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卵巢肿瘤

• 英文名称:Ovarian tumors

• 俗称:无症状肿瘤

• 就诊科室:妇产科,妇科

• 常见症状:下肢水肿,腹水,下腹痛,腰痛,男性化,月经不调,闭经,内分泌失调,腹胀,盆腔包块,阴道出血,月经过少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女性生殖系统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女性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卵巢肿瘤不是遗传病,但是具备遗传倾向。遗传倾向即有遗传的可能性,父母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卵巢肿瘤的体质,即遗传易感性。遗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因素。具体病因如下:

  1遗传因素:是近年来研究的较多的病因之一,多数病例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2机体因素:卵巢瘤在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产的妇女发病率高,而分娩次数多,哺乳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发病危险减少。这种“不断排卵”致癌学说,认为排卵造成卵巢上皮细胞的损伤,反复损伤和修复过程促发癌变。

• 环境因素

  卵巢肿瘤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卵巢肿瘤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1遗传因素:是近年来研究的较多的病因之一,多数病例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2机体因素:卵巢瘤在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产的妇女发病率高,而分娩次数多,哺乳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发病危险减少。这种“不断排卵”致癌学说,认为排卵造成卵巢上皮细胞的损伤,反复损伤和修复过程促发癌变。

症状

• 下肢水肿,腹水,下腹痛,腰痛,男性化,月经不调,闭经,内分泌失调,腹胀,盆腔包块,阴道出血,月经过少

  1.临床表现:

  1.1.卵巢良性肿瘤

  早期卵巢肿瘤常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肿瘤较小,腹部无法扪及,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肿瘤增至中等大时,块物边界清楚,常感腹胀,腹部可扪及肿块,逐渐增大。妇科检查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球形肿块,多为囊性或囊实性,表面光滑,与子宫无粘连,蒂长者活动良好。若肿瘤增大至占满盆腔、腹腔,腹部隆起,块物活动度差,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且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

  1.2.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常无症状,仅因其他原因作妇科检查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常表现为腹胀、腹部肿块及腹水等。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邻近器官的程度、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有无并发症等。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时,可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出现下肢浮肿,功能性肿瘤可出现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症状。晚期可出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三合诊检查在阴道后穹触及盆腔内散在质硬结节,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半实性,表面高低不平,固定不动,常伴腹水。有时可在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触及肿大淋巴结。

  2.分类:卵巢肿瘤的分类方法较多,各有利弊。现较普遍采用的是依据组织发生来分类的方法。

  2.1.来源于体腔上皮的肿瘤

  包括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透明细胞肿瘤、混合性上皮瘤、勃勒纳瘤与未分化癌。上皮性肿瘤发生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卵巢肿瘤的60%~70%。卵巢上皮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当向输卵管上皮分化时,形成浆液性肿瘤;向子宫内膜上皮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肿瘤;向宫颈柱状上皮分化形成黏液性肿瘤。每一类上皮性肿瘤,根据其细胞学和组织学特点,又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三类。

  2.2.来源于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妇女,而且年龄越小,恶性度越高。畸胎瘤最常见,有两种:①成熟畸胎瘤(实体性成熟畸胎瘤、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恶变、卵巢甲状腺肿);②未成熟性畸胎瘤。其他还有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绒毛膜癌、胚胎癌与混合性癌。

  2.3.来源于特异性间质的肿瘤

  包括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卵泡膜-颗粒细胞瘤、纤维瘤、睾丸母细胞瘤和两性母细胞瘤。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常伴有分泌卵巢激素的功能。

  2.4.来源于非特异性间质的肿瘤

  非特异性间质细胞肿瘤和所有普通的间质相似,如血管瘤、平滑肌瘤等,都有良、恶性之分。

  2.5.转移性肿瘤

  卵巢转移性肿瘤可来自子宫、输卵管、乳腺,其中来自消化道转移癌又称为库肯勃氏瘤。从其他器宫转移来的较少见。

  2.6.其他肿瘤

  如未分类肿瘤、性腺母细胞瘤、瘤样病变等。

  3.常见的卵巢肿瘤:

  3.1.卵巢上皮性肿瘤

  上皮性卵巢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浆液性、黏液性、宫内膜样良恶性肿瘤更为常见。以盆腔包块为主要表现,肿瘤巨大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浆液性卵巢肿瘤还可产生雌激素或雄激素;肿瘤亦可直接破坏卵巢结构,损毁卵巢功能;巨大肿瘤或恶性肿瘤可引起消化不良、腹泻、恶心等,导致营养不良,这些均可能导致闭经发生。

  3.1.1.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多为单侧,大小不等,囊性,表面光滑,壁薄,囊液呈无色清亮或草黄色稀薄浆液。分单纯性和乳头性两种,前者多为单房,囊壁光滑;后者多为多房,内见乳头,可向外生长,突出于肿瘤表面。镜下检囊壁内为单层柱状上皮,乳头分枝较粗,间质内见沙砾体。

  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双侧,乳头多向囊外生长。镜下见乳头分支细密,无间质浸润,细胞核轻度异型,预后好。

  浆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多为双侧,体积较大,呈囊实性。囊内乳头状生长,可伴有出血、坏死。镜下上皮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并有间质浸润。预后差。

  3.1.2.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较多见,多为单侧,多房性,囊肿表面光滑,体积较大,囊液呈胶冻状。镜下见囊壁内为单层柱状细胞,能分泌黏液。可自发破裂,引起腹腔内广泛种植,形成腹膜黏液瘤。瘤细胞呈良性,分泌旺盛,多限于腹膜表面生长,不浸润脏器实质。

  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体积较大,表面光滑,多为多房,囊壁增厚,见实质区和乳头形成,乳头细小、质软。

  黏液性囊腺癌多为单侧,体积较大,囊壁见实性区和乳头形成,切面为囊、实性,囊液混浊或血性。镜下见细胞增生明显,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相多见,并有间质浸润。预后较浆液性囊腺癌为佳。

  3.2.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3.2.1.卵巢畸胎瘤

  来源于多能性的生殖上皮细胞,肿瘤内常含有2~3个胚层的组织成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妇女,80%~90%见于生育年龄。大多数患者有正常月经周期及生育功能。畸胎瘤中含有三胚层组织,有些有内分泌功能,如含有甲状腺、肾上腺及垂体可分泌相应的激素,干扰生殖功能调节,可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

  3.2.1.1.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为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20一40岁多见。单房,多为囊性,少数为实质性。囊内含有脂肪、皮肤、皮脂腺、汗腺、毛发、牙齿、骨骼、神经组织、甲状腺组织等,后者能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亢症状。囊壁内层为复层鳞状上皮,壁上见小丘样隆起突向腔内,为“头节”。肿瘤含多种组织成分,每一成分均可恶变形成相应恶性肿瘤。

  3.2.1.2.未成熟畸胎瘤:恶性,多发生在青少年女性。肿瘤为实质性,体积较大,内含多种未成熟的胚胎性组织,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易发生转移。手术切除后易复发。但未成熟畸胎瘤具有逐渐向成熟转化的特点,被认为是恶性程度的逆转现象的典型。

  3.2.2.卵巢无性细胞瘤

  来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在卵巢肿瘤中发生率为0.26%。肿瘤直径3~50cm不等,双侧性发生率为5%~20%,一般患者有正常月经,或有周期紊乱,闭经出现在晚期恶变后。容易发生转移。常见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妇女,单侧,实质性、圆形或呈分叶状,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色,可伴有出血和坏死区域。镜下见大圆形细胞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间质中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对放射治疗极度敏感,预后较好。

  3.2.3.卵巢内胚窦瘤

  与卵黄囊结构相似,故又叫卵黄囊瘤。罕见,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常发生在女童及青年妇女。多为单侧,呈囊实性,多有出血坏死,灰红或灰黄色。镜下见疏松网状结构,瘤细胞扁平、立方或柱状,可产生甲胎蛋白(AFP)。

  3.2.4.卵巢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

  由于生殖细胞向胚外结构分化形成滋养叶细胞肿瘤。多发生于儿童期及青少年期女孩。患者因雌激素升高,于儿童期出现性早熟,初期后月经紊乱和闭经。肿瘤组织分泌HCG致妊娠试验阳性而误诊妊娠,患者预后极差,存活率很少超过1年者。

  3.3.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3.3.1.间质黄素瘤

  该瘤病灶中出现灶性间质黄素细胞,好发于老年妇女,亦有育龄妇女发病,12%以男性化表现为主,先期症状为月经稀少或闭经,部分患者因高雌激素血症而出现无排卵及月经增多。

