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压力性尿失禁

• 英文名称:stress incontinence;

• 俗称

• 就诊科室:外科,泌尿外科

• 常见症状:尿潴留,尿频,尿急,尿失禁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泌尿系统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压力性尿失禁不是遗传病,但是小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的比率比没有家族史的要高些,说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是无明确的对应关系。具体病因如下:

  年龄: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生育: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的发生呈正相关性。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二者常伴随存在。肥胖: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率显著增高,减肥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种族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

• 环境因素

  压力性尿失禁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压力性尿失禁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年龄: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生育: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的发生呈正相关性。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二者常伴随存在。肥胖: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率显著增高,减肥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种族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

症状

• 尿潴留,尿频,尿急,尿失禁

  1.分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分型与产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制有关。正确的分型有助于选择理想的手术术式或以期得到更好的疗效。目前较为常见的压力性尿失禁分型如下:

  O型:具有典型的压力性尿失禁病史,但未能得到临床和尿流动力学检查与证实。影像尿动力学检查逼尿肌静止期膀胱颈及近端尿道关闭,并位于耻骨联合下缘或之上。应力状态下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并开放。

  Ⅰ型:逼尿肌静止期膀胱颈关闭并位于耻骨联合下边缘或之上,应力状态下膀胱颈及近端尿道开放并下移,但下移距离小于2cm,无或仅有轻微的膀胱膨出。

  ⅡA逼尿肌静止期膀胱颈关闭,位于耻骨联合下边缘或之上,应力状态下膀胱颈近端尿道开放,出现尿道扭曲下降等膀胱膨出征象,腹压增高时尿失禁明显。

  ⅡB型:逼尿肌静止期膀胱颈关闭并位于耻骨联合下边缘或之下,应力状态下可继续下降或不下降,但近端尿道开放并出现尿失禁。

  Ⅲ型:逼尿肌静止期膀胱颈后尿道处于开放状态,近尿道失去控尿功能,腹压轻微升高或仅重力作用即可出现明显的尿失禁。

  2.尿失禁的分类:依据不同标准,尿失禁可有多种分类方案,故文献中常可见到多种不同的术语,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混乱。

  2.1.文献中常见分类

  2.1.按年龄:小儿尿失禁、成年性尿失禁、老年性尿失禁。

  2.2.按性别:男性尿失禁、女性尿失禁。

  2.3.按尿失禁特点:持续性尿失禁、间断性尿失禁、完全性尿失禁、夜间性尿失禁(遗尿症)。

  2.4.按病因:神经源性尿失禁、梗阻性尿失禁、创伤性尿失禁、精神性尿失禁、先天性尿失禁。

  2.5.按尿流动力学特征: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逼尿肌反射亢进或不稳定[急迫性尿失禁或(和)充溢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尿潴留性充溢性尿失禁)、先天性异常性尿失禁。

  2.2.国际标准分类

  2.2.1.压力性尿失禁:指病人用力时(泛指打喷嚏、大笑、咳嗽、抬重物等腹内压突然升高的等情况)发生不自主漏尿。其病因仍不十分清楚,然而,已有几种理论从生理学角度来解释压力性尿失禁。①尿道长度不足;②膀胱尿道角缺陷;③腹内压增高时,向近侧尿道的压力传递障碍等。

  2.2.2.急迫性尿失禁:指伴有强烈尿意的不自主性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又可进一步分为运动急迫性尿失禁与感觉急迫性尿失禁。前者伴有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后者则无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即强烈的尿意并非由于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是因局部因素引起。急迫性尿失禁有时类似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其可以是神经源性的,亦可是非神经源性原因引起,如放射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尿道感染、原位癌或精神疾患。必须指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致病因素可能相同,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不可能作出鉴别。例如,急迫性尿失禁病人咳嗽或用力时,也可引起膀胱的反射性收缩。此种情况曾有一些不同的的名称,如“不稳定性逼尿肌”或“逼尿肌协同失调”等,此时,可产生一短暂的尿失禁。

  2.2.3.完全性尿失禁:系严重的括约肌功能不全,即在未咳嗽及不用力时亦不断漏尿。此时的尿道压力始终低于膀胱内压力,故病人有持续性漏尿而剩余尿量不多。仰卧位时一般排尿控制改善,但亦非总是如此;而在立位或行走时漏尿加重。

  2.2.4.反射性尿失禁:在缺乏尿意情况下,由于脊髓内异常反射活动引起的自发性漏尿。一般见于骶上中枢神经损害。膀胱感觉不能传向大脑,呈骶髓低级排尿中心反射。一般无排尿感觉,伴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无膀胱充盈感或排尿意识的情况下排出少量的尿。这类病人的剩余尿量增加与否,取决于尿道括约肌的状态。

  2.2.5.精神性尿失禁:作为精神性症状很少单独存在。其表现是,在不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病人随时排尿。其临床表现变化很大,从伴有精神紧张的轻度尿频、尿急症状到尿潴留,甚至上尿路损害。精神性尿失禁指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中所出现的一种泌尿系统综合征。在这些病人中,通常可以证实在精神紊乱和泌尿系统症状的发生之间有明确的关系。另外,此种精神性尿失禁对精神疗法或精神药物的治疗有良好的反应。遗尿也有精神性因素方面的问题。

