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腮腺炎

• 英文名称:parotitis

• 俗称

• 就诊科室:五官科,口腔科

• 常见症状:水肿,心律不齐,咽喉疼痛,高热,寒战,腮腺肿大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面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婴幼儿

• 相关疾病: 无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腮腺炎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腮腺炎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急性细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常见病因为腮腺分泌机能减退者(如机体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者、手术禁食者等)、腮腺导管口堵塞及腮腺淋巴结炎、邻近组织炎症波及。病毒性腮腺炎:常见腮腺炎病毒,还可见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如干燥综合征、米库利奇病等可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腮腺炎。主要腮腺管及分支堵塞继而引起细菌感染,多见涎腺结石、黏液栓及较少见的肿瘤,多见良性肿瘤。慢性非特异性腮腺炎、复发性儿童腮腺炎、变性型涎腺肿大症等,极少由某些药物引起。

• 环境因素

  腮腺炎不是传染病,是感染病。传染病是由传染源携带的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播散的疾病。腮腺炎是感染性疾病,是由于体质和抵抗病菌能力较差,而被感染的疾病,只见于伤病者,免疫力低下者,不会从人传染到人,也不会引起流行。感染病不仅包括了传统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而且还包括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人并无危害的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同时还包括以往不由传染病科收治的有明确病原体感染的疾病,多种条件性致病菌感染、住院病人中在住院期间引起的各种感染等。具体病因如下:

  急性细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常见病因为腮腺分泌机能减退者(如机体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者、手术禁食者等)、腮腺导管口堵塞及腮腺淋巴结炎、邻近组织炎症波及。病毒性腮腺炎:常见腮腺炎病毒,还可见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如干燥综合征、米库利奇病等可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腮腺炎。主要腮腺管及分支堵塞继而引起细菌感染,多见涎腺结石、黏液栓及较少见的肿瘤,多见良性肿瘤。慢性非特异性腮腺炎、复发性儿童腮腺炎、变性型涎腺肿大症等,极少由某些药物引起。

症状

• 水肿,心律不齐,咽喉疼痛,高热,寒战,腮腺肿大

  1.症状:

  腮腺炎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炎的特有症状:首先是腮腺肿大,一般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一般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在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重。肿痛约一周后消退。腮腺肿大时大部分有3-5天的发烧。腮腺肿大后,一定要严格隔离。直到腮腺肿大完全消失3天后才可以解除隔离。

  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以4至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差不多,但没有化脓。一次得病之后,可有持久的免疫力。

  除了腮腺炎局部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腮腺炎合并症的发生,如合并腮腺炎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在小儿患病过程中,要注意有没有这些合并症的发生,比如合并腮腺炎脑炎,孩子会持续高热,颅内压增高,呕吐,头疼。如合并睾丸炎,其临床表现:下腹疼痛,睾丸肿胀,红肿,有明显压痛。

  2.并发病症:

  2.1.生殖系统并发症

  2.1.1.卵巢炎 发生率约占成年女性患者的5~7%。症状较轻,不影响受孕。主要表现为骤起畏寒、发热,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触及肿大的卵巢,伴有压痛。不影响生育力。

  2.1.2.睾丸炎 发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一般13~1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常见于腮肿后一周左右,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肿痛、伴剧烈触痛,重者阴囊皮肤显著水肿,鞘膜腔内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急性症状约3~5日,全程10日左右。病后约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导致不育症。

  2.2.神经系统并发症

  2.2.1.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 偶于腮腺炎后1~3周发生,预后良好。肿大的腮腺可能压迫面神经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有时出现平衡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上升性麻痹等。偶见脑膜脑炎后因导水管狭窄,并发脑积水。

  2.2.2.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发病率5~25%,局部地区可达35%。一般认为系该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出现,一般多在1周内发生。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伴剧烈头痛、呕吐、嗜睡或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脑脊液检查均呈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的改变。一般预后良好,个别重者可致死亡。

  2.2.3.耳聋 表现为呕吐、旋晕、耳鸣等症状,主要是由内淋巴迷路炎及听神经炎所致。虽然发病率很低(约1/15,000),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所幸多发生于单侧(75%),故仍能保留一定的听力。

  2.3.胰腺炎

  发生率约5%,儿童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1周左右,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肌紧张为主要症状。伴呕吐,发热,腹胀便秘,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胰腺。胰腺炎症状多在一周消失。血清淀粉酶活力升高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血清脂肪酶值超过1.5μ%(正常值0.2~0.7μ%),提示近期有胰腺炎存在。

