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单眼皮

• 英文名称:single-fold eyelid

• 俗称

• 就诊科室:五官科,整形美容科,眼科

• 常见症状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眼

• 遗传性:遗传性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无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单眼皮是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是否发病。单眼皮遗传方式如下:

  单眼皮又称单睑,眼皮无褶皱称为单睑,俗称单眼皮。这是生物遗传上的原因,双眼皮是显性性状,而单眼皮是隐性性状。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控制双、单眼皮的基因分别是大A和小a,那么组合AA,Aa都是双眼皮,而aa才是单眼皮。

• 环境因素

  单眼皮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单眼皮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单眼皮又称单睑,眼皮无褶皱称为单睑,俗称单眼皮。这是生物遗传上的原因,双眼皮是显性性状,而单眼皮是隐性性状。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控制双、单眼皮的基因分别是大A和小a,那么组合AA,Aa都是双眼皮,而aa才是单眼皮。

症状

  单眼皮的临床表现直观,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明确上睑部有无皮肤松弛、过多脂肪聚积,有无内眦赘皮等眼部畸形,以便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单眼皮的鉴别诊断:

  1.单眼皮的上睑分型

  上睑按有无皱襞及皱襞多少可分为:①单睑;②重睑;③多层重睑(多皱襞)。

  上睑按皮肤弹性及皮下脂肪多少可分为:正力型、无力型、超力型、特殊类型。①正力型:睑皮肤无松弛,弹性好,皮下脂肪充盈适度,多见于年轻人。②无力型:睑皮肤松弛,弹性差,皮下脂肪稀少。多见于中老年人。③超力型:俗称“肿眼泡”或“泡泡眼”,睑皮肤紧张,皮下脂肪过度充盈。伴有泪腺脱垂者,上睑外侧部肿胀,多见于体胖者。④特殊类型:指伴有内眦赘皮、上睑下垂、小睑裂和鼻背塌陷等畸形者。

  2.单眼皮的重睑分型

  上睑皱襞有深浅、宽窄、长短、走行方向的不同,重睑形态因人而异,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从临床角度考虑,可按以下方法分型。

  (1)根据上睑皱襞与睑缘线关系可分为平行型、开扇型和新月型。

  1)平行型:上睑皮肤皱襞与睑缘平行一致。内、中、外侧重睑宽度大致相同。

  2)开扇型:上睑皱襞自内眦或靠近内眦开始,向外上逐渐离开睑缘,呈扇状,也称广尾型。

  3)新月型:上睑皮肤皱襞在内、外眦部较低,中间部较高,形如弯月。

  (2)依据重睑显露程度可分为以下四型。

  1)全双:指上睑从内眦到外眦有一宽窄大致相同的皱襞(相当于平行型)。

  2)中双:指上睑皱襞自内眦到外眦均有,但上睑内l/3部位皱襞较窄。即自内眦至外眦皱襞宽度逐渐增加(相当于开扇型)。

  3)半双:指在内1/3上睑皱襞不明显,向外逐渐显出、增宽,直到外眦部。

  4)内双:平视时上睑皱襞下缘与上睑缘几乎平行接近,窄而不明显。

  单眼皮的术前检查:

  (1)常规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2)必要时做胸透、心电图、尿糖等检查。

治疗

• 一般治疗

  单眼皮的治疗:

  1.重睑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1.适应证

  1.1.1.精神正常,无心理障碍的求美者。

  1.1.2.上睑皮肤无重睑皱褶,或伴有皮肤轻微松垂,遮盖睑缘;或上睑臃肿。

  1.1.3.双侧重睑不对称或为单侧重睑。

  1.2.单眼皮手术的禁忌证

  1.2.1.心理障碍或要求不切合实际者。

  1.2.2.眼周组织有急慢性感染者。

  1.2.3.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有出血倾向尚未控制者或较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患。

