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胃癌

• 英文名称:gastric carcinoma

• 俗称

• 就诊科室:内科,外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 常见症状:呕血,吞咽困难,胃痛,腹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肝肿大,反酸,黑便,腹胀,腹膜刺激征,胃出血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腹部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胃癌不是遗传病,但是小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的比率比没有家族史的要高些,说明胃癌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是无明确的对应关系。具体病因如下:

  胃癌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与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

• 环境因素

  胃癌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胃癌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胃癌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与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

症状

• 呕血,吞咽困难,胃痛,腹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肝肿大,反酸,黑便,腹胀,腹膜刺激征,胃出血

  胃癌的早期症状

  早期胃癌70%以上没有任何症状,即便有症状者也通常不典型,上腹部轻度不适是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与消化不良或胃炎相似,非常容易忽视。胃癌常见症状依次为:上腹疼痛或不适(74.7%)、消瘦(73.7%)、食欲不振(57.5%)、呕吐(57.2%)、黑便(32.2%)、腹部肿块(23.7%)、咽下困难(19.9%)、呕血(15.4%),其他还有腹胀、乏力、贫血、水肿、发热等。

  胃癌晚期症状

  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则多有明显上腹持续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患者常有明显消瘦、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糜、发热、感染性休克等恶液质症状;常见体征有腹部包块或左锁骨上的转移淋巴结;癌细胞转移致肢体水肿、心包积液、胸腹水、黄疸、肝肿大。难以逆转的恶性营养不良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胃癌的症状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及至一定程度可出现上腹胀痛、钝痛、隐痛,恶心,食欲不振,嗳气和消瘦等。可以无任何体征或仅有上腹部压痛。进展期胃癌表现为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部分可出现间断性黑便,但也有以大量呕血而就诊者。中晚期胃癌多数上腹压痛明显。部分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提示已有远处转移。终末期表现为严重恶病质。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胃癌?

  1.40岁以后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食欲不振和消瘦者;2.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过严格内科治疗而症状仍无好转者;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经内科治疗无效者;4.x线检查显示胃息肉>2Cm者;5.中年以上小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消瘦、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做胃镜能够筛查早期的胃癌。

  【临床表现】

  1.早期胃癌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胃的功能和周身状况逐渐发生改变,及至一定程度才出现自觉症状。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可时隐时现,可长期存在。如上腹胀痛、钝痛、隐痛,恶心,食欲不振,嗳气和消瘦等;少数溃疡型(Ⅱc犁和Ⅲ型)早期胃癌也可有溃疡样症状,呈节律性疼痛,反酸,内科治疗可缓解等。有的患者胃癌与某些良性病变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变的基础上(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发生癌变,而这些良性胃部疾病的症状已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更易使患者和医生放松对胃癌的警惕,而延误诊断时机。某些早期胃癌也可以出现呕血,黑便,或吞咽困难等症状而就诊。早期胃癌可以无任何体征。或仅有上腹部压痛。

  2.进展期胃癌临床表现 胃癌病变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无转移至有转移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因此早期,进展期乃至晚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不仅如此,各期之间症状常有很大交叉,有些患者病变已属进展期,但症状尚不明显,有些虽处早期,但已有较突出的症状,也有些患者是以器官转移的症状或合并症的症状而就诊。根据国内资料的统计进展期胃癌常见的症状如下:

  (1)上腹胀痛: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开始较轻微,逐渐加重,可以为隐痛,钝痛;部分可以有节律性疼痛,尤其胃窦胃癌更明显,甚至进食或服药可缓解;老年人痛觉迟钝,多以腹胀为主诉。

  当胃癌侵及胰腺或横结肠系膜时,疼痛可呈持续性剧痛,向腰背放散。极少数癌性溃疡穿孔的患者也可出现腹部剧痛和腹膜刺激征象。

  (2)食欲减退和消瘦:是胃癌次常见症状,往往是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乏力、贫血、营养不良的表现,晚期出现恶病质。

  (3)恶心呕吐:也是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即可发生。胃窦部癌也可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

