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河豚毒素中毒

• 英文名称

• 俗称

•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 常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与呕吐,荨麻疹,上吐下泻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全身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河豚毒素中毒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河豚毒素中毒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由误食或贪其美味但处理不当而中毒。河豚毒素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河豚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河豚毒素纯品的国际市场价每克可达21万美元,具有极高商业价值

• 环境因素

  河豚毒素中毒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河豚毒素中毒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由误食或贪其美味但处理不当而中毒。河豚毒素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河豚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河豚毒素纯品的国际市场价每克可达21万美元,具有极高商业价值

症状

• 腹泻,腹痛,恶心与呕吐,荨麻疹,上吐下泻

  1.胃肠症状:食后不久即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2.神经麻痹症状:开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肌肉软瘫和腱反射消失。

  3.呼吸、回流衰竭症状:呼吸困难、急促表浅而不规则紫绀,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或两侧不对称,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回流衰竭。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一、检查

  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二、诊断

  1.有进食河豚史,多在1/2-3小时内发病,同食者也有类似症状出现;

  2.典型的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4.动物试验:取患者尿液5毫升,注射于雄蟾蜍的腹腔内,于注射后1/2,1,3,7小时分别观察其中毒现象,可作确诊及预后诊断。

治疗

• 一般治疗

  主要是积极采用中毒的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如尽快催吐、洗胃、洗肠及输液,对呼吸困难者吸氧,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对发生肌肉麻痹者可酌用1%盐酸士的宁1~3mg(成人量),皮下注射,每日2~3次。最近报道,动物试验应用半胱氨酸注射可以迅速解毒,而且应用半胱氨酸处理过的河豚鱼卵喂动物也不发生中毒。半胱氨酸的成人用量为0.1~0.2g,注射前用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溶化,肌内注射,每日1~2次。儿童酌减。应用中须注意对肝脏的毒性。

  1、尽快排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

  2、应用吸附剂减少毒物的吸收。

  3、补液、利尿,可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辅酶A、ATP等,促进毒素的排泄。

  4、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提高组织对毒素的耐受性。

  5、对症治疗:防治呼吸衰竭。

  河豚毒素中毒目前无特殊解毒剂,但由于毒素存在体内解毒和排泄很快,如果发病后8小时未死亡,多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应尽快给予各种排毒和对症处理的措施,让病人度过危急期。

用药

         对出现呼吸麻痹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行心脏起搏术。

         对呼吸、回流衰竭者,应注意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应用新特药物。

饮食

• 饮食保健

           避免误食或贪其美味但处理不当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