  1.2.4.面瘫患者所致的睑裂闭合不全、各种原因所致的眼球前突或退缩或伴有上睑下垂者。

  2.单眼皮的术前设计:

  2.1.遵循原则:重睑术前设计时应遵循“宁窄勿宽、宁少勿多、力求适中”的原则,同时兼顾面部五官间的协调美、对称美和曲线美。

  2.2.设计应体现个性化,要在受术者的参与下充分考虑其睑型、睑裂长度、眉-眼间距、面部五官特点、拟形成的重睑形态及求美者意愿等因素,并参考上睑皮肤自然纹路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设计,最后画出具有一定宽度、长度、弧度的重睑线。

  3.重睑术介绍:目前重睑术有三种方法,即结扎法、埋线法和切开法。具体介绍如下。

  3.1.结扎法:本法利用缝线将上睑提肌或睑板与重睑线处的皮肤结扎、固定、造成粘连,形成重睑。线结在皮外,术后需拆线。

  3.1.1.基本结扎法

  3.1.1.1.适应证:适用于正力型单睑,即上睑薄、眶脂少、上睑皮肤不松弛及无明显内眦赘皮者,年轻人或一侧单睑者尤适用。

  3.1.1.2.禁忌证:明显超力型和无力型单睑,即上睑呈“肿眼泡”或上睑皮肤明显松弛下垂者不适用。

  3.1.1.3.操作要点

  设计画线:让受术者注视鼻尖,按术前设计在上睑画重睑线,定出内、中、外,a~b、c~d、e~f三组六点,每组两点间距为3~5mm左右。

  麻醉:1%丁卡因溶液行结膜表面麻醉。用2%利多卡因溶液(每l0ml内加入1:1000的肾上腺素5滴)分别在上睑重睑线处皮下及睑板上缘附近结膜下行局部浸润麻醉。

  缝线固定:翻转上睑暴露睑板上缘。用带有一号丝线的两枚较粗大三角针,从睑板上缘结膜相当于皮肤面a点处(但较a点位置高)进针,经上睑提肌腱膜、眼轮匝肌。从皮肤面a点出针。另一针则从睑结膜面距第一针进针约3~5mm处刺人。同样经眼睑全层从皮肤面b点出针,完成内侧一组“U”形褥式缝线。拉锯状抽动缝线数次以增加创伤,使术后粘连牢固。同法操作完成另外两组褥式缝线,共做三组“U”形褥式缝线,每组褥式缝线均结扎于细橡胶管上,防止线结陷入组织过深,造成拆线困难。

  包扎固定:术后用纱布遮盖上睑线结处。嘱单眼皮患者保持清洁、干燥。

  3.1.1.4.注意事项:

  定点画线一定要在注射麻醉药前进行,以免定点画线不准,出现误差。

  进针方向从结膜面向皮肤面进针为宜,以免损伤角膜或眼球。

  睑裂长者,可根据情况做四组或五组褥式缝线以增强效果。

  结扎缝线时松紧应适度,过紧术后肿胀明显,甚至出现线结下皮肤坏死;过松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3.1.2.改良结扎法

  在角膜与上睑结膜面之间垫以保护板,缝线从皮肤面进针,挂缝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再回转缝针向上穿出皮肤面,完成“U”形褥式缝合,然后结扎缝线。

  此法适应证:适用于正力型单睑,即上睑薄、眶脂少、上睑皮肤不松弛及无明显内眦赘皮者,年轻人或一侧单睑者尤适用。突出特点是皮外进针,操作更简单方便。但由于是在盲视下进行操作,挂缝深浅度不好掌握或形成“虚挂”(只缝挂到睑板前组织),影响效果。

