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汗疱疹

• 英文名称:pompholyx

• 俗称:出汗不良,出汗不良性湿疹

•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皮肤病科

• 常见症状:皮肤瘙痒,红斑,皮疹,疱疹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皮肤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汗疱疹不是遗传病,但是具备遗传倾向。遗传倾向即有遗传的可能性,父母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汗疱疹的体质,即遗传易感性。遗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因素。具体病因如下:

  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所致,现多认为一种非特异性皮肤湿疹样反应。镍、铬等金属的系统性过敏及精神因素可能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冬天可自愈。多见于青少年。

• 环境因素

  汗疱疹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汗疱疹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所致,现多认为一种非特异性皮肤湿疹样反应。镍、铬等金属的系统性过敏及精神因素可能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冬天可自愈。多见于青少年。

症状

• 皮肤瘙痒,红斑,皮疹,疱疹

  1.汗疱疹: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10~40岁多见。特点为突然发生的成群的清亮的深在性、粟粒至米粒大水疱,无红斑。汗疱疹更常发生于温暖的气候,某些病例每年夏季复发。

  2.皮疹:

  在发病前手掌可有烧灼和刺痛感,皮疹出现前可有严重的瘙痒。水疱可融合成大疱,尤其在足。皮疹可自然消退,大多数在2~3周内缓解,继而出现领圈状或片状脱屑,少数病例因反复发作使症状持续存在。轻者仅有手指侧缘受累;典型病例水疱对称发生于掌和跖。如果发生单侧或不对称分布的皮疹,提示接触致敏的病因。手和足受累及足单独受累分别占10%。偶有继发感染伴脓疱形成和淋巴管炎,在部分病人可因搔抓、不恰当的治疗引起湿疹样改变。皮疹扩散至指背,甲可发生萎缩、横脊、点状凹陷、增厚和变色。在无原因可寻的汗疱疹病人,复发常见。发作间期为3~4周,病程可持续长达数月或数年。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汗疱疹的诊断检查:

  根据水疱特点及发病部位,伴有多汗及容易复发等特点不难诊断。

  汗疱疹的鉴别诊断:

  应与水疱型手足癣、接触性皮炎等鉴别。

治疗

• 一般治疗

  汗疱疹的治疗:

  1.详询汗疱疹的病史,找出可能的诱因并去除之。镍过敏者应低镍饮食。

  2.内用药:常用钙剂、抗组胺药、谷维索等。症状急剧者可内服泼尼松每日15~30mg,分3次口服。重症可用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霉酚酸酯。

  3.汗疱疹的外用药:以收敛、止痒。常用含薄荷或酚炉甘石洗剂、止痒酒精外搽。3%硼酸溶液、0.5%醋酸铝溶液或5%明矾溶液等湿敷或浸泡。损害好转,干燥脱屑时则用10%尿素霜、皮质激素霜剂。或软X线及PUVA、UVA、UVB治疗。

用药

内用药:常用钙剂、抗组胺药、谷维索等。症状急剧者可内服泼尼松每日15~30mg,分3次口服。重症可用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霉酚酸酯。外用药:常用含薄荷或酚炉甘石洗剂、止痒酒精外搽。3%硼酸溶液、0.5%醋酸铝溶液或5%明矾溶液等湿敷或浸泡。损害好转,干燥脱屑时则用10%尿素霜、皮质激素霜剂。

饮食

• 饮食保健

  汗疱疹患者应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烟酒就更不要说了,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