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大头

• 英文名称

• 俗称

• 就诊科室:外科,儿科,神经外科,小儿科

• 常见症状:脑积水,颅内压增高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脑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婴幼儿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大头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大头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长期食用无营养的劣质奶粉造成的,由于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很低,造成婴儿全身特别是头部水肿,喂养不当是导致"大头"的重要原因,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相对较多,此时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奶粉配制过稀或长期服用蛋白质含量不足的劣质奶粉;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等均可导致"大头娃娃"的发生。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引起。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足。

• 环境因素

  大头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大头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长期食用无营养的劣质奶粉造成的,由于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很低,造成婴儿全身特别是头部水肿,喂养不当是导致"大头"的重要原因,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相对较多,此时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奶粉配制过稀或长期服用蛋白质含量不足的劣质奶粉;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等均可导致"大头娃娃"的发生。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引起。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足。

症状

• 脑积水,颅内压增高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1.大头的诊断要点

  1.1.多见于婴幼儿;

  1.2.头围比同龄儿明显增大;

  1.3.常伴有颅高压症状和体征;

  1.4.X线平片、CT和MRl可辅助诊断。

  2.大头的鉴别诊断

  2.1.婴儿脑积水

  也称为先天性脑积水,主要变化为脑室扩大,通常伴有颅内压增高。患儿可出现头颅增大、前囱扩大、隆起、张力较高。颅缝分开、头形变圆、颅骨变薄变软甚至透明。头部叩诊呈“破壶音”,重者叩诊时有振动感。头发稀疏,头皮薄而亮,额部头皮静脉怒张。头颅大而面颅小。严重时,眼球下移,巩膜外露,形成“落日征”。神经系统体征可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四肢肌张力增高或轻瘫。颅骨x线平片显示婴儿头颅增大、颅骨变薄、板障结构稀少甚至完全消失,血管沟变浅或消失,颅缝分离、囟门扩大及颅面骨的比例失调等。CT和MRI是诊断大头的主要和可靠方法。

  2.2.儿童常压性脑积水

  常被误认为“静止性脑积水”。表现为头大,发育迟缓,智商轻-中度降低,肢体轻度痉挛性瘫痪。

  2.3.脑外脑积水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原因尚不明确。多数在6个月内发生。大头表现为无症状性大头,影像学检查脑室轻度扩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扩大。2岁左右脑外脑积水常自动消退,少数发展为交通性脑积水。

  2.4.婴儿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

  多见于产伤,血肿多为双侧性,好发于额顶部,可有头颅增大、颅骨变薄.但常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而缺少“落日征”。前囟穿刺可从硬脑膜下腔抽得陈旧血性或淡黄色液体。

  2.5.佝偻病

  佝偻病的颅骨不规则增厚。致使额骨和枕骨突出,呈方颅形,貌似头颅增大,但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脑室扩大,却有全身骨骼异常。

  2.6.巨脑畸形

  头颅较大,但无颅内压增高症状。CT扫描显示脑室大小正常。

  2.7.脑发育不全

  脑室扩大,头不大,无颅内压增高表现,有神经功能和智力发育障碍。

治疗

• 一般治疗

  大头的治疗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高压或常压性脑积水,都必须及时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主要是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机体水分排出。常用药物有呋塞米、醋氮酰胺、氨苯螺啶等。手术治疗有病因治疗、减少脑脊液生成、脑脊液分流术。

用药

常用药物有呋塞米、醋氮酰胺、氨苯螺啶等。

饮食

• 饮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