  (4)呕血和黑便:胃癌患者经常有小量出血,多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部分可出现间断性黑便,但也有以大量呕血而就诊者。

  (5)腹泻:可能与胃酸过低有关,大便可呈糊状甚而可有五更泻。晚期胃癌累及结肠时常可引起腹泻,鲜血便等。

  (6)咽下困难:贲门癌患者常有咽下困难。

  3.中晚期胃癌多数上腹压痛明显。部分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滑,有触痛,尤其患胃窦部癌的消瘦患者更易发现上腹部肿块、直肠前隐窝肿物、脐部肿块。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腋下淋巴结肿大,腹水等时常提示已有远处转移。并常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体征,而使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如肝转移可出现肝大、黄疸等,卵巢转移可发现卵巢肿大及大量腹水,肺转移可有呼吸困难等。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诊断检查:晚期胃癌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主要是x线钡餐检查和纤维胃镜检查)即可确诊,但治愈的可能性极小。早期胃癌治疗效果较好,但诊断较困难。故对临床疑为胃癌的病人,特别是40岁以上,以往无“胃病史”而出现消化道症状者应进行x线钡餐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胃液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关键。

  1.基本原则和思路:

  1.1.重视早期诊断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胃癌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目前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基本途径是在高发地区普查,对高危人群随访和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我国幅员辽阔,入口众多,普遍实施普查难度很大。在高发地区进行普查较为适合国情,现已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有报告采用计算机编序法和微量胃液检测法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重点行胃镜等检查.胃癌检出率为0.1%~0.6%,早期胃癌占27%~50%。若能进一步改进筛选指标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胃癌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和残胃等患者,建立一定的渠道对其进行长期随访,是发现早期胃癌的另一条途径,国内已有许多单位做出了较大成绩。随访观察指标和间隔时间应予研究和规范。

  1.2.提高警惕、减少漏诊和误诊 在临床工作中,对如下情况应作为重点诊断的对象:

  1.2.1.40岁以后开始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尤其是非节律性疼痛或伴食欲不振和消瘦的患者。

  1.2.2.不明原因的贫血、伴消瘦和大便潜血持续阳性者。

  1.2.3.胃溃疡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疗效不佳者。

  1.2.4.新近发现的胃体、贲门部溃疡,巨大胃溃疡。

  1.2.5.胃息肉有增长趋势或直径超过2cm者。

  1.2.6.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1.2.7.残胃超过5~10年后发生的吻合口溃疡或其他合并症者。

  1.3.恰当选择诊断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胃癌的诊断技术发展很快,并先后在临床应用。但各自的用途不尽相同,常常不能互相代替,应恰当选择,综合应用。其中胃镜检查和活检病理检查是最有意义的术前检查方法、术中探查和术后标本病理也不可忽视。

  1.4.胃癌完整的诊断应包括:

  1.4.1.明确胃癌的存在;

  1.4.2.明确胃癌的大体病理和组织学病理;

  1.4.3.弄清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转移情况;

  1.4.4.合并症和伴随症;

  1.4.5.分期诊断;

  1.4.6.其他相关情况。

  2.方法学

  2.1.一般实验室检查

  一般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伴随疾病,甚至鉴别诊断等做出正确估计。其中血红蛋白、大便潜血和胃液分析等可对胃癌的诊断提出重要线索。据统计进展期胃癌大便潜血持续性阳性者可达80%,早期浅表型胃癌也有20%阳性,75.2%的胃癌患者胃酸减低或无胃酸。

  一组胃液多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胃液α1-酸性糖蛋白(α1- AG)和唾液酸(SA)检出值依次是胃癌组>肠化组>良性胃病组;并随胃癌分期进展呈增加趋势。故可作为胃癌筛选指标、协助临床分期和检测癌前病变。

  近来有报告采用超微量胃液分析综合检测胃液中的CEA、总蛋白、pH值、胃酸、胃泌素、Hp抗体和氨基已糖等对胃癌的筛选有一定价值。国内尚有以特制小球采集胃液进行潜血试验和多项生化指标的检测作为胃癌普查的筛选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2.2.内镜

