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胃炎

• 英文名称:gastritis

• 俗称

•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 常见症状:水肿,呕血,烧心,胃痛,上腹痛,口臭,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反酸,腹胀,胃出血,恶心与呕吐,皮疹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腹部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无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胃炎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胃炎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 环境因素

  胃炎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胃炎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症状

• 水肿,呕血,烧心,胃痛,上腹痛,口臭,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反酸,腹胀,胃出血,恶心与呕吐,皮疹

  胃炎的症状

  急性胃炎的症状表现常轻重不等,但发病均急骤。轻者仅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口差。慢性胃炎的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餐后加重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胃炎症状严重者可有呕血、柏油样粪、失水以及大出血及休克等。

  胃炎的早期症状

  急性胃炎发病急骤,没有所谓的早期症状。慢性胃炎的早期表现没有什么特异性,如果经常性的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进食后饱胀感、嗳气、反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或同时伴有精神紧张、烦躁、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状,就应该怀疑得了慢性胃炎,最好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对症治疗。

  【症状】

  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胃炎的类型。但是一般说来,胃炎患者有消化不良和上腹部不适。

  急性应激性胃炎,原发疾病、外伤或烧伤通常掩盖了胃的症状。病人可感上腹部轻度不适。损伤后不久,胃内可出现红肿,并迅速发展为溃疡。若病人原发病迅速恢复,则胃炎和溃疡都会消失。若病因持续存在,则溃疡可变大并开始出血,通常发生在损伤后第2~第5天。出血使大便变为柏油样黑色、胃液变为红色,严重病例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是致命性大出血。

  慢性胃炎,常见症状为反复腹痛、无明显规律性,疼痛经常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加重,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轻者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幼儿腹痛可仅表现不安和正常进食改变,年长儿症状似成人,多诉上腹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而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胃黏膜糜烂出血者可出现呕血、黑便,压痛部位多在中上腹或脐周。

  嗜酸细胞性胃炎,由于胃到十二指肠的出口狭窄或阻塞可致腹痛和呕吐。

  肥厚性胃炎的最常见症状是胃痛,而较少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胃出血也少见。胃炎使蛋白质丢失可引起体液聚积和组织肿胀(水肿)。这种丢失的蛋白质与胃内容物混合后由粪便排出。

  浆细胞胃炎,腹痛和呕吐可与皮疹和腹泻同时发生。

  放疗后胃炎,因炎症,有时也因发生胃溃疡而出现疼痛、恶心和烧心。溃疡可穿透胃壁,使胃内容物溢出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腹腔内层的炎症)和剧烈腹痛。腹肌紧张、腹壁变硬为其特征,需要紧急外科手术。偶尔,放疗后,胃出口的瘢痕性狭窄引起腹痛和呕吐。放射线能损伤胃保护层,使细菌侵入胃壁,引起急性、严重、伴有剧痛的胃炎。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胃炎严重吗,不治疗会怎样?

  急性胃炎常在数天内恢复,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急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性胃炎,严重病例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慢性胃炎可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糜烂性胃炎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消化性溃疡或穿孔,极少数的慢性胃炎会变癌,其中,巨大肥厚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的病变,癌变率较高。

  胃炎有哪些?

  胃炎从病的急慢来看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有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其他的还有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这种分类和急性慢性没有关系。急性胃炎的总体特征是发病急骤、迅速,无明显性的征兆。慢性胃炎的特征是发病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合并其他并发症。

  【诊断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胃镜检查为首选而可靠的诊断方法。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和病理学检查。内镜下表现充血、水肿、糜烂、新鲜或陈旧出血,有时可见黏膜表面黏液斑或反流的胆汁。Hp感染胃炎时,还可见到胃窦黏膜微小结节形成。

  2.X线钡餐造影

  胃炎病变多数在黏膜表层,钡餐造影检查难有阳性发现。部分胃窦部炎症者可呈现胃窦部激惹征,黏膜纹理增粗、迂曲、锯齿状,幽门前区呈半收缩状态,可见不规则痉挛收缩。气钡双重造影效果较好。

