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终末期肾脏病

• 英文名称

• 俗称

• 就诊科室:内科,肾内科

• 常见症状:排尿困难,肾萎缩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泌尿系统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终末期肾脏病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终末期肾脏病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与尿毒症的概念类似,只是诊断标准有所差异。一般认为当小球滤过率降至15ml/(min173m2)以下时即可诊断。也就是说当慢性肾脏病到了5期时就进入了终末期肾脏病阶段。在终末期肾脏病的早期可无明显不适,但随着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毒素在体内进一步蓄积,可引起尿毒症的各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胃纳差、皮肤瘙痒、口氨臭味、水肿等,并可出现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 环境因素

  终末期肾脏病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终末期肾脏病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与尿毒症的概念类似,只是诊断标准有所差异。一般认为当小球滤过率降至15ml/(min173m2)以下时即可诊断。也就是说当慢性肾脏病到了5期时就进入了终末期肾脏病阶段。在终末期肾脏病的早期可无明显不适,但随着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毒素在体内进一步蓄积,可引起尿毒症的各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胃纳差、皮肤瘙痒、口氨臭味、水肿等,并可出现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症状

• 排尿困难,肾萎缩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1.诊断:

  1.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1.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2.必需检查项目:

  2.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2.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5.据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治疗

• 一般治疗

  1.终末期肾脏病的治疗概要:

  终末期肾脏病要进行血液透析。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根据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无需要继续住院诊治的手术并发症/合并症等即可出院。

  2.终末期肾脏病的详细治疗:

  2.1.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2.1.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终末期肾脏病的治疗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1.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2.2.注意:

  2.2.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

  2.2.2.当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2.3.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终末期肾脏病的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2.3.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3.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2.3.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药时间1-2天。

  2.4.出院标准:

  2.4.1.伤口愈合好。

  2.4.2.无需要继续住院诊治的手术并发症/合并症。

  2.4.3.指导患者学会内瘘的保养(血液透析)。

用药

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饮食

• 饮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