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扁平苔藓

• 英文名称:lichen planus

• 俗称

•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皮肤病科

• 常见症状:口腔溃疡,鳞屑,色素沉着,皮肤瘙痒,丘疹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皮肤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无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扁平苔藓不是遗传病,但是小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的比率比没有家族史的要高些,说明扁平苔藓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是无明确的对应关系。具体病因如下:

  本病是一种不明原因引起的累及皮肤、毛囊、甲、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中年人,特征性皮疹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和斑块,好发于手腕、前臂、下肢远端和骶骨前区,患者自觉瘙痒。部分患者皮疹与口服药物有关,如ACEI、噻嗪类利尿剂、抗疟药等。

• 环境因素

  扁平苔藓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扁平苔藓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本病是一种不明原因引起的累及皮肤、毛囊、甲、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中年人,特征性皮疹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和斑块,好发于手腕、前臂、下肢远端和骶骨前区,患者自觉瘙痒。部分患者皮疹与口服药物有关,如ACEI、噻嗪类利尿剂、抗疟药等。

症状

• 口腔溃疡,鳞屑,色素沉着,皮肤瘙痒,丘疹

  首次发病可以是逐渐开始或突然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虽然扁平苔藓常能自行消失,但常常复发,反复发作可达数年之久。

  1.皮肤损害:

  扁平苔藓的特征损害是紫红色多角形具有细薄鳞屑的扁平丘疹,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具有光泽,大小基本一致,直径约2~4mm。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灰白色具有光泽的小点及浅而细的网状条纹。皮疹中央微凹可有微小角栓,皮疹常分散存在,但亦可融合成斑块或环状,有时可呈线形排列。急性期由于搔抓可出现同形反应(Koebner现象)。皮损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一般呈对称性分布,最常见于口腔、躯干、腕屈侧、小腿、阴茎头、阴道,面部很少出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在搔抓或有轻度皮肤损伤的部位又可形成新的皮疹。有时皮损愈合后,留下色素沉着。

  2.黏膜损害:

  约半数患者发生黏膜损害, 男女均可发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有时为本病之唯一表现。口腔损害通常呈乳白色、线状,虽然口腔损害常常没有疼痛,但有时会出现更深的疼痛性溃疡。常常出现反复发作与痊愈交替。长期持续和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可能导致口腔癌。生殖器及外阴部黏膜亦是扁平苔藓易侵犯的部位,自觉症状缺如或有烧灼感,发生糜烂或溃疡者则有疼痛。

  3.病程:

  扁平苔藓多为慢性经过,病程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不等。

  4.特殊类型:

  损害多呈局限型,急性泛发型扁平苔藓少见。累及身体大部分,几个月可自行消退。临床上尚可见下列特殊类型。

  4.1.肥大性扁平苔藓(疣状扁平苔藓):皮损融合形成疣状肥厚性斑块,多见于胫前和踝部。

  4.2.线状扁平苔藓(天疱疮样扁平苔藓):在丘疹斑块基础上或正常皮肤上发生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

  4.3.大疱性扁平苔藓(天疱疮样扁平苔藓):在丘疹斑块基础上或正常皮肤上发生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

  4.4.萎缩性扁平苔藓:皮损呈萎缩斑片,多见于下肢。

  4.5.毛囊性扁平苔藓(扁平毛发苔藓):损害呈毛囊性圆顶或尖顶丘疹,中央可有棘状角栓.除毛囊丘疹外,仍可见到扁平丘疹。多见于颈、肩胛、胸部及四肢外侧。发于头皮者,可致斑状脱发。

  4.6.指(趾)甲扁平苔藓:与皮损同时存在或单独出现,甲变形增厚可有纵沟或嵴,或可变薄,甲上皮增生,形成指甲翼状胬肉,此为本型扁平苔藓特征之一。甲母有炎症反应,严重者指(趾)甲板可萎缩甚至全部破坏。 发病率为6%~10%,甲板常有纵嵴及表面粗糙不平、变形、萎缩、甲胬肉、甲床萎缩、甲板脱落及甲下角化过度等,一般无自觉症状。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1.诊断检查:

  1.1.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

  1.2.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改变,易于确诊。

  1.3.皮肤科医生通常根据皮损的表现和复发性作出诊断,但需要作皮肤活检确诊。

  1.4. 活检可见扁平苔藓组织病理改变。

  1.5.组织病理学检查 表现为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表皮突出呈锯齿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真皮乳头层可见胶样小体及噬黑素细胞。

  2.鉴别诊断:常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2.1.银屑病:点滴状者可与扁平苔藓相似,但其鳞屑较多,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征阳性。

  2.2.皮肤淀粉样变:皮损多对称分布于小腿伸侧,为褐红或褐黄色平顶或圆顶形丘疹,表面粗糙无光泽。刚果红试验阳性。皮肤组织病理可以证实。

  2.3.黏膜白斑:损害质地较硬。黏膜白斑稍隆起,表面可有纵横交错的红色细纹,不糜烂,好发于吸烟者,其他皮肤无皮疹,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可以证实。

  2.4.其他:还应注意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女性多见,损害常发生在唇部、颊黏膜等部位,多见于头而部。黏膜损害的特征为中央萎缩,外围为白色或黄白色而发硬的斑块,边缘不规则但界限清楚。二期梅毒、Bowen's病、银屑病、Zoon's龟头炎和鳞状细胞癌等鉴别。

治疗

• 一般治疗

  治疗:由于其可自行缓解,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无须治疗,对有症状的患者,对症治疗,消除精神紧张,限制刺激性饮食,避免搔抓。

  1.药物治疗:

  1.1.抗组胺剂:对有瘙痒的患者,可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羟嗪或氯苯那敏,但这类药物可引起嗜睡。

  1.2.皮质激素:对急性泛发、重症使用,且有预防阴道受累、甲萎缩和甲翼状胬肉形成的作用,最小有效剂量相当于泼尼松每日15~20ms,共用6周,顽固性病例可用冲击疗法。 限局性、瘙痒性或肥大性损害.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封包疗法。

  1.3.维甲酸类:可选用依曲替酯或依曲替酸(acitretin),每日剂量20~50mg.甚至70mg,可使皮质减少或消退。

  1.4.环孢菌素A: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只能作为最后的选择,用量为每日3~6mg∕kg。雷公藤多苷、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亦有学者选用。

  1.5.维生素:维生素B族及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E、谷维素等。

  1.6.免疫调节剂:①左旋咪唑50mg,口服,每日3次。每周服3d,2个月为1疗程,应用时注意粒细胞及肝功能的检查;②转移因子2ml,皮下注射,每日1次,20次1疗程;③磷酸氯喹0.25~0.5g,每日1次,2~4周1疗程。

  1.7.其他:灰黄霉素0.2g,每日3次,对大疱性扁平苔藓较好,氨苯砜每日50~200mg,分次口服。苯妥英钠100~200mg,用2~8周或氯喹每日250mg。羟氯喹0.2g,每日2次。镇静剂可选用。

  2.局部疗法:

  局部用醋酸氟美松2mg或5mg,或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25mg/ml(或12.5mg/ml),加2%普鲁卡因1~2ml行基底封闭,3~7d 1次,有助于溃疡愈合。亦可外用0.1%维甲酸制剂。

  对疼痛性口腔溃疡,可在饭前用含利多卡因、过氧化氢或复方硼砂溶液等漱口液形成止痛膜。环孢菌素A含漱每日1~5mL(100mg/mL)。

  3.物理疗法:光化学疗法(PUVA)有一定效果,或联用口服维甲酸可提高疗效,窄谱UVB亦十分理想。

  激光照射或液氮冷冻可用于局限性肥大型病例。

  4.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或湿热蕴积所致。阴血不足者,治宜滋阴养血,祛风润燥,方用四物汤加女贞子、白鲜皮、桑白皮等。肝郁化火者,治宜平肝泻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湿热蕴积者,治宜清热利湿,方用甘露饮加银花、连翘、蒲公英之类。

用药

        可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羟嗪或氯苯那敏。可选用依曲替酯或依曲替酸。维生素B族及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E、谷维素等。局部用醋酸氟美松,或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

饮食

• 饮食保健

  扁平苔藓与病毒感染有关,免疫异常可能是本病的原因或易感原因,饮食宜清淡,勿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有规律,勿熬夜,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