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溢奶

• 英文名称

• 俗称

• 就诊科室:儿科

• 常见症状:新生儿呕吐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消化系统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婴幼儿

• 相关疾病: 无

医生说
视频

一岁多宝宝发烧推拿按摩手法

发烧一般是指发热,一岁宝宝发热,通过不同的推拿手法,可以为宝宝起到发汗、退热的作用,如果宝宝有便秘情况,也能够起到通便的作用,具体的按摩手法包括清肺经、清天河水、六腑、推脊等。 1.清肺经:宝宝发热时,首先清除肺热,就要清肺经。肺经位于整根无名指上,清肺经时要强调离心为泻,可以使用直推法,从无名指指根到指尖进行推拿,或者只做螺纹面进行直推。 2.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宝宝前臂内侧的正中线,即手肘线中部与腕周线中部的连线。清天河水则是从腕部到手肘的正中线进行直推的一种推拿按摩手法,手速要求100~120次每分,能够帮宝宝起到清热、退热的作用。 3.六腑:六腑是手掌根部与手肘连线的一段位置,通过从手肘的根部往手掌的掌纹直推,达到退烧的作用。但是六腑的清热力比较强,类似中药中大黄这味清热药物,因此操作时要控制好次数,切忌次数太多,否则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腹泻症状。 4.推脊:具体操作为从第7颈椎的大椎穴开始往尾骨的长强穴进行直推,大椎穴位于宝宝低头时脖子处最高的骨头。推脊能够起到清热、退热的作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通便作用。

宝宝脾胃不好怎么推拿

宝宝脾胃不好,通过推拿可以规避药物对脾胃的影响,根据不同目的,有不同的推拿方法,常用的推拿方法和穴位包括脾经、胃经、大肠经等。 1.脾经 1-1.补脾经:若以脾虚为主宝宝可以的采取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的桡侧缘,补脾经则是采用直推法从指尖到指根进行直推。 1-2.清补脾经:若宝宝脾虚的同时又伴有积热的情况,可采取清补脾经推拿,推拿方法是沿指尖到指根进行来回的直推。 2.胃经 2-1.清胃经:若以食积为主的宝宝可以采取清胃经推拿,胃经是大鱼际赤白肉的交际处掌根到指根的一段位置,清胃经则是从掌根的横纹处往指根处进行直推,在宝宝手上可以从腕部往指尖处进行直推。 2-2.补胃经:若以胃部受寒为主的宝宝可采取补胃经推拿,一般按照离心为泻,向心为补的方法进行治疗,从指尖往掌根方向在胃经的地方进行直推。 3.大肠经 3-1.补大肠:若以腹泻为主的宝宝采取补大肠推拿,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指尖到指根的一段位置,补大肠则是从指尖到指根进行直推。 3-2.清大肠:若以食积、便秘、腹胀、腹痛为主的宝宝,可采取清大肠推拿,从指根到指尖进行直推。 3-3.调大肠:若宝宝只是普通的脾胃不好,没有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时,作为保健,可以进行调大肠的推拿,即在大肠经进行来回的直推,起到调和脾胃、促进消化的作用。

新生儿大脑的神经元数量比成人多吗

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元的数量与成人的神经元一致,约为1000个亿的神经元。由于新生儿神经元的突触和形成链接生长速度快,且具备了一定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跟触觉能力,因此通过刺激五感能力,如视觉、听力、触觉等能增强神经突触的数量,加快突触的连接。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溢奶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溢奶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1、小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内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后,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渐转为垂直位。另外,婴儿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肌张力较低,这些均易造成溢奶。2、婴儿胃的贲门(近食管处)括约肌发育不如幽门(近十二指肠处)完善,使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平卧时胃的内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溢奶。3、喂养方法不当,婴儿吃奶过多,母亲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内没有充满乳汁等,均会使宝宝吞入大量空气而发生溢奶。4、喂奶后体位频繁改变也容易引起溢奶。

• 环境因素

  溢奶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溢奶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1、小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内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后,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渐转为垂直位。另外,婴儿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肌张力较低,这些均易造成溢奶。2、婴儿胃的贲门(近食管处)括约肌发育不如幽门(近十二指肠处)完善,使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平卧时胃的内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溢奶。3、喂养方法不当,婴儿吃奶过多,母亲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内没有充满乳汁等,均会使宝宝吞入大量空气而发生溢奶。4、喂奶后体位频繁改变也容易引起溢奶。

症状

• 新生儿呕吐

   溢奶的症状:婴儿在喂奶时或吃完奶不久拍背时,常常溢出少量牛奶,这是正常现象。吃奶太快,咽下空气也可溢奶,改用坚硬的、带小孔奶头的奶瓶可减少溢奶。在喂奶过程中不时地拍打小儿背可减少溢奶。即使采取最佳的喂养方式,喂奶过量也可引起溢奶。正常情况下可有持续少量溢奶。

   此外,大量呕吐为病理性的。反复喷射性呕吐提示有胃幽门梗阻或狭窄。小肠梗阻呕吐物常常含有黄绿色的胆汁,应引起医生重视。某些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血中乳糖水平高)可引起呕吐。如果呕吐伴发热和/或嗜睡提示感染。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溢奶目前最佳的检查方法是做乳管镜。

治疗

• 一般治疗

  溢奶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人工喂养,奶嘴的开孔大小要合适,奶嘴必须充满乳汁。

  2.如果母亲乳头内陷,在孕期就应加以矫正。

  3.喂奶后应将小宝宝轻轻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拍宝宝背部,使胃内空气得以排出。

  4.若溢奶是贲门松弛、闭锁功能不全所致,喂奶后应竖直抱起一二小时,再放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随着胃贲门部的肌肉发育完善,溢奶症状会逐渐减轻。

   

用药

刺激肠胃蠕动的药物。

饮食

• 饮食保健

  1) 适量喂食,少量多餐,以减少胃部所承受的压力。

  2) 喂奶时将孩子头部及上身抬高,成45度角,不能平躺着吃。

  3) 喂奶时不要太急、太快,中间应暂停片刻,以便宝宝的呼吸更顺畅。

  4) 每次喂奶后,让宝宝竖直趴在大人肩上,轻拍宝宝背部,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

  5) 放下时的最佳姿势是右侧卧位,枕头略抬高点,这些小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溢奶。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摇晃太厉害,就容易溢奶。

  6) 奶瓶开孔要适中,开孔太小则需要大力吸吮,空气容易由嘴角处吸入口腔再进入胃中;开孔太大则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影响宝宝呼吸。

  7) 在喂食之后,不要让宝宝有激动的情绪,也不要随意摇动或晃动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