  3.3.2.颗粒细胞瘤

  可能是卵巢胚胎性间质细胞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分化而成。肿瘤可发生任何年龄,2%~5%在青春期前发病,40%在绝经后发生,尤以40~50岁较多。低度恶性,具有分泌雌激素功能,故使青春期前女孩有假性性早熟,成年期出现月经失调,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绝经后妇女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息肉形成,甚至诱发子宫内膜腺癌。表面光滑,实质性,切面可见淡黄色、实质性组织,或伴有出血坏死。镜下见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中央为嗜酸性物质,称为Call-Exner小体。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在80%以上,有晚期复发的可能,应长期随访。

  3.3.3.卵泡膜细胞瘤

  发病年龄较大,或已绝经妇女。肿瘤为良性,恶性者少见。能分泌雌激素,间叶细胞分化以卵泡膜细胞为主,主要分泌雄烯二酮,故可导致女性化。临床上因激素水平波动,有月经紊乱或闭经。表面光滑,可伴有结节状突起,质硬。切面呈实性,灰白色。镜下见瘤细胞为短梭形,富含脂质,细胞交错排列成漩涡状。有时和颗粒细胞瘤共存,称为卵泡膜-颗粒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

  3.3.4.间质细胞瘤或门细胞瘤

  为单侧实体,体积小,无包膜肿瘤,以20~30岁为高峰发病期,因瘤体小,常常由于其闭经或男性化就诊,如肿瘤发生在青春期前,可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或男性化。

  3.3.5.肾上腺样细胞瘤

  来源于卵巢间质细胞衍化而成,多为单侧,50%的体积<5cm直径。瘤发展慢,半数出现内分泌改变表现,青春期前发病者可出现异性性早熟,生育年龄妇女则表现为去女性化和男性化,以月经量少、月经稀发、闭经为前期症状,10%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状,血睾酮水平高。

  3.3.6.非特异性脂质细胞瘤

  该患肿瘤占卵巢类脂质肿瘤的60%,发病年龄平均约40岁左右,青春期前发病表现为性早熟或男性化,育龄发病为闭经或月经稀发、经量减少及男性化。

  3.3.7.纤维瘤

  来源于特异性性索间质细胞,属良性肿瘤,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及纤维细胞组成,实性,多为单侧性,中等大小,直径在10cm左右,呈肾形。包膜光滑,切面为灰白色,纤维组织排列呈漩涡状。临床上见患者伴有胸水、腹水,称为麦格氏综合征,肿瘤切除后,胸、腹水可自然消退。

  3.4.转移性卵巢肿瘤

  原发肿瘤如消化道源性恶性肿瘤、乳腺癌、血液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时,可经种植转移,血行播散及淋巴转移至卵巢,破坏卵巢结构,或有腹水及消化功能紊乱致营养不良,接受相应的化疗或放疗破坏卵巢等,均可导致闭经。常见原发部位有子宫、输卵管、乳腺、肠道、胃、泌尿道等。从胃肠道转移而来的肿瘤,亦称为库肯勃瘤,实性,双侧多见,中等大小,活动好,伴有腹水。大体标本切面呈灰白色,或有出血、坏死区域。镜下见具有特征性的印戒细胞,可作为来源于胃肠道转移的依据。偶有转移性卵巢癌而找不到消化道原发病灶。预后差。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1.诊断:根据病史、肿块部位、内分泌改变等可诊断

  2.诊断检查:卵巢肿瘤虽无特异性症状,应根据病史特点、患者年龄、局部体征、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及可初步,确定卵巢肿瘤,再结合肿瘤的生长速度、质地、形态是否规则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肿块的活动度,以及是否伴有胸、腹水等体征,区别良、恶性肿瘤。诊断困难时应行如下辅助检查。

  2.1.临床诊断

  2.1.1.问诊、视诊、触诊及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是诊断卵巢肿瘤最重要的简易检查手段。约30%患者在被检出卵巢肿瘤时并无症状,一般先用常规检查法去发现盆腔或盆腔腹腔内包块。检查时应注意卵巢体积、硬度与患者年龄、月经史的密切关系。任何年龄妇女附件的任何块物(囊性或实性),均应考虑为肿瘤的可能性。如果直经超过5厘米以上应该引起注意。当卵巢肿瘤增至超儿头大小时患者自觉下腹胀,或当卵巢肿瘤急剧增大引起包膜伸展,肿瘤内出血、坏死等继发性变化及蒂扭转引起下腹痛才来就诊。故有些较晚期的病例,只用双合诊也可以诊断,但在一般情况下,必须考虑到病史的发展、演变情况、结合其他必要的各种检查加以分析。

  2.1.2.年龄因素:19岁以下和40岁以上是恶性卵巢肿瘤的好发年龄,其发生率均约为良性组的2倍。20岁以下的卵巢肿瘤,约60%是来自生殖细胞的肿瘤(无性细胞瘤、畸胎瘤、胚胎性癌、原发性绒癌)等。而恶性上皮性肿瘤分布于35~75岁之间,多见于50~60岁的妇女。

  2.1.3.对主诉和症状分析:不论囊性或实性肿瘤,均以下腹部肿块、腹胀为主,其次是下腹痛、腰痛等。但也有毫无症状,妇检中偶然发现的。除肿瘤本身引起的症状外,还有些特殊症状,或产生激素的肿瘤或原发于消化道的转移性卵巢癌等引起的激素或消化道症状。两侧乳房的仔细视诊、触诊与胃肠道的彻底性X线检查可以意外地证实肿瘤原发部位。因为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经常并发子宫体癌,手术前子宫内膜活检也很重要。

  2.2.细胞学检查

  卵巢肿瘤的细胞学诊断已被广泛应用。其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临床前的卵巢恶性肿瘤及其蔓延程度,术前根据细胞学诊断和其它检查的结果始能制定治疗方案。按FIGO 1974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再修订的临床分期,明确规定Ⅰa期在腹水或腹腔洗涤液中必须有癌细胞。此后细胞学检查更引起人们重视。

  2.2.1.细胞学诊断的种类:

  阴道细胞学;

  腹腔内细胞诊断(直肠子宫陷凹穿刺的腹腔洗涤液细胞涂片,腹腔穿刺的腹水细胞涂片);

  肿瘤穿刺细胞诊断;

  肿瘤表面细胞涂片;

  肿瘤剖面细胞印片。

  第,两项术前不能做,第项有肿瘤细胞扩散的危险,一般不用。术前检查只有第,两项。

  2.2.2.阴道细胞涂片:卵巢恶性肿瘤阴道细胞学检查可为阳性,准确率达40%。用内分泌细胞学诊断卵巢癌,对闭经5年以上的卵巢癌病人作阴道细胞涂片,表层细胞在12%以上者可作为异常成熟指数。

  2.2.3.腹腔内细胞诊断:作为卵巢癌早期诊断的筛选方法,准确率为53.5~78.5%。后穹窿穿刺抽腹水查癌细胞方法,对诊断早期卵巢癌有很大意义。但是后穹窿穿刺可使已固定的卵巢恶性肿瘤破损,产生肿瘤细胞播散,或肿瘤细胞在穿刺部位移植均可增加死亡率。

  2.2.4.腹水癌细胞的诊断:腹水中有多种恶性细胞,最常见的是腺癌细胞。腺癌细胞多成集团出现,细胞大小不等,核异型和大小不等。但在腹水中的细胞常发生细胞变圆、核缘肥厚、核浓染、核仁肥大等形态上的变化。不仅腹水中腺癌细胞变形,间皮细胞和吞噬细胞也有变形,不易鉴别,可以借助于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别,如用PAS染色时,于间皮细胞胞浆边缘可见PAS阳性物质,而恶性细胞却在中心部。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找癌细胞以诊断卵巢恶性肿瘤,阳性率不高,诊断价值不大。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找癌细胞对工期患者进一步确定临床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法有意义,并可用以随访观察疗效。阴道脱落细胞或腹水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恶性肿瘤细胞。

  2.3.超声断层显像诊断

  卵巢肿瘤的超声断层显像诊断,是肉眼观察超声图像,结合病理诊断,在回顾性检讨肿瘤回声图像的基础上作定性诊断。从临床统计分析,实性者为恶性的可能性大.囊性者为良性的可能性大,超声断层法有重要价值。回声图像的读片诊断标准:竹内等的评分法。将肿瘤壁和隔壁及肿瘤内部回声图像分成(O,1,2)三个级别。综合评分结果,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76.9%。超声图像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症例。假阳性症例多为粘液性囊腺瘤和良性实性肿瘤。囊性畸胎瘤易误诊为可疑恶性。假阴性病例中,以囊腺癌为多见。由于囊性部分大,癌肿部分小(面积<3×3cm、厚度<2cm)而误诊。复发性卵巢癌的超声图像,84%的术前诊断与剖腹所见相似。复杂的子宫外肿块如盆腔炎、子宫外孕、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最常与卵巢肿瘤误诊。此外,出血性单纯囊肿被误解为实质性,而带有大囊腔的实性肿瘤被误为良性,单纯以超声图像作鉴别诊断是有困难的。