  3.幽门螺杆菌检测

  (1)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与培养:切片HE或Warthin-Starry染色,在黏膜层有鱼贯状排列、形态微弯的杆菌;Hp培养需在微氧环境下用特殊培养基进行,3~5天可出结果,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培养困难,多用于实验研究。

  (2)尿素酶试验:尿素酶试剂中含有尿素和酚红,Hp产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产生氨,后者使试剂中的pH值上升,从而使酚红由棕黄色变成红色。将活检胃黏膜放入上述试剂(滤纸片)中,如胃黏膜含有Hp则试剂变为红色,此法快速、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80%以上。

  (3)核素标记尿素呼吸试验:让患儿口服一定量放射性核素13C标记的尿素,如果患儿消化道内含有Hp,则Hp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产生C02,由肺呼出。通过测定呼出气体中13C含量即可判断胃内Hp感染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90%以上,是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

  (4)血清学检测Hp抗体:血清学Hp抗体检测,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用于目前首选的诊断,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筛选。IgM抗体在清除了Hp几个月后仍保持阳性也限制了其诊断意义。

  二、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表现、胃镜和病理学检查,基本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由于引起小儿腹痛的病因很多,急性发作的腹痛必须注意与外科急腹症如阑尾炎、胃穿孔、胆、胰、肠等腹内脏器的器质性疾病,以及腹型过敏性紫癜相鉴别。慢性反复发作性腹痛应与肠道寄生虫、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鉴别。

  1.肠蛔虫症

  常有不固定腹痛、偏食、异食癖、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有时出现全身过敏症状。有时有吐、排蛔虫史,粪便查找虫卵,驱虫治疗有效等可协助诊断,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肠蛔虫症在我国已经明显减少。

  2.肠痉挛

  婴儿多见,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腹部无异常体征,排气、排便后可缓解。

  3.消化性溃疡

  两者均表现为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腹痛在年长儿表现为有规律性及饥饿痛,甚至有半夜痛的病史;而慢性胃炎腹痛多在餐后并伴有消化不良。胃镜检查与X线钡餐可以鉴别诊断。

治疗

• 一般治疗

  胃炎吃什么药

  西药主要有下面几类:保护胃黏膜药(胶体次枸橼酸铋、硫糖铝、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促胃肠动力药 (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制酸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碳酸氢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凝胶),止痛药(阿托品、颠茄片),助消化药(胰酶、酵母片、乳酶生)等。中药需辨证治疗,湿热型吃连朴饮;寒湿型吃藿香正气散;脾虚型吃香砂六君丸;虚寒型吃理中丸等。

  胃炎的自我疗法

  首先要改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餐要做到定时定量。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第二,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不同症状,进行适当的用药,可借助中药调理。第三,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最后,注意胃脘部保暖,防止受凉。疼痛发作可采用指压止痛的方法。保持心情舒畅,克制情绪波动。

  胃炎治疗

  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主要是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饮食宜规律,避免刺激性食物。药物治疗主要根据胃炎的类型, 细菌感染的可以服抗生素,非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可以吃保护胃黏膜药,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制酸剂等,疼痛可以加服止痛药。慢性胃炎可以用中药调理,常见的有藿香正气散,香砂六君丸,理中丸等。各种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胃切除术。

  【治疗】

  1.急性胃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口服胃黏膜保护剂,解痉止吐;细菌感染或伴有腹泻者应用有效抗生素;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监测生命体征与黑便情况,静滴H2受体拮抗剂。

  2.慢性胃炎

  (1)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

  (2)药物治疗:

  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

  ②增加胃黏膜屏障:如麦滋林-S、硫糖铝等;

  ③促进胃蠕动、减少肠液反流:腹胀、呕吐或胆汁反流者加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

  ④制酸剂:适用于高胃酸及胃黏膜糜烂性改变者,常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用药

药物治疗:麦滋林-S、硫糖铝、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饮食

• 饮食保健

  胃炎不能吃什么?

  急性胃炎不能吃油腻的东西。忌过冷、热、硬食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急性胃炎期间,不能喝酒,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层损伤胃黏膜。最好不要抽烟,尼古丁对胃黏膜有损害,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慢性胃炎不能吃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也应戒烟忌酒。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胃炎的日常饮食要注意什么?