  2.4.心肌炎

  约4~5%患者发生心肌炎,多见于病程5~10天。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暂时性心脏扩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可见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严重者可致死。但多数仅有心电图改变而无明显临床病状。偶有心包炎。

  2.5.肾炎

  早期尿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故认为腮腺炎病毒可直接损害肾脏,轻者尿中有少量蛋白,重症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相同,个别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但大多数预后良好。

  2.6.其他

  约占5~10%,如乳腺炎、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泪腺炎,急性疱疹性结膜炎等均少见。关节炎多发生在腮腺肿大1~2周之内,主要累及肘、膝等大关节,可持续2天至3个月不等,能完全恢复。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近年来应用凝胶溶血试验(gel hemolysis test),与中和试验基本一致,而比中和抗体的检测简便迅速,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2)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双份血清(病程早期及第2~3周)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如条件许可,宜同时测定S抗体和V抗体。S抗体增高表明新近感染,V抗体增高而S抗体不增高时仅表示以往曾受过感染。

  (3)血凝抑制试验: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属阳性。

  3、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4、病毒分离 早期病例,唾液、尿、血、脑脊液以及脑、甲状腺等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手续较繁,目前无条件普遍开展。

  5、尿常规检查 肾脏受累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的尿的改变。

  6、心电图检查 合并心肌炎时心电图示:心律不齐、T波低平、 ST段压低。

  鉴别

  1、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或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致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均有反复发作史,且肿大突然,消肿迅速。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系因功能性分泌增多,代偿性腮腺肿大,无其他症状。

  4、其他病毒所致的脑膜脑炎:腮腺炎脑膜脑炎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有的始终无腮腺肿大),难与其他病毒所致者相鉴别,可借助于上述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来确诊。

治疗

•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中医治疗

  中医开一些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如果孩子高热、头痛剧烈,应警惕脑膜炎,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腮腺炎偏方治疗

  1.10ml食醋于砚台内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笔涂肿处,每日3~4次,共2~5日。

  2.榆、桃、柳、桑、槐于春天发芽时采枝混合煎煮两次,把两次煎汁一起浓缩成膏,敷局部,每日1次,共3~4日。

  3.冰片粉加冷米汤半匙调匀敷之,每日2~4次,共1~3日。

  4.鲜天花粉、车前草各50g洗净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每日1~2次、共2~5日。

  5.青黛3~5g,紫金锭一片(研末)加醋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干后再涂,约一日6~8次,涂至疼痛减轻,约4~5日。

  6.鲜仙人掌除去表面绒毛茫刺洗净捣烂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7.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调敷,每日2次,共2~4日。

  8.黄柏粉与生石膏以3:7比例混匀后,用醋或酒调敷,每日1次,共2~3日。

  9.以靛青或嫩柳叶膏敷局部,每日1~2次至消肿。

  10.赤小豆50~70粒捣成粉,以温水或鸡蛋清或蜂蜜调糊,摊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2次,共2~4日。

  11.鲜蓍草30~60g,分2~3次捣烂取汁加冷开水口服,渣加少许盐敷患处。

  12.以金不摸根块捣烂外敷,及注射液(每m1含8g生药)每天1次肌注至消肿,认为疗效显著。

  13.以醋将纱布浸湿,敷患处,30分钟至1小时,每日2次,共2~3日。

  14.鲜鱼腥草连根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2次,共2~4日。

  15.如意金黄散以醋调成糊状,每日1次敷至肿消。

  16.明矾50g,雄黄45g,冰片3~5g研成细末密封存用,取3~5g以75%酒精调敷患处,每日2~3次,共1~3日。

用药

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饮食

• 饮食保健

  因患者张口时感到疼痛,故食欲变差。为能尽快痊愈,饮食需精心调理。

  1.适宜食物:

  1.1.多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稀粥、软饭、软面条、水果泥或水果汁等。多饮温开水、淡盐水,保证充足的水分,以促进腮腺管管口炎症的消退。

  1.2.有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功能,如绿豆汤、藕粉、白菜汤、萝卜汤等。

  2.禁忌食物:忌进食酸性食物和饮料,忌吃鱼、虾、蟹等发物;忌吃辛辣、肥甘厚味等助湿生热的食物;忌吃不易咀嚼碎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