  2.2.6.充溢性尿失禁:指在膀胱充盈、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仅仅由于膀胱内压升高使膀胱内压超过尿道最大压力时发生的不自主漏尿。引起无反射性膀胱的神经系统损害和造成膀胱出口梗阻的非神经系统病变常可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其特点是尿液自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随着膀胱内压力降低与括约肌压力达到平衡而自动停止,如此周而复始。由于咳嗽用力可增加尿量,故有时与压力性尿失禁相混淆,这一点临床上应予以注意。充溢性尿失禁时,查体常可扪及一有大量剩余尿的胀满的膀胱,而压力性尿失禁则无此种体征。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1.诊断:有关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应包括病史的采集、体检、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尿培养和肾功能检查)、影像诊断学评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

  2.检查:

  2.1.泌尿系病史:详细、准确地采集病史是诊断工作的基础,是任何先进设备与技术无法代替的重要步骤。正确地采集病史,不仅可对患者是否存在尿失禁及其可能的原因与类型作出估计,而且,还可为拟定进一步的检查计划提供线索。询问病史时,首先要了解尿失禁发生的诱因,如咳嗽、大笑、负重或活动时是否出现尿失禁,同时要了解尿失禁时的伴随症状,如尿失禁前伴有尿频和尿急症状,则提示可能为急迫性尿失禁。了解病人采用尿垫或卫生巾的情况,如每天需要多少块尿垫或卫生巾,或换洗多少条内裤以初步判断尿失禁对病人生活影响的严重程度。还需了解病人有无排尿困难等症状,因老年女性患压力性尿失禁同时伴有逼尿肌功能受损者并非少见,常是术后病人排尿困难的原因之一。对病人既往史的了解也极为重要,如有无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糖尿病、脊髓发育不良、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等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有无手术史及其术式,有放疗史者可引起膀胱挛缩而严重影响膀胱功能。了解病人生育前后排尿情况的变化,如生育后出现尿失禁,则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最大,难产或产伤对盆底肌肉的损伤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

  2.2.体检:压力性尿失禁的体检应着重于检查有无引起该病的解剖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如了解病人有无活动受限和病理反射以除外明显的神经系统异常,腹部检查应了解有无腹部包块、疝气和尿潴留等。应了解女性海绵体肌反射是否正常,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存在,肛周皮肤感觉是否正常。阴道检查应了解有无膀胱和子宫的膨出等。

  2.3.诱发试验:病人憋尿、截石位,增加腹压时尿液从尿道口溢出,停止动作后流尿停止,则诱发试验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2.4.膀胱颈抬举试验:病人憋尿、截石位,检查者两手指放在近子宫颈处阴道壁尿道两侧,嘱病人增加腹压,如两手指上抬。尿流停止,则膀胱颈抬举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2.5.棉签试验:用于判断尿道下垂的程度。截石位。消毒后于尿道插入以4cm长的棉签,无应力状态下和应力状态下棉签活动的角度超过30°则表明尿道下垂。

  2.6.膀胱尿道造影:膀胱内注射造影剂后摄正侧位片,膀胱底部切线和尿道轴线的角度称膀胱尿道后角,该角度正常人90°以内,而有膀胱颈后尿道下移者则超过110°-115°。

  2.7.尿流动力学检查:

  2.7.1.尿流率。行尿流率检查时,尿量应大于200ml,尿流率参数有效,最大尿流率为最重要的参数,女性应大于20ml/s。但是尿流率的高低不能确定是尿道阻力增加所为,或逼尿肌收缩力受损所致。

  2.7.2.完全性膀胱测压:能了解病人膀胱充盈期有无不稳定膀胱或逼尿肌反射亢进,以除外急迫性尿失禁的可能。排尿期主要了解病人逼尿肌的反射功能和有无下尿路梗阻。

  2.7..3尿道压力分布检测:尿道压力分布检测时最大尿道闭合压小于20cmH2O,则可能为Ⅲ型压力性尿失禁。

  2.7.4.压力性尿道压力描记:尿道闭合压曲线近端尿道部分出现下置波,提示膀胱尿道下移。E.腹压性漏点压力测定:腹压性漏尿点压力为尿道固有括约肌张力的参数,如腹压性漏尿点压力低于60cmH2O,则提示Ⅱ型压力性尿失禁。

治疗

• 一般治疗

  1.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概要:

  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方法有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和药物治疗等。压力性尿失禁手术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恢复膀胱颈后尿道的正常解剖位置;二是增加后尿道内压力。疗方案前,应对病人进行详尽的评估。

