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风湿性关节炎

• 英文名称:rheumatic arthritis

• 俗称

• 就诊科室:内科,外科,风湿免疫科,骨外科

• 常见症状:低热,皮下结节,红斑,关节痛,肌痛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骨骼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风湿性关节炎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EB病毒、细小病毒B19、流感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另外,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其他因素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 环境因素

  风湿性关节炎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EB病毒、细小病毒B19、流感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另外,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其他因素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症状

• 低热,皮下结节,红斑,关节痛,肌痛

  临床表现

  1.关节表现:

  风湿热易发于冬春及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关节症状对于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多于天气转变前(特别是天气转冷或阴雨时)出现明显关节疼痛,并可随气候的稳定而逐渐减轻。发病高峰期在5~20岁。

  急性多关节炎是风湿热最常见(85%~95%)的首发症状。典型的风湿性关节炎呈现出多发性、游走性的特点。所谓游走性关节炎即指较短时间内(多为24~48小时),关节炎/关节痛可从。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个部位,多关节依次出现症状,但偶尔可数个关节同时发病。炎症好发于大关节,尤以膝、踝、肘、腕、肩关节为常见,但少数人亦可出现小关节症状,如手、足、颈、腰部疼痛。在急性炎症期,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及压痛,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并呈急性发展,可在数小时或一夜之间出现或加重。伴随症状包括发热、肌痛、虚弱等。

  症状不典型者,可仅有游走性关节痛而没有明显的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炎症表现。髋、指、下颌及胸锁关节均可受累。特别是胸肋关节的关节痛或关节炎,容易使患者产生胸痛、心前区痛或心前区不适感,若不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往往易误诊为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肋软骨炎或肋间神经痛。故对轻症关节炎患者.检杏时应特别注意,往往要逐个关节进行触诊才能发现病变所在。

  2.炎节外表现:

  主要是发热、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及舞蹈症。

  2.1.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为弛张热、稽留高热,也可能是低热。一般米说,超过39℃的高热多见于关节炎,而极少见于心脏炎。发热多于2~3周后自然消退,若使用阿司匹林后,则可迅速消退。

  2.2.心脏炎:患者出现心悸、气短及心前区不适等表现。炎症累及瓣膜时出现相应的心脏杂音。

  2.3.环形红斑:约2.4%的患者出现环形红斑,为指压褪色的淡红色环状红晕。彼此可以相互融合,多分布干躯干及肢体近端。

  2.4.皮下结节:常在心脏炎时出现,出现率不到2%。多见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质地稍硬,与皮肤无粘连,亦无红肿炎症。

  2.5.舞蹈病:多见于4~7岁儿童,为炎症侵犯基底结节所致,表现为一种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诊断标准

  根据199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修订新标准。

  鉴别诊断

  1.骨性关节炎

  患者常为中老年者,膝关节骨端肥大伴有骨质增生。关节内无脓、无细菌,关节液呈淡黄色、清亮,含有软骨碎屑。

  2.类风湿性关节

  炎常为多发而不化脓,关节可肿但不红,病程较长。类风湿因子常为阳性,关节内无脓、无细菌,关节液呈柠檬色,混浊,中性粒细胞含有包涵体。

  3.痛风

  患者常为中老年肥胖患者者,有高嘌呤饮食或酗酒史,反复发作的单关节红、肿、剧痛,间歇期无症状,秋水仙碱有特效者,关节附近的痛风石存在。

  4.强直性脊柱炎

  种族差异大,西方国家发病率高,日本低;男性多于女性,青年患者多见,高峰20~30岁,有明显家旅史;HLA-B27(+),HLA-D4DRW4(一),类风湿因子(+)。

治疗

• 一般治疗

  1.药物治疗:

  1.1.细胞毒药物 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独春等。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1.2.肾上腺皮质激素 明显改善愈后,但不能根治。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1.3.非甾类抗炎药 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

  1.4.其它 其它治疗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2.外科疗法: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只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3.其他治疗:包括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治疗,是本类疾病综合治疗的不可少的部分。

用药

细胞毒药物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独春等。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类抗炎药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其它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饮食

• 饮食保健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而言,食疗是一种很不错的辅助治疗方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宜服用高钙低脂精蛋白的食物,如鱼虾类、牛奶、海鲜、核桃,并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