  3.2.埋线法:本法是用较细的缝线将上睑提肌腱膜或睑板与皮下组织结扎、固定,并将线头埋于皮下。术后不需拆线。

  3.2.1.适应证:适用于正力型单睑,即上睑薄、眶脂少、上睑皮肤不松弛及无明显内眦赘皮者,年轻人或一侧单睑者尤适用。

  3.2.2.禁忌证:明显超力型和无力型单睑,即上睑呈“肿眼泡”或上睑皮肤明显松弛下垂者不适用。

  3.2.3.间断埋线法

  3.2.3.1.操作要点

  设计画线:让受术者注视鼻尖,按术前设计在上睑画重睑线,定出内、中、外,a~b、c~d、e~f三组六点,每组两点间距为3~5mm左右。

  麻醉:1%丁卡因溶液行结膜表面麻醉。用2%利多卡因溶液(每l0ml内加入1:1000的肾上腺素5滴)分别在上睑重睑线处皮下及睑板上缘附近结膜下行局部浸润麻醉。

  缝线:翻转上睑暴露睑板上缘,用5-O或6-0尼龙线自睑板上缘结膜面a’点刺入结膜,横向行于结膜下,约3mm从结膜面b’点穿出(a’、b’点位置与皮肤面a、b点相对应,但位置略高,其他结膜面c’~d’,e’~f’点相同)。再从b’点原针眼进针,穿过眼睑全层从皮肤面b点出针。自b点原针眼进针,潜行于皮肤真皮层从a点穿出。再自结膜面a’点进针,穿过眼睑全层,将尼龙线另一端自皮肤面a点引出,完成一组缝线。同法操作完成内、外(c~d、e~f)两组缝线。

  结扎埋线:缝合完成后,自皮肤a点做长约2mm皮肤侧方小切口。用眼科尖剪刀,插入切口内尽量靠近a点外进行“十”字分离,直达睑板,也可同时将切口内皮下组织和眼轮匝肌用眼科镊夹起剪除少许,以利线结沉于切口深部,同时有加强粘连作用。同法处理另两组缝线。最后缝线在皮肤小切口内连续打四个结后剪断,并将线结沉落于切口深处。皮肤小切口创缘对整齐,不需缝合。

  包扎固定:术毕用抗生素眼液滴人结膜囊内。皮肤创口可不予包盖,干燥暴露。

  3.2.3.2.单眼皮手术的注意事项

  术中应边操作边观察重睑形态,随时注意调整缝线位置。结扎时松紧适度,以防过紧造成术后切割组织而松脱,失去线圈作用。

  在设计和制作环形缝线时,应注意其位置安排。内侧组与重睑内侧弧度关系密切;中央组则决定重睑高度;外侧组则与重睑弧度有关,并决定重睑皱襞的长度。

  缝线结扎后,应轻提上睑皮肤使线结沉于切口深处,并用眼科镊夹住线结调正其位置,送至切口深处,以避免术后线结浮于皮下浅层或穿出皮面或形成皮下硬结。

  使用丝线或其他缝线,术后易引起异物反应或形成皮下小结节或囊肿,因此,建议使用5-0或6-0美容尼龙线。

  3.2.4.连续缝合埋线法:单眼皮手术的操作要点:

  3.2.4.1.设计画线:让受术者注视鼻尖,按术前设计在上睑画重睑线,定出内、中、外,a~b、c~d、e~f三组六点,每组两点间距为3~5mm左右。

  3.2.4.2.连续缝合:用穿有6-0尼龙线的三角针从a点进计,通过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纤维于b点处皮肤穿出。再从b点原针眼进针经皮下组织或真皮部分于c点处皮肤出针。同样方法和次序,由c点经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纤维至d,再由d经皮下组织或真皮部分至e,最后由e经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纤维至f穿出皮面。然后反转方向,由f点原针眼进针,通过皮下组织或真皮部分于e点处皮肤穿出。再从e点原针眼进针经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纤维于d点处皮肤出针。由d点经皮下组织或真皮部分至c,再由c经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纤维至b,最后由b经皮下组织或真皮至a穿出皮面。在a点将缝线两端轻轻抽紧,嘱患者睁眼观察重睑形成效果。满意后打结,并将线头埋人皮下。

