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胆汁反流性胃炎

• 英文名称:bile reflux gastritis

• 俗称:碱性反流性胃炎

•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 常见症状:胃痛,口苦,恶心与呕吐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腹部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胆汁反流性胃炎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

• 环境因素

  胆汁反流性胃炎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胆汁反流性胃炎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

症状

• 胃痛,口苦,恶心与呕吐

  临床表现

  1.可有慢性胆囊疾患之症状;嗳气、厌油及大便异常等。

  2.食后胃脘痞胀,节律性或不规则胃脘隐痛、灼痛及压痛,进食不减,制酸药效果欠佳;

  3.恶心、口苦或经常呕吐少量黄色苦味液体。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1.病史:

  可有胆系疾病病史,或有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病史。

  2.辅助检查:

  2.1.胆囊造影及腹部平片:胆囊不显影或脂肪餐后收缩功能差,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有时可见结石阴影。

  2.2.B超和胃镜检查:B超胆囊壁增厚、毛糙、模糊或有结石。胃镜检查可见黏液糊呈黄色、绿色或黄绿色,胃腔内有大量含胆汁的胃液或胃壁上附有较多含胆汁的黏液,或进镜距幽门口45cm处停留1分钟,可见到含有胆汁的呈泡沫样或水样的十二指肠液从幽门口反流入胃。胃黏膜充血、水肿,呈弥漫性黯紫红色,而且越近幽门程度越重,幽门口充血、水肿、变形或关闭不良。

  根据胃镜,西医分为4级:胃镜检查进镜距幽门13-45cm处停留1分钟,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查观察有无胆汁反流。00无胆汁反流;I少量黄色泡沫从幽门口冒出;II中等量黄色泡沫从幽门口入胃,黏膜黄染;III大量黄色泡沫从幽门口反流入胃,胃内有黄绿色液体或黏液积存。

  2.3.胃黏膜活检:除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外,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查尚可见到小片糜烂、坏死、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改变。

  2.4.X线钡餐透视:可见钡剂由十二指肠球部向胃内反流,或符合慢性胃炎,并排除其他胃部病变。

  3.诊断

  诊断胃手术后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并不困难,只要组织病理学证实有胃小凹增生而胃粘膜炎症反应不明显,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胃小凹增生即可确诊。但对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则比较困难,原因是本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以及病理检在结果都无特异性和量化指标,近年来发展的核素检查和24h胃内胆汁浓度监测技术为最终制定诊断标准提供了新的前景。目前认为,胃镜检查时进镜至胃腔即发现粘液胆汁黄染、严重时胃粘膜普遍黄染,同时伴有胃窦粘膜糜烂和(或)明显充血,粘膜活检无明显病理变化,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如十二指肠雍滞症或肠梗阻)引起的胆汁反流,即可初步诊断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注意内镜检查时应注意排除因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呕吐而造成的胆汁反流。

  4.鉴别诊断

  4.1.胆系疾病患者可有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疼痛及消化道症状,但B超检查仅发现胆囊炎、胆结石等征象,而钡透和胃镜检查无胃部病变及胆汁反流。

  4.2.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相似,但不呕吐苦水,钡餐提示胃部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可确诊,但无胆汁反流的征象。

  4.3.消化性溃疡多数患者表现为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与慢性胃炎不同:X线钡餐检查如发现典型的龛影,可确立诊断,胃镜检查结合胃黏膜活硷有确诊价值,但无胆汁反流之征象。

治疗

• 一般治疗

  1.治疗概要: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减轻病人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的。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适应于症状严重、长期内科治疗无效者。

  2.治疗:以减轻病人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的,加强综合治疗。

  胆计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比较棘手,单治疗措施很难奏效,必须加强综合治疗,着重于减轻病人症状、改善生括质量。除了使用动力药、胆盐吸附剂、粘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外,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避免身体和心理应激,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损伤作用的药物,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等辅助治疗手段也非常重要。对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言,由于神经体液等因素引起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导致十二指肠蠕动增强、幽门戈闭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从而造成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反流入胃,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于协调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减少胆汁反流;对于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由十胃部分切除术后使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导致碱性胆汁、胰液和小肠液反流至胃内,逐步损伤胃粘膜,引起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故在治疗上应强调保护胃粘膜、吸附胃内多余胆汁,同时防止残胃癌变。

  2.1.一般治疗: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静脉营养可减少胆汁和胰液的分泌,临床观察显示静脉营养治疗2-4周后,胃镜及粘膜活检复查提示炎症明显好转,对体质衰弱、营养不良尤其适宜,可酌情使用。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饭后避免立立即卧位,睡眠时应采取高枕位。尽量避免身体和心理应激,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损伤作用的药物。对于精神紧张的病人,可酌情于以心理治疗和适当使用镇静剂。

  2.2.药物治疗

  2.2.1.促动力药:胃肠动山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莫沙比利等)可提高胃收缩的频率和强度,调节胃一幽门-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性,促进胃肠排空,减少胆汁反流量,减少十二指肠内容物与胃粘膜的接触时间,相应地减少了胆汁及胰液对胃粘膜的侵害机会。详细用法可参考胃食管反流病。

  2.2.2.胆盐吸附剂硫糖铝是氢氧化铝与硫酸蔗糖复合物,能与胆盐和胃蛋白酶结合,降低它们对胃粘膜的侵害作用,还可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利丁受损粘膜的自身修复,常用剂量为1g,3~4/日,空腹时嚼碎后服用。考来烯胺(cholestryramine,消胆胺)是苯乙烯型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口服后不容易吸收.在碱性环境下可与胃内的胆盐结合并促使其排泄,阻止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减少胆汁对胃粘膜的损害,常用剂量为2-4g,口服,3-4/日。熊去氧胆酸可改变胆汁中不同胆酸的比例,减轻胆酸对胃粘膜的刺激,常用剂量为50mg,口服,3/日。胆盐吸附剂的疗程一般为8~12周。使用胆盐吸附剂的同时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2.2.3.粘膜保护剂:胃粘膜保护剂如铋剂、铝剂或铝镁台剂等可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胆盐对胃粘膜的刺激。恩密达为双八面体蒙脱石,能覆盖粘膜表面,保护胃粘膜,常用剂量为3g,溶于半杯水饭后口服,3/日。

  2.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应于症状严重、长期内科治疗无效者,手术的目的是阻止十二指肠内容物与胃粘膜接触,避免胆汁等成分进一步损伤胃粘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常用的手术方式为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目前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用药

威地美 (铝碳酸镁片):本品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妊娠期头3个月,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高镁血症、高钙血症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大剂量服用可导致胃肠道不适,软糊状大便。可供选择的药物有:胃复安片 (甲氧氯普胺片),利胆片,甲溴贝那替秦片,甲氧氯普胺片。

饮食

• 饮食保健

  平素宜清淡饮食,并注意多种营养,饮食要有规律,少吃或不吃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按时进餐,以进食柔软而高热量食物为主,细嚼慢咽,进食清淡饮食,避免辛辣、过甜、过酸的食物.忌浓茶、烟酒,咖啡、生乳、豆浆可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不宜一次大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