  能检测肿块部位、大小、。形态及性质,既可对肿块来源作出定位,是否来自卵巢,又可提示肿瘤性质,囊性或实性,良性或恶性,并能鉴别卵巢肿瘤、腹水和结核性包裹性积液。B型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90%,但直径

  2.4.内分泌功能检查:卵巢肿瘤的组织类型不同,也必然反应出激素的变化。怀疑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病例,须做各种激素测定,如雌二醇、孕酮、17-酮、睾丸酮、去氢异雄酮等以及促性腺激素的定量及各种兴奋试验,对诊断及术后判断各种疗法的疗效均有价值。当临床表现有甲亢症状时,尚须测定T4、RT3u、T3及T3抑制试验等。近年用放射受体测定法发现卵巢肿瘤有雌激素和孕酮受体。良性肿瘤两种受体共存的比例较高,而恶性肿瘤雌激素受体的浓度较高。

  2.5.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其他方法(除剖腹探查以外)难以发现的小病灶。腹腔镜和盆腔镜的适应证有些不同。

  卵巢肿瘤的内窥镜所见有以下特点:

  2.5.1.卵巢囊肿多呈球形,表面光泽有弹性,压之不留痕迹,根据特有的形态虽然易于诊断,但浆液性囊腺瘤和黄体囊肿,粘液性囊腺瘤和皮样囊肿等,仅凭外观常难以区别。穿刺囊液检查虽不难鉴别,但若为卵巢癌时,易引起癌细胞的播散。

  2.5.2.实性卵巢肿瘤呈球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较硬的肿瘤,表面色彩不一,有时可见乳头状异常隆起。部分囊性变的肿瘤,其瘤壁紧张饱满,触之多较硬,有时不能与囊肿完全区别,诊断恶性肿瘤须参照细胞检查的结果。

  2.5.3.肿瘤转移灶:恶性肿瘤在手术、放疗、化疗后多引起粘连,有时观察很困难,但可以观察阴道断端和盆腔不规则的肿瘤,肠管、横膈以及壁层腹膜表面的播散性小肿瘤。诊断时也要结合细胞学检查,有时可作活检。

  直接看到肿块大体情况,并对整个盆、腹腔进行观察,又可窥视横膈部位,在可疑部位进行多点活检,抽吸腹腔液行细胞学检查,用以确诊及术后监护。但巨大肿块或粘连性肿块禁忌行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无法观察腹膜后淋巴结。

  2.6.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T)诊断

  CT是用X线照射机体,利用各种组织对X线吸收率的差异,经电子机算机处理的图像诊断法。妇科双合诊和超声断层显像法诊断卵巢囊肿虽然比较容易,但CT具有更高的解像力,也可发现小的肿瘤,但不能判断淋巴结内的精细变化。CT对身体影响较少,在病变恶化时也可检查,不受肥胖、腹水、腹部疼痛等影响。对诊断、判断疗效与预后随访都是有效的手段。

  根据其吸收系数有时可鉴别肿瘤的性质:

  2.6.1.恶性卵巢肿瘤的CT形态

  囊性伴有部分实性:即以囊性为主的肿瘤,从囊壁上呈现不规则乳头状或岛状突出物的一种典型恶性图像,是恶性卵巢肿瘤中比较多见的图像。多房性囊肿、良性肿瘤有许多小囊泡集中时,也会呈现和实质性区相同的图像。此外,多房性囊肿的一个囊房中如有高比重囊液时,也会出现如同实性区的图像,必须注意鉴别。

  实性伴有部分囊性:以实性为主的肿瘤伴有囊胞形成,表示出血灶等液体部分存在,也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图像。良性肿瘤,如纤维瘤等由于蒂扭转发生出血、坏死和子宫肌瘤液化变性的症例,也会形成相似的图像。

  实性:实性肿瘤不伴有囊胞形成,不含出血灶等液体部分,鉴别其良、恶性多有困难。一般整个肿瘤呈现比较高的均一的吸收系数时则考虑为良性;反之,肿瘤内部的构造不规则,有吸收系数较低的区域时应疑诊为恶性。

  2.6.2.肿瘤内液的吸收系数与其比重的关系: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的性质。肿瘤内液的吸收系数虽然分布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但浆液性囊腺瘤低,而粘液性囊腺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性囊肿的吸收系数高。

  2.6.3.肿瘤实性区的吸收系数和对比增强(CE):CE使CT图像更加清晰,是因为注入造影剂后,使原来具有相似的X线吸收率的器官组织发生吸收率变化,也是由于组织的血流量改变和造影剂向组织内分布所致。如果卵巢实性肿瘤的吸收系数比子宫略低些,CE使两者的鉴别非常容易。

  2.7.同位素照相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用67镓X线照相作为辅助诊断方法,对合并胸、腹水患者,诊断腹腔内较大转移灶的数目、大小、位置,判断化疗效果和随访以及鉴别肿瘤的良、恶性等是有用的方法。67镓是有代表性的、对肿瘤组织有亲和性的同位素,对肿瘤可呈显影阳性,但在炎症性病变区也有较高的亲和性,易造成假阳性。此外,肠内粪块也可产生高浓度的67镓积聚,故必须在摄影前先使肠内空虚。如果CT和X线照相并用,在诊断上将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用67镓的放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ECT)诊断卵巢肿瘤,可观察其形态及鉴别良、恶性。

  2.8.核磁共振断层摄影(NMR)的诊断:NMR能收集身体组织内化学情报形成画像,帮助研究和观察体内器官组织微细结构,是一项新的诊断法。换言之,用NMR检测体内主要成分(水H2O)的分布,当H核内质子受核磁共振影响时,则能将体内组织中H质子分布的密度图以画像形式显示出来。画像内对含多量水分的脂肪组织表示明亮,而骨和水分流动的血管系则为暗黑。其他组织均列于两者明暗程度之间。卵巢的子宫内膜瘤显出高密度画像,它反映出囊肿内容含有血液及丰富类脂质。此外,还可扫描出恶性肿瘤的浸润程度,帮助分析肿瘤的进展或退化。也能诊断肿瘤周围结构(膀胱、直肠或大血管)曾否遭受侵袭。

  2.9.温度描记法的诊断

  2.9.1.温度检测法:近年来广泛采用人体放射能检查的新方法,即温度描记法。在病理状态下由于血液循环的加速及病灶部位物质代谢过程的增强,则产生局部体温升高。通过传导或对流反射方式,温热传导至人体相应的皮肤上。苏联学者利用敏感度高的温度测试设备在患者下腹壁进行温度描记法的检测。对温度描记图的分析结果,健康人下腹壁两侧温度图像里稳定性、均等性与对称性。内生殖器恶性肿瘤患者的腹壁患侧局灶性温度升高,与周围皮肤比较温差大于2℃。炎症也会出现这种温差,尚应结合临床分析区别。

  2.9.2.彩色液体结晶体温度描记法:苏联一些学者指出,肿瘤患者体内产生系统性、非特异性紊乱。因为癌细胞急需葡萄糖,则由人体输送给肿瘤。肿瘤生物特性好像葡萄糖特有的“收容所”,不断吸收血中葡萄糖。因此,患者有低血糖倾向。当人工方法(注射葡萄糖)产生高血糖症例,肿瘤细胞在利用补充量的葡萄糖及进行糖分解状态时,伴有肿瘤组织内温度剧烈增高。因此提出彩色液体结晶体温度描记法诊断卵巢肿瘤。彩色温度描记法所用的物质是胆固醇液体结晶体,它是胆固醇衍化物,温度极微的变化(0.1℃~0.01℃)能产生各种各样色调。在较高温度时呈青色或淡青色,而较低温度时呈红色、橙黄色、黄色。人们利用它在前腹壁呈现的彩色温度描记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然后,静脉注射葡萄糖继续观察其图像的变化。根据它在前腹壁所形成的图像对称性、底色及其周围色晕来诊断有无卵巢肿瘤及其性质。健康人图像呈现均等的黑色、带有不大的红色、橙黄色区域(谓温度生理标准)。葡萄糖注射后也无改变。卵巢恶性肿瘤的图像呈青色、紫色区域。根据其形态、大度能清楚地判定病变范围。葡萄糖注射后,因肿瘤温度升高而有原来色调增强的现象。良性肿瘤对葡萄糖注射并无改变。