  内镜是胃癌诊断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日前内镜的诊断水平应体现在甲.期胃癌的诊断率上。在日本由于内镜广泛应用,早期胃癌发现率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我国则因条件和经验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一组材料表明,某些条件较好的医院,早期胃癌比例可达18%,而一些综合性医院仅达1.7%~2.7%。

  值得注意的是内镜下肉眼仔细观察是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的重要手段,活检病理则是病理确诊的根本方法。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2.2.1.活检和直视下细胞学检查

  活检:内镜下活检要求取准可疑病变,深达黏膜肌层,7~10块左右,理想的取材可以明确病理诊断和组织学分型。

  不便活检的补充办法:有时因胃腔狭窄、病灶局限或其他原因导致活检取材不够理想,可选用如下补充办法。

  1.组织印片法:活检取材过小,可将黏膜活检标本在玻片上多次按压,然后固定染色,进行病理检查。

  2.细胞刷检法:内镜下用细胞刷对准病变处(如糜烂、溃疡等)轻轻擦拭、捻转,使细胞刷头端各面都粘上细胞,连内镜一起拔出,再伸出刷头,涂片4~5张,送检病理。

  3.直接吸引法:自活检孔插入直径2mm塑料管,其端部贴近病灶,外接大注射器,负压抽吸病灶处黏液,涂片检查。

  4.直视下冲洗法:自活检孔插入塑料管,以pH 5.6醋酸缓冲液200~300ml冲洗可疑病灶,然后回收冲洗液,离心后取沉淀涂片。

  内镜下针吸细胞学检查:自内镜下以OlympusNMIK针从病灶中心向外不同方向各吸1~2针,抽取标本置于玻片上涂匀固定待检。针吸后再进行常规活检。两者比较阳性率相似,因针吸能达到坏死层之下及黏膜下层获取标本,故可弥补活检之不足,提高癌细胞的检出率,提高诊断率。

  2.2.2.色素胃镜检查 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确定病变范围有帮助。对胃癌的诊断多选择生物活性染色法,包括美蓝法和甲苯胺蓝法,而以美蓝法应用最普遍,兹介绍如下。

  直接喷洒法:发现病灶后,经活检孔置入导管,以0.25%~0.5%美蓝20ml,对准病灶及其周围喷洒,以后再以等量蒸馏水冲洗。胃癌则呈深蓝、蓝黑色、表面不平整或染色不规则,良性病变不着色,不典型增生淡蓝色,肠化在1h着色。

  间接口服法:内镜检查前2h以α糜蛋白酶15mg和10%苏打500ml口服,同时服去泡剂10%Cason 20~40ml,15min后服美蓝150mg,令患者卧位转动体位数次,使胃壁各部位皆能接触染料,然后做胃镜榆查,根据着色情况进行活检,可以提高活检阳性率。

  2.2.3.超声胃镜检查 80年代初始用于临床,是一种带有较高频率超声探头的胃镜,具有胃镜和B超两者的优点,对胃癌浸润深度、邻近器官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独到之处。

  正常胃壁超声胃镜图像为5层结构,第1层为黏膜界面,高回声,第2层黏膜层,低回声,第3层黏膜下层高回声,第4层肌层,低回声,第5层浆膜层,高回声。因此第4层是划分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分界线。李益农报告23例各期胃癌的探测结果,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与手术标本对照符合率74%,误诊原因是有些瘢痕组织与痛组织超声图像不易鉴别。胃癌的超声影像是不规则的低回声或中位回声肿块影伴局部或全部管壁结构层次的破坏。早期胃癌主要发现第1、2、3层管壁增厚、不甚规则、变薄或缺损等。进展期胃癌则可发现不规则突向胃腔的较大肿块,或大面积局限性管壁增厚伴中央凹陷,第1~3层回声消失。Bornnann 4型癌为部分或全胃壁弥漫性全层增厚,多超过1cm,黏膜下层尤为明显,但无明显结构紊乱,层次可辨。超声内镜对腹水、胰腺和膈肌浸润识别能力很强,可达100%。对结肠和脾门区浸润辨别能力稍差,总符合率78%。尚能显示转移淋巴结的强回声团块,显示率为88.9%。因此超声内镜可以用于胃癌术前临床TNM分期,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决策。

