查能清楚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范围、椎间盘突出、髓核钙化等;MRI检查能测定椎管宽度,了解脊髓受压的范围与程度,对诊断最为有用。

  2.鉴别诊断:

  2.1.脊髓肿瘤:又称椎管内肿瘤,常易与椎管挟窄症发生混淆。MRI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方法,各类肿瘤各有其信号特点。而脊髓血管造影可显示肿瘤病理性血管及其供应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

  2.2.脊髓空洞症:病程缓慢,有感觉分离现象,并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腰穿时蚨网膜下腔大多通杨,脑脊液检查大多正常。MRI可证实脊髓空洞症的诊断。

  2.3.脊髓蛛网膜炎:病程长、范围广,感觉障碍不明显,可有缓解期。脑脊液检查蛋白升高,白细胞可增多。MRI和脊髓碘油造影显示脊髓腔不定型狭窄。

  2.4.运动神经元疾病:特点为肌萎缩及受侵肌肉的麻痹,并有舌肌萎缩,可见肌束颤动,病理反射阳性,无感觉障碍。脑脊液动力试验正常,细胞及生化检查正常。放射学检查无异常发现。

治疗

• 一般治疗

  1.椎管狭窄的治疗:

  1.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微、进展不明显者。非手术治疗包括理疗、药物缓解症状,保护患部(腰围或颈托),按摩患部等。

  1.2.手术治疗

  1.2.1.适应证: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而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者,严重的神经根痛、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剧者;

  1.2.2.手术目的:扩大狭窄的椎管、椎间孔和神经根管,解除对神经组织及其供应血管的压迫;

  1.2.3.手术时机与方法:在脊髓受压1年以内进行手术效果较好。手术一般作广泛椎板减压,原则上应切除所有狭窄部位的椎板。

  2.疗效标准:

  2.1.好转:症状改善,生活自理。

  2.2.差:症状改善不明显,且下肢功能受限及排尿,排便障碍。

用药

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饮食

• 饮食保健

椎管狭窄的饮食   

1、颈椎病以中老年为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厚味之品。   

2、视力模糊、流泪者,宜多食含钙、硒、锌类食物。如豆制品,动物肝、蛋鱼、蘑菇、芦笋、胡萝卜、伴高血压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带、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绿豆。   

3、颈椎病肝肾不足,长服枸杞,菊花平肝明目,芝麻、桂圆、滋阴补肾,忌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