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称:副主任医师 / 副教授
• 执业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 擅长疾病: 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胎粪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动脉高压、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血症、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破伤风、某些遗传代谢病及各种原因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描述问题: 小朋友总爱睡觉是何原因
医生回复:
小朋友总爱睡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睡眠习惯不良、营养不良、疾病因素、环境影响、心理因素等。
1. 睡眠习惯不良:若小朋友睡前过于兴奋或睡眠环境不佳,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困倦。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2. 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D、铁、锌等,可能导致孩子易疲劳、嗜睡。可通过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乳制品、肉类、蛋类等。
3. 疾病因素:常见的如感冒、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感冒时身体抵抗力下降,会感到疲惫;贫血会使氧气输送不足,引起嗜睡;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代谢减慢。需就医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4. 环境影响:室内空气不流通、温度不适宜等,也会让孩子感到困倦。应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
5. 心理因素:学习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孩子通过睡眠来逃避。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沟通和疏导。
总之,当小朋友出现总爱睡觉的情况,家长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若情况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原因。
一岁多宝宝发烧推拿按摩手法
发烧一般是指发热,一岁宝宝发热,通过不同的推拿手法,可以为宝宝起到发汗、退热的作用,如果宝宝有便秘情况,也能够起到通便的作用,具体的按摩手法包括清肺经、清天河水、六腑、推脊等。 1.清肺经:宝宝发热时,首先清除肺热,就要清肺经。肺经位于整根无名指上,清肺经时要强调离心为泻,可以使用直推法,从无名指指根到指尖进行推拿,或者只做螺纹面进行直推。 2.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宝宝前臂内侧的正中线,即手肘线中部与腕周线中部的连线。清天河水则是从腕部到手肘的正中线进行直推的一种推拿按摩手法,手速要求100~120次每分,能够帮宝宝起到清热、退热的作用。 3.六腑:六腑是手掌根部与手肘连线的一段位置,通过从手肘的根部往手掌的掌纹直推,达到退烧的作用。但是六腑的清热力比较强,类似中药中大黄这味清热药物,因此操作时要控制好次数,切忌次数太多,否则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腹泻症状。 4.推脊:具体操作为从第7颈椎的大椎穴开始往尾骨的长强穴进行直推,大椎穴位于宝宝低头时脖子处最高的骨头。推脊能够起到清热、退热的作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通便作用。
宝宝脾胃不好怎么推拿
宝宝脾胃不好,通过推拿可以规避药物对脾胃的影响,根据不同目的,有不同的推拿方法,常用的推拿方法和穴位包括脾经、胃经、大肠经等。 1.脾经 1-1.补脾经:若以脾虚为主宝宝可以的采取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的桡侧缘,补脾经则是采用直推法从指尖到指根进行直推。 1-2.清补脾经:若宝宝脾虚的同时又伴有积热的情况,可采取清补脾经推拿,推拿方法是沿指尖到指根进行来回的直推。 2.胃经 2-1.清胃经:若以食积为主的宝宝可以采取清胃经推拿,胃经是大鱼际赤白肉的交际处掌根到指根的一段位置,清胃经则是从掌根的横纹处往指根处进行直推,在宝宝手上可以从腕部往指尖处进行直推。 2-2.补胃经:若以胃部受寒为主的宝宝可采取补胃经推拿,一般按照离心为泻,向心为补的方法进行治疗,从指尖往掌根方向在胃经的地方进行直推。 3.大肠经 3-1.补大肠:若以腹泻为主的宝宝采取补大肠推拿,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指尖到指根的一段位置,补大肠则是从指尖到指根进行直推。 3-2.清大肠:若以食积、便秘、腹胀、腹痛为主的宝宝,可采取清大肠推拿,从指根到指尖进行直推。 3-3.调大肠:若宝宝只是普通的脾胃不好,没有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时,作为保健,可以进行调大肠的推拿,即在大肠经进行来回的直推,起到调和脾胃、促进消化的作用。
新生儿大脑的神经元数量比成人多吗
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元的数量与成人的神经元一致,约为1000个亿的神经元。由于新生儿神经元的突触和形成链接生长速度快,且具备了一定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跟触觉能力,因此通过刺激五感能力,如视觉、听力、触觉等能增强神经突触的数量,加快突触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