  电子内镜、放大内镜或立体内镜等也可提高识别能力。

  2.3.免疫学诊断:应用细胞融合术建立杂交细胞癌细胞株制造的单克隆抗体在国内外已经应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单抗对胃癌诊断的研究起步较早,有些已经应用于临床。

  2.3.1.血清诊断和体液诊断 胃癌具有肿瘤相关性抗原,应用单抗可以检测这些相关抗原。已广泛采用的如CEA,CA-19-9,CA-50,CA-125在胃癌阳性率约60%,一般如果血清CEA超过50ng/ml(正常<15ng/ml)或CA-19-9超过200 U/ml(正常<25U/ml).此时胃癌已属晚期,预后小佳。CA-125增高常代表浆膜或腹膜已受累。在化疗有效时其检出值可下降,故可用于化疗疗效的判断。但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似无多大意义,而且,有假阳性也有假阴性,并与其他肿瘤有交叉。

  近来国内报告更多的单克隆抗体如MG5、MG7、MC9,MGb1和MCd1等,可用以检测血清中糖脂和糖蛋白抗原,阳性率有提高,尤其是系列混合检测结果更加确切。检查方法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和血凝法等,不仅可以查明血清肿瘤相关抗原,也可检测胃液和腹水中相关抗原。

  尚有一些抗胰腺癌单克隆抗体也可对胃癌进行定性检查,如PS1和PS7等。

  此类检验多数用来判断肿瘤预后或化疗疗效,对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3.2.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用胃癌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如ABC法和PAL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阳性率可达82.5%~92.55%。对于胃癌的诊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都有提高。此外,尚可作为癌前病变、肠腺化生癌变危险性的辅助指标?据报告已用于此项操作技术的单克隆抗体有MG7、MGd、RWS4和83YH2等。

  2.3.3.放射免疫影像诊断 应用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经131I标记后注入患者体内,48~72h后用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体层扫描或机械扫描,可以显示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并可得到准确的定位图像,图像满意显示率可达70%~80%。

治疗

• 一般治疗

  胃癌能治吗?

  不管那个阶段的胃癌都必须治,确诊胃癌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期在1年左右。而经过治疗的胃癌,五年生存期从13.5%-95%不等。在患者一般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争取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对于晚期患者可行姑息性手术。不能手术者亦可作化疗,联合化疗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年迈,体弱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可单一用药。生物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有助于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胃癌能治好吗?

  癌症因为其特殊性,没有所谓根治的概念,一般如果超过5年没有复发,就可以说是治好了。对于早期胃癌,由正规的专科医院及综合性医院的专业科室,专科医师所进行的标准规范的外科手术,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如果胃癌仅限于胃壁的黏膜层,5年的生存率可达95%。也就是说,九成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至少生存5年,10年,20年,与正常人一样健康长寿的患者也是有的。

  胃癌晚期的治疗?

  胃癌晚期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感染和恶病质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治疗主要是针对这两方面。对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而言,应视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采取化疗,中草药或介入治疗,更要强调,因为病人进食少,应给予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有条件者,还可以应用某些免疫增强剂。

  胃癌如何治疗?

  I期胃癌可视为早期癌,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一般不主张辅助化疗。Ⅱ期胃癌可视为中期,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常规辅以化疗、生物治疗。Ⅲ期胃癌已是进展期,手术以扩大根治性切除为主;术后更应强调化疗、放疔、中西医结合疗法等综合性疗法;Ⅳ期胃癌属晚期,多数病例已不能切除原发或转移灶,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预防:

  在胃癌发生的预防和干预上提倡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即病因学与发病学的预防,首先要加强预防胃癌的宣传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粗糙食物.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及烟熏、油炸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改进不良饮食习惯和方式。二级预防即提倡“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癌前病变进行监控,对有胃癌家族史、胃病久治不愈者.应定期检查,一旦确诊尽早采取综合治疗。三级预防指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治疗:

  胃癌的治疗原则:①早期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手术为中心,开展化疗、放疗、中医中药和生物学等治疗,是改善胃癌预后的重要手段。

  1.手术

  早期胃癌(I A、I B):行根治性手术(D1术式):中期胃癌(II、IIIA期):强调首次切除的彻底性,幽门及胃窦癌应行远端近全胃切除术:胃底、体区全胃切除术+D2切除术怀疑有脾门或脾动脉等多个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侵及胰体、尾时,应合并脾脏、胰体尾切除(D3术式);晚期胃癌(ⅢB,Ⅳ期);对ⅢB期胃癌,应力争按中期癌原则行根治手术。对Ⅳ期病例,则应积极提倡作姑息性切除术(去负荷手术).同时辅以综合疗法。

  2.内镜下治疗

  对早期胃癌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成功关键取决于病变早期、能将病变完全切除且无淋巴结转移。但不如手术可靠。

  3.化学治疗

  抗癌药常用以辅助手术治疗,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使用,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杀伤残存的癌细胞.从而提高手术效果。一般早期胃癌术后不予化疗,而中晚期癌能被手术切除者必须化疗,按情况单一给予5-氟尿嘧啶(5一FU)、丝裂霉索(MMC)、替加氟(FT-207)或联合化疗,未做根治性手术或不能施行手术者,可试用联合化疗。常用的化疗剂有5一FU、MMC、FT一207、阿霉素(ADM)、亚硝脲类(MeCCNU等)、顺铂(DDP)、足叶乙苷(VP—16)等。常用的化疗方案有:FM、FAM、EAP、ELF等。

  4.生物和免疫治疗

  目前胃癌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是一种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来达到杀灭和抑制肿增细胞目的的肿瘤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免疫治疗目前尚不完全成熟,但在理论上讲,是消除手术、放化疗残留肿瘤细胞和防止复发转移最有希望的方法。

  5.放射治疗

  胃癌对放射线一般不敏感,目前尚不易对胃癌进行单独的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提高五年生存率10%~15%。术前放疗一般不增加手术困难及手术并发症。放射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总量DT每4周3500~4000cGy。未分化癌DT每4周3000~3500cGy。手术时间不宜过早,原则上放疗后2周手术,但最迟不超过3周。

  6.介入治疗

  早期胃癌患者如有全身性疾病不宜作手术切除者可采用内镜治疗术,此外通过内镜应用激光、微波及注射无水乙醇等亦可取得根治效果。进展期胃癌不能进行手术者亦可通过内镜局部注射免疫增强剂(如OK-432)及抗癌药物。

  7.中医中药治疗

  现代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胃癌有独到功效,可以配合手术、化疗,杀伤肿瘤细胞,防止复发转移,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等,如双灵固本散。


用药

常用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替加氟、卡培他滨、顺铂(用法:每次50~100mg/m2加入10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3~4周1次,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20mg/m2。或每次15~20mg/m2,一日1次,连用5天,或1次30mg/m2,连用3天,每3~4周重复用药。)、卡铂(用法:130mg/m2的剂量加入250-500ml连续滴注2~6小时,每3周重复给药1次。)、丝裂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成人剂量为1次60~90mg/m2,联合化疗时,每次50~60mg/m2静脉注射。每3周重复使用。总剂

饮食

• 饮食保健

  胃癌术后饮食

  宜多吃能增强免疫力、抗胃癌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香菇、牛奶;宜多吃高营养食物,防治恶病质,如牛肉、猪肉、蛋、鱼;恶心、呕吐宜吃柚子、橘子、枇杷、核桃;便血宜吃淡菜、金针菜、猴头菌、蜂蜜、香蕉、橄榄、乌梅;腹泻宜吃莲子、芡实、青鱼、白槿花;腹痛宜吃金橘、卷心菜、海参;防治化疗副作用的食物:猕猴桃、芦笋、桂圆、核桃、鲫鱼、虾、蟹、黑木耳、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