  2.牙压力性尿失禁的详细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

  2.1.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有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和药物治疗等。盆底肌训练指通过正确的方法收缩肛门括约肌、阴道括约肌和尿道括约肌,以加强病人盆底肌肉的张力,减轻膀胱尿道下移的程度,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括约机制。生物反馈治疗指采用一尿管电极,插入尿道内,记录病人括约肌活动时的肌电图改变,在医师的指导下,病人根据肌电图的变化,找到收缩尿道括约肌的正确方法。通过这种生物电记录,显示,再反馈给病人,病人能很快掌握收缩尿道括约肌的正确方法,明显提高盆底训练的功效。电刺激治疗可通过肛门电极或阴道内电极刺激盆底肌肉以达到治疗目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种:一是雌激素类药物,药理机制为恢复尿道粘膜及其粘膜下的丰富血管和疏松结缔组织,增加尿道的闭合作用;另一类药物是α-受体激动剂,能增强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平滑肌张力,提高后尿道的括约作用。

  2.2.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手术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恢复膀胱颈后尿道的正常解剖位置;二是增加后尿道内压力,提高后尿道的括约机制。

  2.2.1.腹腔镜阴道前壁悬吊术:又称Burch阴道壁悬吊术,是耻骨后术式的最常用手术:主要适用于O型.ⅡB型压力性尿失禁,对Ⅲ型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欠佳。近十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Burch阴道壁悬吊成为可能。腹腔Burch阴道前壁悬吊术的手术指征:

  O-ⅡB型压力性尿失禁。

  无盆腔,耻骨后或阴道手术史者。

  无严重的心肺疾患。

  2.2.2.STAMEY膀胱颈穿刺悬吊术:早在1959年Pereyra偿试采用穿刺进行膀胱颈悬吊术,后来Stamey对该术式进行多次改良,并结合膀胱镜观察以确定悬吊线位置和悬吊的松紧度,明显提高该术式的疗效,由于STAMEY膀胱颈穿刺悬吊术有创伤小的优点,成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主流术式之一。

  STAMFY膀胱颈悬吊术的手术指征:

  2.2.2.1.O-ⅡB型压力性尿失禁。

  无明显的膀胱膨出(小于Ⅱ度)。

  2.2.3.袖带式膀胱颈悬吊术:袖带式膀胱颈悬吊术是目前公认的长期疗效最佳的术式之一,但该术式有很多改良,根据所采用的袖带的材质不同,可称之为阴道前壁袖带悬吊、耻骨阴道筋膜悬吊,以及采用人造材质的Vesica袖带式悬吊术等。

  袖带式膀胱颈悬吊术的手术指征:

  O-Ⅲ型压力性尿失禁。

  无明显的膀胱膨出(小于Ⅱ)。

  无盆腔手术史。

  2.2.4.膀胱颈粘膜下移植物注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不但与尿道下移有关(如O-ⅡB型压力性尿失禁).而且也与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有关(固有括约肌功能丧失者即为Ⅲ型压力性尿失禁)。无论何种膀胱颈悬吊术式意旨恢复膀胱颈后尿道的解剖位置,而袖带式膀胱颈悬吊术不但能恢复其解剖水平,也能增加后尿道阻力以弥补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的不足。单纯尿道固有括约肌丧失所致的压力性尿失禁并不多见,多数与尿道过度下移所致的压力性尿失禁混合存在(即O-ⅡB和Ⅲ型混合),因此临床中曾有过膀胱颈悬吊术疗效欠佳者常存在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丧失现象,对于这类未曾考虑尿道固有括约肌因素而施行非袖带式膀胱颈悬吊术者,再进行膀胱颈袖带式悬吊术则极为困难,极易造成膀胱和尿道的损伤。因此膀胱颈粘膜下移植物注射即为很好的选择,该术式通过膀胱镜进行治疗,无需切开任何游离任何组织结构,手术安全,并能反复多次进行注射直至达到较好的疗效。膀胱颈粘膜下移植物注射能增加后尿道的括约机制,如同时合并膀胱颈后尿道明显下移则疗效欠佳。该手术可经膀胱镜膀胱颈粘膜直接穿刺注射,或膀胱镜监视下经膀胱穿刺注射,但目前更多采用在膀胱镜的监视下尿道旁穿刺注射。所注射的移植物种类繁多,如自体脂肪注射,胶原,各种液态不可吸收化合物和球囊等。

  膀胱颈粘膜下移植物注射手术指征:

  膀胱颈后尿道无明显下移的Ⅲ型压力性尿失禁。

  曾行其他术式,疗效欠佳,但膀胱颈后尿道位于相对正常的位置。

  膀胱颈后尿道粘膜无明显的瘢痕化。

  男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尿失禁。

  总之,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尽管术式繁多,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最重要的是在确定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案前,应对病人进行详尽的评估,尤其是尿流动力学检查,确定病人产生尿失禁的主要病因,膀胱逼尿肌的功能状态,和压力性尿失禁的类型,才能正确选择最适合病人的手术术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用药

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饮食

• 饮食保健

  尿失禁并没有严格的饮食限制,鉴于增加腹压会引起尿失禁,建议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水果蔬菜,少食干硬食物,避免用力排便,保持大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