  2.10.X线诊断

  探查开腹术前,尿路造影可以了解有无输尿管阻塞、异位输尿管、过剩输尿管、盆腔肾及肿瘤压迫的膀胱变形。有胃肠道症状和腹水的某些病例要作钡餐造影检查。钡灌肠造影,如卵巢肿瘤与肠壁粘连,则可见压迫、狭窄阴影,若有肠壁硬化及不规则阴影可诊断为癌的浸润。下腹部单纯X腺摄影时,如发现骨片及牙齿阴影时,可诊断为成熟型畸胎瘤。卵巢肿瘤细胞由于淋巴流作用,有选择地转移至右侧膈膜,经常出现肝上转移、膈膜升高及右侧胸腔积液。晚期病例有时出现肺转’移。胸部摄片亦是不可缺少。

  盆腔血管造影(PAG):从股动脉插入导管,其顶端达到腹主动脉(使卵巢动脉也能包括在内),注入造影剂后连续摄片。实性肿瘤,如看到血管增生像(斑状阴影)或血管断裂现象时就可诊断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血流丰富,实性区较浓,血管不规则,线状血管增生,血管枝栅状排列等,以肿瘤实性区血管改变为特征。囊性肿瘤部分恶变的症例,恶变区即使有范围很小的、血管丰富的影像时,诊断也可成立。但良性实性肿瘤也有和恶性肿瘤相同的影像,必须加以鉴别。

  腹部平片可发现畸胎瘤的牙齿、骨骼及囊肿外阴影。胃肠道钡餐或钡灌肠可了解消化道有无肿瘤。CT可显示盆腹腔肿块,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还可了解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乳房软组织摄片可了解乳腺有无肿瘤发现。

  2.11.卵巢癌手术时的诊断:手术时应进行有次序的仔细检查:(1)首先观察腹水量及性状,并收集部分腹水用于细胞检查标本(无腹水时,则进行腹腔洗涤,收集洗涤液做标本)。(2)全面检查腹腔(包括视诊、触诊、活检或更进而对切除标本的观察)。注意肿瘤外形、大度、颜色、硬度、发生侧、表面状态及预后影响因素(肿瘤穿破囊壁或突出物、肿瘤破裂、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粘连)。再检查卵巢肿瘤最常播散转移部位,如盆腔腹膜表面(子宫直肠窝、膀胱表面)、胃、胰腺、肾、大小肠、肠系膜、大网膜、腹膜后盆腔及腹主动脉旁结、腹腔两侧壁、膈膜下表面及肝脏上下表面。如有困难时,通过腹部手术切口插入乙状结肠镜或腹腔镜适当观察膈膜下面。对所有可疑部位(包括大网膜)活检。

  2.11.1.恶性的诊断:如卵巢肿瘤表面呈乳头状增殖,出血性坏死性的肿瘤组织穿破包膜并向腹腔内显露或已经向周围脏器浸润,很易诊断为恶性肿瘤。在具体分析时,也有不少症例肉眼难以判断。

  2.11.2.从卵巢肿瘤的切面判断肿瘤的组织类型:肉眼观察肿瘤切面,是最重要的术中检查。因此,术中必须切开已切除的肿瘤,并作仔细检查。根据有无实性区及其性质、有无囊性区和囊壁内膜的性质,囊内容物的性质,实性和囊性区的比例等,在某种程度上可推断肿瘤的组织类型。

  2.11.3.手术中必要的检查

  尽快采取腹水,无腹水时采取腹腔洗涤液作细胞学检查。

  肿瘤表面刮片和肿瘤切面印片细胞学检查。

  对侧卵巢的切面观察及楔形切除活检。年轻患者对侧卵巢外观正常,为了保留生育功能,切开保留侧卵巢认真观察和楔形活检,以便术后从组织学上确认有无肿瘤存在,如有肿瘤,还必须再次行根治手术。

  快速切片病理诊断。对诊断肿瘤的良、恶性及确定是否转移灶均有价值

  2.12.放射学诊断

  若为卵巢畸胎瘤,腹部平片可显示牙齿及骨质,囊壁为密度增高的钙化层,囊腔呈放射透明阴影。静脉肾盂造影可辨认盆腔肾输尿管阻塞或移位。吞钡检查、钡剂灌肠空气对比造影或乳房软组织摄片了解胃肠道或乳腺有无肿瘤存在。淋巴造影可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提高分期诊断的正确性。

  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肿块,良性肿瘤多呈均匀性吸收,囊壁薄,光滑。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向周围浸润或伴腹水,尤其对盆腔肿块合并肠梗阻的诊断特别有价值。CT还能清楚显示肝、肺结节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2.13.肿瘤标志物

  2.13.1.CA125:80%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lzs水平高于正常值;90%以上患者CA125水平的消长与病情缓解或恶化相一致,尤其对浆液性腺癌更具特异性。

  2.13.2.AFP:对卵巢内胚窦瘤有特异性价值,或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中含卵黄囊成分者有协助诊断意义。

  2.13.3.HCG:对于原发性卵巢绒癌有特异性。

  2.13.4.性激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产生较高水平雌激素。浆液性、粘液性或勃勒纳瘤有时也可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

  3.实验室检查:呈现异常的实验检查有生殖细胞瘤患儿的血AFP、hCG、胎盘催乳素可增高,可作为监测肿瘤活性和指导治疗的指标。性索间质瘤血雌激素或雄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卵巢肿瘤相关抗原CA125的测定具一定意义,但特异性不高,只能作为监测肿瘤活性的指标而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目前发现CA125Ⅱ更具特异性,可望成为将来卵巢肿瘤特异性的诊断指标。盆腔、腹部B超、CT、MRI有助于肿块定位、定性。胸部X线检查可了解有否肺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4.鉴别诊断:以男性化为主要表现者须与肾上腺疾病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肿瘤相鉴别。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及分期。

  4.1.卵巢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4.1.1.卵巢瘤样病变(ovarian tumor like condition):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最常见。

  多为单侧,直径<5cm,壁薄,暂行观察或口服避孕药,2个月内自行消失,若持续存在或长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

  4.1.2.输卵管卵巢囊肿:为炎性囊块,常有不孕或盆腔感染史,有急性或亚急性

  盆腔炎病史,两侧附件区形成囊性块物,边界清或不清,活动受限。

  4.1.3.子宫肌瘤:浆膜下肌瘤或肌瘤囊性变易与卵巢实质性肿瘤或囊肿相混淆。肌瘤常为多发性,与子宫相连,并伴月经异常如月经过多等症状,检查时肿瘤随宫体及宫颈移动。探针检查子宫大小及方向是有效的鉴别肿块与子宫关系的方法。

  4.1.4.妊娠子宫:妊娠早期或中期时,子宫增大变软,峡部更软,三合诊时宫体与宫颈似不相连,易将柔软的宫体误认为卵巢肿瘤。但妊娠妇女有停经史,若能详细询问病史,作HCG测定或超声检查即可鉴别。

  4.1.5.腹水:大量腹水应与巨大卵巢囊肿鉴别,腹水常有肝病、心脏病史,平卧时腹部两侧突出如蛙腹,叩诊腹部中间鼓音,两侧浊音,移动性浊音阳性;B型超声检查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其间有肠曲光团浮动,液平面随体位改变,无占位性病变。巨大囊肿平卧时腹部中间隆起,叩诊浊音,腹部两侧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下腹块物边界清楚,B型超声检查见圆球形液性暗区,边界整齐光滑,液平面不随体位移动。

  4.2.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4.2.1.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形成的粘连性肿块及直肠子宫陷凹结节与卵巢恶性肿瘤很难鉴别。前者常有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经前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试用孕激素治疗可辅助鉴别,B型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有时需剖腹探查才能确诊。

  4.2.2.盆腔结缔组织炎:有流产或产褥感染病史,表现为发热、下腹痛,妇科检查附件区组织增厚、压痛、片状块物达盆壁。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块物缩小。若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块物反而增大,应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4.2.3.结核性腹膜炎:常合并腹水,盆、腹腔内粘连性块物形成,多发生于年轻、不孕妇女。多有肺结核史,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月经稀少或闭经。妇科检查肿块位置较高,形状不规则,界限不清,固定不动。叩诊时鼓音和浊音分界不清。B型超声检查、X线胃肠检查多可协助诊断,必要时行剖腹探查确诊。

  4.2.4.生殖道以外的肿瘤:需与腹膜后肿瘤、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鉴别。腹膜后肿瘤固定不动,位置低者使子宫或直肠移位,肠癌多有典型消化道症状,B型超声检查、钡剂灌肠、静脉肾盂造影等有助于鉴别。

  4.2.5.转移性卵巢肿瘤:与卵巢恶性肿瘤不易鉴别。若在附件区扪及双侧性、中等大、肾形、活动的实性肿块,应疑为转移性卵巢肿瘤。若患者有消化道症状,有消化道癌、乳癌病史,诊断基本可成立。但多数病例无原发性肿瘤病史。

  5.并发症:

  5.1.蒂扭转

  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约10%的卵巢肿瘤并发蒂扭转。好发于瘤蒂长、中等大、活动度良好、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如皮样囊肿)。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或向同一方向连续转动,妊娠期或产褥期子宫位置改变均易发生蒂扭转。卵巢肿瘤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发生急性扭转后,静脉回流受阻,瘤内高度充血或血管破裂,致使瘤体急剧增大,瘤内出血,最后动脉血流受阻,肿瘤发生坏死变为紫黑色,易破裂和继发感染。

  其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系腹膜牵引绞窄引起。妇科检查扪及肿物张力较大,有压痛,以瘤蒂部最明显,并有肌紧张。有时扭转自然复位,腹痛随之缓解。

  蒂扭转一经确诊,应尽快行剖腹手术。术时应在蒂根下方钳夹,将肿瘤和扭转的瘤蒂一并切除,钳夹前不可回复扭转,以防栓塞脱落。

  5.2.破裂:约3%的卵巢肿瘤会发生破裂,破裂有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外伤性破裂常因腹部重击、分娩、性交、妇科检查及穿刺等引起,自发性破裂常因肿瘤过速生长所致,多数为肿瘤浸润性生长穿破囊壁。其症状轻重取决于破裂口大小、流入腹腔囊液的性质和数量。小囊肿或单纯浆液性囊腺瘤破裂时,患者仅感轻度腹痛;大囊肿或成熟性畸胎瘤破裂后,常致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导致内出血、腹膜炎及休克。妇科检查可发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或有腹水征,原有肿块摸不到或扪及缩小瘪塌的肿块。疑有肿瘤破裂应立即剖腹探查。术中应尽量吸净囊液,并涂片行细胞学检查,清洗腹腔及盆腔,切除标本送病理学检查,尤需注意破口边缘有无恶变。

  5.3.感染:较少见,多因肿瘤扭转或破裂后引起,也可来自邻近器官感染灶如阑尾脓肿扩散。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肿块及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及白细胞升高等。治疗应先用抗生素,然后手术切除肿瘤。若短期内感染不能控制,宜即刻手术。

  5.4.恶变:卵巢良性肿瘤可恶变,恶变早期无症状不易发现。若发现肿瘤生长迅速,尤其双侧性,应疑恶变。出现腹水属晚期。因此,确诊为卵巢肿瘤者应尽早手术。

  6.处理: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并固定,可伴有腹水等表现。确诊后应及早手术,并按恶性肿瘤处理。

  6.1.Ⅲ级(低分化):腺体结构不明显,实性区域为主,上皮呈簇状或弥漫性生长,细胞失去产生黏液的能力。细胞核异型性大,核分裂多。

  6.2.宫颈内膜柱状上皮下细胞腺癌:来源于储备细胞。米勒管上皮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分化成熟则表现为各种细胞类型的化生,分化不成熟或恶性转化则表现为各种混合癌。癌细胞幼稚,同时向腺癌和鳞癌方向发展,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6.2.1.原位鳞腺癌 鳞状细胞原位癌合并原位腺癌,两者独立存在,称“碰撞癌”,两种成分易于识别。另有一种情况为原位鳞癌中存在产生黏液的印戒细胞,此时须经黏液染色或酶消化PAS染色证实而确证。

  6.2.2.鳞腺癌 包括成熟型、印戒细胞型和毛玻璃样细胞癌。印戒细胞型又称黏液表皮样癌,主要由恶性鳞状上皮细胞和散在的黏液细胞构成,黏液染色阳性,预后不良。毛玻璃样细胞癌是一种未分化型腺鳞癌,恶性程度极高,占宫颈癌的1%一2%。

  6.2.3.腺样囊腺癌 较少见,多发生于绝经后,常见70岁以上,分化较好者以腺管型为主,差者以实性巢状生长。

  6.2.4.腺样基底细胞癌 很少见,病变基本局限于宫颈。

治疗

• 一般治疗

  治疗:卵巢肿瘤,尤其是卵巢恶性肿瘤,因缺乏早期癌精密筛选方法、无早期症状或体征与判断发癌高危人群的困难,剖腹探查为卵巢癌时已达M期以上者占30%或71%~84.2%,其预后近40年来未见改善,5年存活率大致均在20%~39%之间。故在治疗效果方面,过去40年没有重大的改善,是妇科、肿瘤科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卵巢肿瘤应该对具体病人进行有区别的治疗。必须考虑预后因素(肿瘤组织结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与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问题,制定治疗方案。手术加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治疗选择及预后取决于肿瘤性质及临床分期。恶性肿瘤须作卵巢、输卵管切除,并探测对侧卵巢。若肿瘤较大,浸润周围脏器而无法切除时,可先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切除。一般均需综合治疗。

  1.制定治疗方案:卵巢肿瘤的治疗程序与生殖系统其他肿瘤不同,即诊断与治疗(手术)在时间上是相逆的。有时不得不先行开腹术,手术中作出诊断;或开腹仍难于确诊,结果所行手术不是太过就是不足,两者都是危险的。不足则日后复发;太过近则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使病情恶化,远则失去卵巢功能。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对卵巢肿瘤的确诊率并不太高,须待最后病理诊断制定术后治疗方案者很常见。卵巢肿瘤患者手术是一项重要手段,它能提供基本诊断及相当精确临床分期的资料,也是首次治疗措施。如何运用手术范围分述于下。

  1.1.良性肿瘤: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疑为卵巢瘤样病变,可作短期观察。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对侧卵巢情况决定手术范围。年轻、单侧良性肿瘤应行患侧附件或卵巢切除术或卵巢肿瘤剥出术,保留对侧正常卵巢;即使双侧肿瘤,也应争取行卵巢肿瘤剥出术,以保留部分卵巢组织。围绝经期妇女应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除剖开肿瘤肉眼观察区分良、恶性外,必要时作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手术范围。必须完整取出肿瘤,以防囊液流出及瘤细胞种植于腹腔。巨大囊肿可穿刺放液,待体积缩小后取出。穿刺前须保护穿刺点周围组织,以防瘤细胞外溢。放液速度应缓慢,以免腹压骤降发生休克。须保存生育功能的小儿和年轻妇女,原则上仅切除肿瘤(肿瘤摘出术)。对不须生育的妇女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最好行对则卵巢切开或楔状切除并进行组织检查;而超过生殖年龄的病人,则行子宫全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理由是:①预防将来健侧卵巢发生肿瘤;⑦因恶性肿瘤的70%发生于40岁以后的年龄组;③术中诊断的准确性有限。

  1.2.难以判断良、恶性的肿瘤: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及对侧卵巢切开或楔状切除的组织检查。对小儿和年轻妇女患双侧卵巢肿瘤的,则不可轻意切除双侧卵巢,切除主要患侧卵巢及保留卵巢的检查(如前述),待诊断准确后,再决定下一步的处理。

  1.3.交界性肿瘤:本组肿瘤的特征为实质性肿瘤,表现低度恶性、病变限局、缓慢增长,对放疗及化疗高度敏感性。根据开腹时观察肿瘤形态及快速细胞学、组织学检查以鉴别诊断。本组肿瘤包括低度恶性的浆液性、粘液性、子宫内膜样、中肾祥等囊性腺瘤,以及下列少数低度恶性的无性细胞瘤、颗粒膜细胞瘤、睾丸母细胞瘤、实性成熟型畸胎瘤、腹膜假粘液瘤。它们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学性格,决定手术范围必须做具体考虑,很难规定统一术式。但希望保存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一般原则为患侧附件切除术及对侧卵巢楔状切除检查,待术后组织检查结果再辅以化疗。再开腹的必要性也要事先告诉家属。上述手术者必须具有以下条件:肿瘤完全限局于一侧卵巢;无囊壁破损;与周围器官无粘连;腹水中无恶性细胞;肿瘤未达柑桔大度;子宫无病变;输卵管通畅。

  1.4.恶性肿瘤:恶性肿瘤I期允许作保守手术(患侧附件切除)的条件。并且完成生育后施行残侧附件切除及子宫切除手术。此外,不论哪一期,尽可能作基本手术(全子宫、双侧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Ⅱ期以上的各临床分期还应增加转移灶切除术。原则上卵巢恶性肿瘤不论哪一期术后都要辅加化疗。恶性肿瘤按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原则是手术为主,加用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

  Ⅰ期:Ⅰ期病人的5年存活率江西为75%,一般报道在32%~94%,为何相差如此悬殊?这是由于分期不准,在Ⅰ期中包含非真正的Ⅰ期、在Ⅰa期中包含Ⅰb、Ⅰc期的病人。Ⅰ期患者的淋巴管造影证明有12%的盆腔外播散。肿瘤局限于卵巢的多数患者已有腹腔、腹膜后腔的播散。故在探查中须根据包膜是否具有完整性(如突起物、穿破、破裂、粘连)、腹水和腹腔洗涤液中有无癌细胞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Ⅰ期癌手术是基本手术十腹腔内器官(膈膜下表面)探查+腹膜后淋巴结(盆腔、腹主动脉旁)触诊或活检十腹水(或腹腔洗涤液)检查。