  3.2.5.其他埋线法:包括原田、梅泽、武藤间断埋藏缝线法以及宋儒耀改良间断埋藏缝线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基本埋线法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改良,也能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具体方法详见有关书籍。

  3.3.单眼皮手术的切开法

  3.3.1.单纯切开法

  3.3.1.1.适应证:适用于上睑皮肤不松弛、眶膈脂肪不突的正力型单睑者或内双者,特别是年轻者。

  3.3.1.2.禁忌证:上睑皮肤明显松弛或上睑眶膈脂肪突出、呈现“泡泡眼”者。

  3.3.1.3.操作要点

  设计画线:让受术者注视鼻尖,按术前设计在上睑画重睑线,定出内、中、外,a~b、c~d、e~f三组六点,每组两点间距为3~5mm左右。

  麻醉:用2%利多卡因溶液(每10ml内加入肾上腺素5滴)在上睑内外眦间的皮下组织中做浸润麻醉,每侧约lml左右。

  切开分离:用11号尖刀在外眦部做2mm小切口,然后用眼科剪伸入切口内,边分离边剪开切口全长。或用刀直接切开皮肤。镊子提起切口下缘,在肌肉和皮下组织之间分离,两侧达内、外眦,但下方不要太近睑缘,以免损伤睫毛毛囊及睑缘动脉弓。然后剪除切口下方一条睑板前轮匝肌,修剪内、外眦部皮下组织。嘱受术者睁眼,观察出现的重睑形态和弧度。

  缝合:在重睑最高点和内、外侧,贯穿睑板前筋膜和上睑提肌腱膜,缝合切口上下缘,打结后观察重睑高度、弧度、长度及睫毛上翘情况。必要时可让受术者坐起,进一步观察。满意后在定点三针间加缝数针。5)包扎:同“结扎法”。

  3.3.1.4.单眼皮手术的注意事项

  分离切口下唇组织时,不可分离太薄,形成游离植皮式的皮片紧贴于睑板,致术后收缩呆板有碍美观。应适当保留一些皮下组织和睑缘部皮下轮匝肌。

  修剪眼轮匝肌时,不可将睑板前疏松结缔组织切除太多,以防损伤上睑提肌腱膜纤维。缝合时只要缝挂住睑板前组织和上睑提肌腱膜即可,不必缝挂睑板过深或全层。

  内外眦部应将肌肉和结缔组织清理整齐,尤其在处理内眦时,要特别注意。

  进针点距创缘lmm左右,切口对齐,以利愈合并尽可能减少术后切口形成。

  3.3.2.切开去脂法重睑术:本术式基本同单纯切开法,重点是去除外突的眶隔脂肪,因此,主要用于上睑眶隔脂肪突出的“泡泡眼”者。

  3.3.3.切开去皮法重睑术:本法似单纯切开法,重点是适量去除松垂的上睑皮肤,手术的关键是准确确定拟切除的皮肤量。本术式用于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者。

  3.3.4.伴内眦赘皮的切开重睑术:此法适用于伴有先天性内眦赘皮或后天性瘢痕性内眦赘皮而需行重睑术者。对轻度赘皮合并鼻根低平者,可行隆鼻术联合单纯切开重睑术,内眦赘皮可随着鼻根部的增高而改善或消失;较严重的内眦赘皮者可采用“Z”字成形术或其他术式矫正处理,但术后内眦部留有线状瘢痕。具体方法可参见本章第九节“内眦赘皮”。

  3.3.5.伴泪腺脱垂的切开法重睑术:此法适合于单睑合并泪腺脱垂的患者。操作要点是在单纯切开法形成重睑的过程中,将脱垂的泪腺缝合固定于泪腺窝附近的骨壁上,使其复位。

用药

临床尚无药物可以治疗。

饮食

• 饮食保健

  单眼皮患者在饮食上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同时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