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黄疸

• 英文名称:jaundice

• 俗称

•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 常见症状:溶血性黄疸,腰痛,贫血,皮肤瘙痒,胆红素升高,恶心与呕吐,新生儿黄疸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消化系统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无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黄疸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黄疸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究其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五类:1胆红素生成过多;2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3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4肝内型胆汁郁积性黄疸;5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

• 环境因素

  黄疸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黄疸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究其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五类:1胆红素生成过多;2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3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4肝内型胆汁郁积性黄疸;5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

症状

• 溶血性黄疸,腰痛,贫血,皮肤瘙痒,胆红素升高,恶心与呕吐,新生儿黄疸

  1.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可出现寒战、发热、腰痛部疼痛等急性溶血性的临床表现;①黄疸一般为轻度,呈柠檬色;②皮肤无瘙痒;③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尿中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阴性;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检查可见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血清铁及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

  2.肝细胞性黄疸的特点:

  2.1.皮肤和黏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

  2.2.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

  2.3.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尿中排出量也可增多;

  2.4.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患者的消亿道症状明显,如恶心、呕吐、胃纳下降、厌油腻、乏力等,严重者伴有出血倾向。

  3.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特点:

  3.1.皮肤呈黯黄、黄绿或绿褐色,多有瘙痒;

  3.2.血清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3.3.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3.4.血清胆固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临床上较少见,可发生于出生至成年期,以青年多见。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诊断步骤】

  (一)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分清黄疸的基本类型是黄疸鉴别的首要步骤。

  1.溶血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

  主要依赖血液学检查。如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则红细胞脆性减低,血红蛋白电泳出现异常;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在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时呈阳性反应。

  2.肝细胞性黄疸的病附鉴别诊断

  (1)病史

  损害肝功能药物的使用史、长期烈性酒酗酒史、病毒性肝炎史或与现症患者的密切接触史有助于提示病岗。

  (2)病原学检查

  如各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黄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嗜异性凝集反应,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凝集溶解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均有助于病原学检查。

  (3)器械检查

  B超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有助于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内镜或x线吞钡检查如发现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有助于诊断肝硬化。

  3.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

  (1)病史

  反复的胆绞痛史、疼痛发作时伴寒战、发热、黄疸提示胆道结石合并感染;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伴纳差、消瘦提示胰头癌的可能;应用氯丙嗪、甲基睾丸酮、避孕药后出现的淤积性黄疸应注意药物性肝损害;发生于中年妇女的长期持续性黄疸、伴有瘙痒及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者提示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2)实验室检查

  粪或十二指肠引流液发现华支睾吸虫卵提示华支睾吸虫感染;血甲胎蛋白浓度升高提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血IgM增高、线粒体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3)器械检查

  1)超声波检查

  对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与肝内胆汁淤积的鉴别有帮助,前者可见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扩张,而且对肝外胆管阻塞的病变部位与性质也有诊断价值。

  2)x线检查

  胃肠铋餐、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对胰头癌有诊断价值,可见十二指肠肠曲增宽或十二指肠降部充盈缺损。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能诊断阻塞部位,对胆道结石胰腺癌等有诊断价值。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能清楚显示肝内、外整个胆道系统,可区分肝外胆管阻塞与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CT能显示肝脏、胆管与胰腺等脏器的图像,对肝胆和胰腺疾病引起黄疸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1.Gilbett综合征

  其特点是: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慢性间歇性轻度黄疸,可有家族史。全身情况好;肝功能试验正常,胆囊显影良好;肝活组织检查无异常。

  2.Dubin—Johnson综合征

  其特点是:多发生于青少年,可有家族史;血中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腹腔镜检查肝脏外观呈绿色,肝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内有特异的棕褐色颗粒,有确诊价值。

  3.Rotor综合征

  其特点是: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胆囊显影良好,少数不显影;肝组织无异常色素,小叶结构基本正常。

  4.Crigler-Najjar综合征

  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大量增加,常引起新生儿核黄疸,预后很差,较少生存至成年。

  (二)假性黄疸

  在黄疸的诊断中,首先应与假性黄疸鉴别。当摄入过量的胡萝卜素(如胡萝卜、柑橘、术瓜、南瓜等)或肝脏有病变致使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使血中胡萝卜素增高和皮肤发黄,或服用大剂量阿的平也可使皮肤发黄,但均无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增高,可与真性黄疸鉴别。

治疗

• 一般治疗

  治疗原则是在明确原发病的基础上针对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轻症者不必治疗,中重度患儿可以采用光照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用药

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饮食

• 饮食保健

  1.牡蛎肉玉米须汤:

  [原料]鲜牡蛎肉50~100 g,玉米须100~150 g,食盐、味精适量。

  [制法]先将玉米须洗净,切成小段,放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备用。再将鲜牡蛎肉洗净,用快刀斜剖成片,与玉米须药袋同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快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蛎肉熟烂后,取出药袋,滤尽药汁,加食盐、味精各少许,拌匀,再煨煮至沸,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退黄。适宜阳黄。

  [服法]1剂/d,分2次服食。

  2.蒲公英稠米汤:

  [原料]鲜蒲公英300~500 g,稠米汤100~200 mL。

  [制法]将鲜蒲公英捣烂后,用洁净纱布包裹,绞压取汁,兑入米汤中,搅拌均匀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消退黄疸。适宜阳黄。

  [服法]1剂/d,当饮料,分数次饮用。

  3.芦笋玉米须粥:

  [原料]玉米须100~200 g,芦笋、薏苡仁、粳米各30~50 g。

  [制法]先将鲜芦笋、玉米须洗净,与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锅,快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粥黏稠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退黄。适宜湿热胎黄。

  [服法]1剂/d,早、晚2次分服,或当饮料,分数次饮用。

  4.茵陈蛋汤:

  [原料]茵陈50~100 g,鸡蛋l枚,醋10~20 mL。

  [制法]先将茵陈加适量水,浓煎取汁150~300 mL,打入鸡蛋,加醋搅匀,煮沸即可,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适宜湿热胎黄。

  [服法]1剂/d,早、晚2次分服,或当饮料,分数次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