  Ⅱ期:因肿瘤已扩散至盆腔内各器官,不仅要积极手术,还要并用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5年存活率可达50%。仅行手术的5年存活率约24%(0%~3.3%),而并用放疗的为39%(27%~69%)。

  术后放疗与化疗问题,应以化疗为主,少数对放疗敏感病种(如无性细胞瘤)则以放疗为佳。

  Ⅲ期:开腹时癌扩散已达Ⅲ期者占70%以上。国内外积极综合治疗的5年存活率为5%~24%。近年多主张先剖腹探查。对重要器官不切除或不损害功能的原则下切除转移灶(肿瘤体积缩小术),必要时切除部分小肠。淋巴结是否切除,最近主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若有困难也应尽力缩小癌灶,行部分切除;若仍有困难要争取切取足够的组织活检和大网膜切除术。详细记录残留肿瘤的部位、体积及组织检查结果,便于判定疗效。术后采用强力的化疗,在力求肿瘤缩小的基础上行二次探查手术。

  Ⅳ期:根据各具体病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因已远处转移,无论作何种手术,术后以化疗为主。除个别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为免于破溃作姑息性配合外,一般禁忌放射治疗。

  Ⅱ~Ⅳ期病人出院后,维持化疗2年。对化疗有效应的病例,二次探查术既用于切除肿瘤,也用于检查化疗疗效两种目的。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孕期特异性(非肿瘤性)瘤样病变中有黄素囊肿、妊娠黄体瘤等。如能明确诊断,则不须切除并禁忌手术。但若并发蒂扭转、破裂而引起急腹症时,须行急诊手术。

  由手术前诊断良、恶性有困难,妊娠、分娩、产褥时容易发生蒂扭转、破裂、出血和妨碍产程等原因,原则上诊断是肿瘤时,即应手术。可按发现时的妊娠时期个别处理。即使确系良性肿瘤,也不易延至产褥期才处理。两侧囊性和一侧(或双侧)实质性卵巢肿瘤系恶性之兆,应立即手术探查。一侧囊性卵巢肿瘤(无实性部分、能移动且小于10cm直径)可观察到孕16周。在观察过程中,它的大度增加或确实超过10cm直径应即手术。手术延期至孕16周,理由:①孕16周以前手术增加流产率;②绝大多数功能性卵巢囊肿会在此时期内自然消失或缩小。因肿瘤破裂或蒂扭转而需急诊手术的患者,常会引起术前、术时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疏忽,为了避免术中诊断错误及防止手术范围不足,必须更经常应用快速组织诊断。

  妊娠合并良性肿瘤,行肿瘤摘或剥出术时,要注意止血。合并恶性肿瘤时,与非孕期同样处理.以切除双附件和全子宫为原则。当不能鉴别良、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开腹时诊断为I期的,仅切除患侧或双侧附件,暂时保留妊娠子宫,详细检查切除的肿瘤,确定可否继续妊娠。肿瘤如属浆液性癌和未分化癌,即使Ⅰa期也不宜继续妊娠,而行根治手术。

  常用药物有铂类:顺铂和卡铂。烷化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塞替哌和美法仑等。抗代谢类:氟尿嘧啶。抗瘤抗生素类:放线菌素D、平阳霉素等。抗肿瘤植物成分类:长春新碱、紫杉醇等。近年来多为联合应用,并以铂类药物为主药。常用联合化疗方案见表34-4。腹腔内化疗不仅能控制腹水,又能使种植病灶缩小或消失。其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肿瘤,局部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浓度。副反应较全身用药为轻。主要是用于早期病例,腹水和小的腹腔内残余种植癌灶。将顺铂100m&,n12置于生理盐水2000mL中,缓慢滴人腹腔,同时行静脉水化,使每小时尿量达100M,静脉滴注硫代硫酸钠4g,m2,以减轻肾毒性反应。每3周重复疗程。通常应用6~8疗程化疗后,应行二次探查,目的在于判断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复发。二次探查对估价化疗的效应及指导以后的治疗有价值。

  2.外科治疗:恶性卵巢肿瘤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疾病。近来竭力主张在不危及病人生命的前提下,即便难以切除全部肿瘤,尚宜尽量切除肿块,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尽最大努力缩小肿瘤体积。必要时可以不惜扩大切除被浸润、种植的部分肠管或膀胱,为术后化疗、放疗创造有利条件。手术的彻底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对卵巢癌多主张切除全子宫和双附件以及肉眼所见转移癌灶和大网膜,经常涉及部分肠管、胆囊或脾切除术。对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活检,有的学者主张不要切除,但最近报道提出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要彻底探查盆腔、腹腔各器官及腹膜、大网膜,尤其膈下、肝表面、肾区、主动脉旁、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作必要的活检,快速病理诊断,借以明确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等,以指导选择手术方式和制定术后治疗方案。

  2.1.基本手术:卵巢肿瘤多属直接蔓延与种植性转移,转移好发于腹膜,在技术上不可能把所转移的腹膜完全切除,这与子宫颈癌可以做广泛性根治术截然不同。一般常以腹式单纯性子宫全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和大网膜切除术作为“基本手术”。但仅适基本手术的临床分期很少,开腹发现必须扩大做转移灶切除术涉及部分肠管切除术的情况较多。

  大网膜切除术是否包含在基本手术之内看法不一。Rutledge认为,不管是否做大网膜切除手术,初次或二次探查手术时,正常外观的大网膜活检对正确临床分期有价值。一般认为大网膜上有转移灶、大网膜与肿瘤粘连者,应行此术。又鉴于大网膜转移发生率高达23%~71%;大网膜是早期转移部位之一,临床工期癌大网膜外观正常,镜下已有转移癌或大网一膜表面正常,而里面已有转移灶;手术同时切除大网膜的5年存活率可达80%以上,而未切除大网膜的5年存活率仅50%左右。有人发现晚期癌切除大网膜可延长生命和减少腹水。

  2.2.肿瘤转移灶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肿瘤转移灶切除的范围因疾病临床分期而有所不同。多数病例要达到有效地减少肿瘤体积的切除程度,取决手术者的经验与判断力,并能够止血与减少损伤其他盆腔器官的精确技术,也与肿瘤部位、扩散程度有关系。多数学者指出,每个残留肿瘤体积小于2cm时,对术后化疗提高效应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起决定作用。淋巴结转移用淋巴造影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比较容易检出。淋巴结是否切除尚有争论。最近有主张作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趋势。

  2.3.与肠管有关的手术:在肿瘤未侵犯肌层,肠切除常可避免;如已侵及浅肌层,进行肿瘤切净时难免伤及肠管,故计划在腹部手术最后时行肠切除术。原则是:由于肠切除可切净肿瘤时,要积极切除肠管,但应限于行部分肠切除吻合术能将腹腔内肉眼转移灶完全切净的病例。扩大行多处肠切除的根治性手术,将延长恢复期和推迟化疗时机。此举并不会提高5年存活率,宜行强力化疗,待期二次探查术。

  Griffiths指出:空肠及回肠上部多个或融合结节很少见,必要时只能作局部肠切除,超此限度认为不可手术。回肠末端常受侵犯,回肠切除是可行的。切下的肠曲与盆腔肿块,相连时,应缝合两端待行盆腔手术时一起处理。盲肠受累做右半结肠切除术。近代观点认为不论盲肠是否受累,阑尾均须切除。乙状结肠肿瘤每易分离,乙状结肠系膜受累时,需行乙状结肠切除,必要时做结肠造瘘术。

  已侵及直肠浆肌层者,根据范围高低、转移灶多少、组织分化程度等,决定是否切除直肠。若受累范围较低,切除受累的一段直肠后,需做结肠造瘘术。如累及范围距肛门8cm以上,可考虑切除一段直肠后行断端吻合。但须慎重注意局部血液循环,操作失当,易发生肠瘘;排便反射段直肠若被切除,将留下顽固性便秘等后遗症。

  2.4.二次探查术:二次探查术自30年代即已试用,近年由予麻醉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应用日趋广泛,主要作为处理晚期癌的新措施而被重视。

  手术目的:是缩小肿瘤外科,即切除初次手术未能切除的、残存肿瘤;分析肿瘤状态,肉眼、细胞、组织等方法检查,判断疗效和确定以后的治疗方案。

  手术指征:①初次手术的残留肿瘤经化疗或放疗后(以化疗为佳),认为有效应的(肿.瘤缩小和恢复移动性)病例。②在化疗开始后二年左右行本术。③怀疑复发而未确诊,合并肠梗阻或有其他开腹机会者。④需有泌尿科、外科的协助。