  急性胃炎的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应该吃容易消化、清淡的东西。慢性胃炎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易消化、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不要暴饮暴食,进餐要做到定时定量。

  【药膳食疗】

  1.菜汁炖蜂蜜:

  [原料]鲜车前草10~15 g,鲜芹菜、鲜白萝卜各30~50 g,上等蜂蜜适量。

  [制法]将前3味去泥沙,洗净,然后捣烂榨汁,将汁放置炖盅内,再加入适量上等蜂蜜,炖沸后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化湿。适宜湿热中阻证。

  [用法]1次/d,顿服,连服3~5周。

  2.佛手汤:

  [原料]佛手片6~12 g,瘦猪肉30~50 g。

  [制法]将上2味切碎,然后煮汤饮用,注意不宜久煎。

  [功效]疏肝理气。适宜肝郁气滞证。

  [用法]1次/d,顿服,连服3~5周。

  3.参米粥:

  [原料]党参10~20 g,大米30~50 g。

  [制法]将党参洗净,切碎;大米洗净,在铁锅内炒至黄色。然后将两者与清水约1000 mL一起放入沙锅内,煮至250~350 mL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散寒止痛。适宜脾胃虚寒证。

  [用法]1剂/d,分次服用,连服3~5周。

  4.生姜羊肉粥:

  [原料]新鲜瘦羊肉125~250 g,大米50~100 g,生姜10~15 g。

  [制法]将瘦羊肉切成薄小块;大米洗净;生姜去皮,切成姜丝。先将羊肉加清水,放入沙锅内煮烂,再放入大米,以中火煮成粥。待好时放入姜丝,再煮片刻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散寒止痛。适宜脾胃虚寒证。

  [用法]1剂/d,分3次食用,连服3~5周。

  5.三七粉:

  [原料]生三七适量。

  [制法]生三七研末,1~3 g/次。

  [功效]祛瘀止痛。适宜瘀血停滞胃脘证

  [用法]以温开水冲服,1~2次/d,连服1~2周。

  6.生韭菜汁:

  [原料]新鲜韭菜300~500 g。

  [制法]将韭菜洗净,捣汁即可。

  [功效]祛瘀止痛。适宜瘀血停滞胃脘证。

  [用法]2次/d,分服,连服3~5日。

  7.豆花鱼:

  [原料]赤小豆300~500 g,玫瑰花10~15 g,鲜活鲤鱼1条(300~500 g),葱花、姜末、蒜末、食盐、味精、料酒各适量。

  [制法]先将鲤鱼剖开,去内脏,洗净待用。然后洗净赤小豆、玫瑰花;将三物一同放入瓦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烂,去掉玫瑰花,加入葱花、姜末、蒜末、食盐、味精、料酒即可,待温服食。

  [功效]祛瘀止痛。适宜瘀血停滞胃脘证。

  [用法]1剂/d,分次食用,连服3~5周。

  8.桂圆石斛汤:

  [原料]龙眼(桂圆)5~10个,石斛5~10 g,白糖少许。

  [制法]龙眼去壳及核,同石斛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与白糖,小火烧沸一刻钟即可,待温服食,不可久煮。

  [功效]补脾健胃,除烦热。适宜脾胃虚热证。

  [用法]1剂/d,作点心吃,连服3~5周。

  9.瑞香汤:

  [原料]山药120g,乌梅、甘草各30g,陈皮、木香各3g。

  [制法]将以上诸药为末,每次取适量做汤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疏肝理气。适宜肝脾不和证。

  [用法]2次/d,连服3~5周。

  10.人参煨猪肚:

  [原料]猪肚1/4~1/2个,人参5~10 g,干姜3~6 g,葱白7根,糯米100~150 g。

  [制法]将猪肚洗净;葱折去须,切段,糯米洗净,和人参、干姜、葱段一起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沙锅内加水,将猪肚放入锅内,先用武火烧沸,撇去汤面上的浮泡,改用文火煮至极烂熟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散寒止痛。适宜胃虚寒证。

  [用法]1剂/d,空腹温食,连服3~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