  手术禁忌:大量胸水或大量腹水、身体衰弱、卧床不起,不能行走,心、肺、肾等器官功能一衰竭,营养不良,大体积的腹主动脉旁转移灶、严重骨髓抑制等不适宜积极外科治疗。

  凡初次手术后化疗期间残存肿瘤无明显缩小或病情重新发展者不宜行二次探查术;经多次腹部手术或放疗的病人,手术难度大,易发生并发症;长期化疗损害心、肝、肺、肾和骨一髓,施术前应证实这些器官有适宜功能才行。

  手术时期:以切除残存肿瘤时:①至少应在10个疗程化疗后,再行此术。②内、外诊检查认为肿瘤有缩小倾向和触及移动性者。③腹水有减少倾向。④血液生化检查,显示有好转者。⑤超声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肿瘤及粘连范围缩小者。

  如以判断疗效和确定治疗方案二次手术时:手术时期因肿瘤类型而异。胚胎癌因常在早期恶化,尽早选择手术时机施术。上皮性癌等,纯属原发者,于手术终了后24个月以上行此手术。

  手术技术:①避开初次手术后粘连,腹壁切口要从旧切口向上延长,从上腹腔进腹,以免损伤肠管等。②当切除残存肿瘤时,与切除全子宫一并进行;也有切除部分肠管等器官才能切除肿瘤。③判断疗效行此术时,探查腹腔是主要操作,腹腔洗涤液细胞学诊断,对比初次手术的肉眼所见,必要对取组织活检等。

  术后管理:必须严密慎重管理,尤其对切除肠管作了扩大手术的病人,更要严密观察。术后化疗持续时间应以1年为目标,但对以判断疗效为目的者,术后经过1年左右化疗,未见病人异常者,可停药观察。若发现变化时,再继续治疗。

  3.化学治疗:化学治疗过去仅用于不能手术、不能放疗的晚期病人。现今在卵巢癌的综合治疗中已占重要地位,已作为常规应用,成为晚期肿瘤病人得以长期存活的关键性的治疗方法。卵巢癌对化疗比较敏感,疗效是比较肯定的。手术切除肿瘤后应用化疗,可预防复发;对无法切净和因转移太广泛无法手术的病人,应用化疗后,可使未切净的癌灶消失或肿瘤缩小、或恢复活动性,使患者得到暂时缓解或长期存活,或使二次探查术切除肿瘤成为可能。

  3.1.抗癌药敏感试验:同一组织类型的卵巢癌,由于病例不同,同种抗癌药,有的有效,有的无效。为了提高化疗的疗效,近年主张对每一病例作抗癌药敏感试验。临床作药敏试验对,必须采用新鲜材料,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报告。

  3.2.单一和多药联合化疗:对卵巢上皮癌的化疗,烷化剂是有效的。究竟是单一,还是多药联合化疗哪种疗效更好的问题,仍有不同意见。以往使用的以烷化剂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还不能得出比单一化疗效果更好的结论,并有继发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可能性,目前倾向于联合化疗的方向发展。用单剂化疗预防亚临床转移灶的复发较适宜。近年报道,以非烷化剂六甲密胺、阿霉素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的疗效有所提高,再次引起人们对多药联合化疗的关注。列举以烷化剂、六甲密胺、阿霉素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有效率虽然多在40%以上,但Ⅱ期以上的许多病例对烷化剂有耐药性,需要研制更有效的抗癌药,不断改善化疗的效果。顺氯氨铂是重金属铂的化合物,对卵巢肿瘤特别是对胚胎癌有较高的疗效。多药联合化疗时,采用顺氯氨铂+阿霉素;顺氯氨铂+阿霉素+环磷酰胺;顺氯氨铂+六甲密胺+阿霉素;顺氯氨铂+六甲密胺+环磷酰胺等联合应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疗效明显提高,其有效率在38%~83%之间。

  多药联合化疗对骨髓抑制可导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需输新鲜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等。使用清洁的隔离病房,室内空气消毒等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为了减轻较长时间由末梢给药的痛苦,恶心、呕吐、口腔炎等消化道反应引起的营养障碍,以及某些药物,如顺氯氨铂引起的毒性反应等,采用中心静脉、区域性动脉、淋巴内等注入法进行化疗和充分补液及补给高能营养液,以改进、提高化疗效果。苏联学者提出,烷化剂治疗时,并用高压氧疗法对有腹水的卵巢癌患者有较好疗效。

  3.3.维持化疗:经大剂量间歇或中剂量脉冲化疗之后,虽然肿瘤一度缩小,但考虑到尚残有临床查觉不出的瘤细胞,维持化疗尚是必要的。维持化疗可在门诊进行。多用口服化学药物,经过适当的间隔,每3~6个月再住院行强化治疗。强化治疗的间隔时间开始可短些以后随病情的稳定可以长些。维持化疗的药物常选择烷化剂和喃氟啶,因其使用方便,且可长期连续。也有使用苯丙氨酸氮芥、顺氯氨铂等药物。此外,还有采用多药联合维持化疗的。维持化疗有长期连续和间歇使用两种。还有抗癌药与免疫制剂并用以及抗癌药与免疫制剂交替使用等方法。关于维持化疗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期间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永井等使用喃氟啶栓剂的病例最长者达2年8个月。竹内等认为总的维持化疗时间以3~5年为宜。Aheng等主张维持用药2~3年。

  必须强调提高化疗疗效和降低毒性的重要性,自烷化剂问世以后,20多年来疗效并无突破性的改进。因此,对用药方法、剂量、疗程、间隔、持续时间、药物毒性、抗药性及联合用药问题,均须继续研究。以求达到效果持久(目前持续缓解超过2年的仅5%~15%),降低毒性,提高存活率。

  4.内分泌治疗:孕激素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有效率为9%~65%。Timothy(1982)发现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对卵巢腺癌患者有益。即使肿瘤体积无明显缩小,但患者症状相当改善。孕激素治疗卵巢癌作用方式与子宫内膜癌相似。由于孕激素实质上无毒性作用,今后应更进一步研究卵巢肿瘤有无孕激素受体结合部位与治疗反应的关系,确定应用孕激素指征,探讨它与前述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器官培养时,因一定浓度孕激素而细胞逐渐坏死。组织培养提示孕激素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SchWartz等(1982)检查未治疗的卵巢上皮癌组织,发现53%(16/13)雌激素受体丰富。雌激素高亲和力结合与受体量一致。偶然,不同部位的并发肿瘤检出雌激素结合结果是异质性(孕激素特异性结合)。

  5.放射治疗:近年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已摒弃了“放射治疗是卵巢癌术后最主要措施”的这一概念。但是,多数报道肯定了术后体外照射对Ⅱ期癌病人的疗效。而对Ⅰ期癌患者并未提高存活率。

  5.1.外照射治疗的现状:卵巢癌术后外照射,据Fuks收集文献报道2600余例治疗经验,认为仅在少数临床Ⅱ期病例,存活率稍有提高。Andersori医院移动窄条全腹照射加盆腔照射的三年和五年的存活率,各为55%和42%,单纯盆腔照射则为35%和31%。Dembo指出临床Ⅰb和Ⅱ期癌的五年治愈率,全腹加盆腔照射为85%.单纯盆腔照射为61%。也有人原则上不做外照射,其理由是,卵巢癌在腹腔内呈种植性及沿淋巴系统转移。如全腹照射的积分量大,副作用重,肝、肾等重要脏器需要用铅块遮盖,以免引起致死的放射性肝炎等,而被遮盖的部位,尤其是右膈下淋巴结又是卵巢癌转移的好发部位,照射剂量不足,疗效难以提高小肠、脊髓对放射的耐受性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对外照射治疗具体问题有待解决。

  5.2.放射治疗的方法

  5.2.1.盆腔照射:癌瘤局限在盆腔的病例,术后用高伏特装置在5~6周内照射50Gy(5000rad)。

  5.2.2.全腹腔照射:行直线加速器(15MV)前后对野照射,照射面积23×10cm(上腹部),23×16cm(下腹部),一次照射的肿瘤量为1~1.2Gy,全腹腔在5周内照射25~30Gy。要遮盖肝肾,其剂量限制在25Gy以下。

  5.2.3.移动窄条全腹照射法:60钴线或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把全腹部分成宽为2. 5cm的带状照射野,每野面积约为23×2.5cm,每天前后二野顺次移动照射,在30~40天之内使肿瘤量达26~30Gy,全盆再追加照射20Gy。肝、肾需要遮盖。

  5.2.4.放射性胶体溶液腹腔内注入法:腹腔内注入198金或32磷酸铬胶体溶液,利用其β射线杀灭癌细胞。

  6.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企图使带癌宿主对特殊肿瘤相关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现在有三种免疫疗法:①非特异性免疫疗法:用adjuvant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有计划地增高患者对肿瘤的反应;②自动免疫疗法:依注射肿瘤细胞疫苗企图增加病人对肿瘤抗原的免疫性;③他动的或过继的免疫疗法:利用由特异肿瘤抗原免疫宿主提供的抗血清、免疫淋巴球或亚细胞成分提高患者的抗癌能力。在临床应用的是非特异免疫疗法,能减轻盆腔根治手术、麻醉、放疗及化疗所引起的免疫抑制。常使用卡介苗及其菌体成分、OK-432小棒状杆菌、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进行免疫治疗。近年来主张免疫疗法与化学疗法的综合应用。关于卵巢肿瘤抗原及其在免疫治疗的应用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用药

小金胶囊:孕妇禁用;不可与人参制剂同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偶有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停药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过敏体质者慎用。可供选择的药物有:红金消结胶囊。

饮食

• 饮食保健

  1.羊肉面棋子:

  [原料]面粉、羊肉各120g,肉豆蔻(去壳为末)、胡椒末、花椒末各3g,荜茇末5g,葱、食盐、醋各适量。

  [制法]将面粉与药末和匀加入制成面团,并擀制戚面棋;羊肉切碎炒令干。下水煮肉,入葱、食盐、醋调味;肉熟后,再下面棋子令熟即可。

  [功效]温中化浊,理气消瘤。适用于妇人血气不和,小腹疼痛不止,或有癓块及下血无期者。

  [服法]空腹热食之,多次服用。

  2.芪烧活鱼:

  [原料]活鲤鱼1条,黄芪10g。党参6g,水发香菇、笋片各15g,白糖、料酒、食盐、酱油、葱各适量。

  [制法]鲤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党参、黄芪纱布包好置鱼腹中,与香菇、冬笋及诸佐料同入锅内共煎,鱼烂熟即可。

  [功效]扶正祛邪,利水消瘤。适用于卵巢恶性肿瘤,或伴腹水征等的辅助治疗。

  [服法]吃鱼肉、香菇、笋片,饮汤,经常服用。

  3.木耳当归饮:

  [原料]黑木耳、白芍各10g。当归30g,黄芪4g,陈皮、龙眼肉各3g,甘草2g,红糖适量。

  [制法]前7味药先水煎,去渣取汁,冲入红糖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扶正抗癌。适用于卵巢癌及其他妇科肿瘤的辅助治疗。

  [服法]1剂/d,代茶饮,常服。

  4.阳和汤:

  [原料]熟地黄25g,白芥子、麻黄、鹿角胶各12g。炮姜9g,甘草、肉桂各6g。

  [制法]前5味入沙锅,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入肉桂末及鹿角胶,煮至溶化即可。

  [功效]温肾祛寒,利血消瘤。适用于妇女癓瘕属于阳虚寒凝者,也可治肾阳虚的带下。

  [服法]上汤分2次服,隔日1剂,连服10剂为1个疗程、

  5.消癌灵:

  [原料]蛇蜕、蜂房、全蝎、黄芪各30g。

  [制法]前3味共研细末备用,黄芪加水煎汤。

  [功效]扶正益气,消肿抗癌。适用于卵巢癌初期,证属气滞血瘀者。

  [服法]12g/次,2次/d,用黄芪汁送服,30日为1个疗程。

  6.首乌枣汤:

  [原料]何首乌15g,大枣10个,向日葵盘或秆适量。

  [制法]将向日葵盘剥皮,取白心适量,与何首乌、大枣共煎汤。

  [功效]健脾养血,消瘤抗癌。适用于卵巢肿瘤等伴气血亏虚者的辅助治疗。

  [服法]上为1日量,饮汤食枣,服20—30日为1个疗程。

  7.莪术散:

  [原料]莪术60g,三棱45g,红花、牛膝、苏木各30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行气破瘀,散结止痛。适用于卵巢肿瘤属血瘀阻滞者,或伴经来未尽,遍身潮热,口渴头痛,小腹疼痛等症。

  [服法]6g/d,3次/d,用温酒水送服,连服30日为1个疗程。

  8.蓖麻蛋汤:

  [原料]蓖麻子仁3粒,鸡蛋1个,白花蛇舌草30g。

  [制法]将蓖麻子捣碎,放入鸡蛋,搅拌匀加热煮蛋40分钟,蛇舌草加水煎汤取汁。

  [功效]清热、拔毒、消肿。适用于早期卵巢癌或绒癌等治疗。

  [服法]吃鸡蛋,用药汤送服,1次/d,连服10日为1个疗程。

  9.海带三棱饮:

  [原料]昆布(海带)、制附子、三棱、莪术、海藻、白芥子各9g,肉桂、生天南星各3g,硝石1g,白糖适量。

  [制法]诸味入沙锅共煎汤,武火煮沸,文火煎40分钟,去渣取汁。可入白糖调味。

  [功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适用于卵巢肿瘤属痰瘀胶滞者。

  [服法]1剂/d,分早晚服。连用10日为1个疗程。

  10.桃仁教:

  [原料]桃仁120g,水蛭、乌贼骨、鲤鱼鳞各30g,芫花12g,肉桂15g。

  [制法]上药烘干后,研成细粉末备用。

  [功效]活血消癓,除湿散结。适用于卵巢肿瘤属于瘀血痰湿积聚者。

  [服法]6g/次,2次/d,用温酒水词服,连服10日为1个疗程。

  11.水蛭散:

  [原料]生水蛭100g,黄酒适量。

  [制法]将水蛭晒干后,研为细末。

  [功效]活血破血,逐瘀消瘤。适用于输卵管、卵巢肿块,属恶血凝滞者。

  [服法]早晚用温酒冲服3g,一般服药2—6个月。

  12.大黄甘遂汤:

  [原料]大黄、甘遂各9g,阿胶15g。

  [制法]将大黄、甘遂加水先煎,去渣取汁,入阿胶烊化。

  [功效]破积散聚。适用于胞宫癓瘕属水、血聚结,下腹胀满,小便难而不渴者。

  [服法]隔日1剂,分2次温服。

  13.清炖鲍鱼:

  [原料]鲍鱼250g,鲜蘑菇、青菜各50g,火腿30g,调料适量。

  [制法]将鲍鱼洗干净,切片,入锅加水炖煮,肉熟后加入后几味调味,煮沸5分钟即可。

  [功效]养血益精,柔肝清热。适用于卵巢手术后或化学治疗后,体虚白细胞下降等属肝肾亏者。

  [服法]分顿佐餐食,经常吃。

  14.参麦团鱼:

  [原料]人参5g,茯苓10g,鳖(团鱼)1只,瘦火腿肉100g,生猪油25g,鸡蛋1个,葱、姜、食盐、料酒、味精少许,鸡汤500mL。

  [制法]将活鳖斩颈,沥血,去内脏,洗干净,放入沸水中。用文火烧30分钟捞如,撕去黄油,剔去背甲和腹甲以及四肢粗骨,切成小块,摆入碗内;将火腿切成小片,生猪油切成丁,盖在鳖肉上,将调料葱段、姜片分装入碗,撒上人参茯苓末,对入适量鸡汤;用绵纸封口,上笼蒸2小时,至烂熟为止。

  [功效]养阴补肾,生血抗癌。适用于卵巢癌术后,正气虚弱,或放、化疗后造血功能受损者。

  [服法]佐餐,随意食肉饮汤。

  15.丁香泽兰鸭蛋:

  [原料]丁香30g,泽兰15g,青皮鸭蛋2个。

  [制法]将上3味入锅,加水适量共煎煮,蛋熟后去皮再置药汁内,用文火煮1小时,使药汁收尽。

  [功效]活血、消瘤、抗癌。适用于卵巢癌的辅助治疗。

  [服法]早晚各吃1个鸭蛋,连服10日为1个疗程。

  16.一味山药饮:

  [原料]生山药120g,白糖少许。

  [制法]取生山药洗净,切片,加水适量煎煮,至山药熟透为度,可入少许白糖。

  [功效]健脾益阴,补虚止泻。适用于卵巢肿瘤等化学治疗后,消化道反应较重,腹痛呕恶泄泻,属脾肾虚、阴亏者。

  [服法]吃山药喝汤,1荆/d,分2次食用,经常服。

  17.白及粥:

  [原料]白及粉15g,糯米100g,大枣5个,蜂蜜少许。

  [制法]将糯米洗净,大枣切片,与蜂蜜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将熟时入白及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粥熟汤稠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收涩止血。适用于卵巢癌或其他妇科肿瘤化学治疗后,致消化道溃痔出血者。

  [服法]上为1日量,分顿温热服用,连服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