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称:主治医师 / 未知
• 执业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 擅长疾病: 长于儿童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贫血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血性疾病如ITP、血友病等,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婴儿血管瘤等疾病方面的诊治。
描述问题: 宝宝手肿还发热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复:
宝宝手肿还发热,可能是外伤、感染、过敏、蚊虫叮咬、关节炎等原因造成的。
1. 外伤:宝宝玩耍时手部受伤,如碰撞、挤压,会导致局部组织受损,出现肿胀和发热。可通过冷敷缓解,若有伤口需消毒处理。
2. 感染:常见的如甲沟炎、脓性指头炎,细菌侵入引发炎症,导致手肿发热。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治疗。
3. 过敏:接触过敏原,如某些玩具材质,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手肿发热。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服用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
4. 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后毒素刺激,也会有这样的症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减轻不适。
5. 关节炎: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除手肿发热,还可能有关节疼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布洛芬等。
总之,宝宝手肿发热的原因多样,家长应仔细观察宝宝的情况,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
一岁多宝宝发烧推拿按摩手法
发烧一般是指发热,一岁宝宝发热,通过不同的推拿手法,可以为宝宝起到发汗、退热的作用,如果宝宝有便秘情况,也能够起到通便的作用,具体的按摩手法包括清肺经、清天河水、六腑、推脊等。 1.清肺经:宝宝发热时,首先清除肺热,就要清肺经。肺经位于整根无名指上,清肺经时要强调离心为泻,可以使用直推法,从无名指指根到指尖进行推拿,或者只做螺纹面进行直推。 2.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宝宝前臂内侧的正中线,即手肘线中部与腕周线中部的连线。清天河水则是从腕部到手肘的正中线进行直推的一种推拿按摩手法,手速要求100~120次每分,能够帮宝宝起到清热、退热的作用。 3.六腑:六腑是手掌根部与手肘连线的一段位置,通过从手肘的根部往手掌的掌纹直推,达到退烧的作用。但是六腑的清热力比较强,类似中药中大黄这味清热药物,因此操作时要控制好次数,切忌次数太多,否则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腹泻症状。 4.推脊:具体操作为从第7颈椎的大椎穴开始往尾骨的长强穴进行直推,大椎穴位于宝宝低头时脖子处最高的骨头。推脊能够起到清热、退热的作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通便作用。
宝宝脾胃不好怎么推拿
宝宝脾胃不好,通过推拿可以规避药物对脾胃的影响,根据不同目的,有不同的推拿方法,常用的推拿方法和穴位包括脾经、胃经、大肠经等。 1.脾经 1-1.补脾经:若以脾虚为主宝宝可以的采取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的桡侧缘,补脾经则是采用直推法从指尖到指根进行直推。 1-2.清补脾经:若宝宝脾虚的同时又伴有积热的情况,可采取清补脾经推拿,推拿方法是沿指尖到指根进行来回的直推。 2.胃经 2-1.清胃经:若以食积为主的宝宝可以采取清胃经推拿,胃经是大鱼际赤白肉的交际处掌根到指根的一段位置,清胃经则是从掌根的横纹处往指根处进行直推,在宝宝手上可以从腕部往指尖处进行直推。 2-2.补胃经:若以胃部受寒为主的宝宝可采取补胃经推拿,一般按照离心为泻,向心为补的方法进行治疗,从指尖往掌根方向在胃经的地方进行直推。 3.大肠经 3-1.补大肠:若以腹泻为主的宝宝采取补大肠推拿,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指尖到指根的一段位置,补大肠则是从指尖到指根进行直推。 3-2.清大肠:若以食积、便秘、腹胀、腹痛为主的宝宝,可采取清大肠推拿,从指根到指尖进行直推。 3-3.调大肠:若宝宝只是普通的脾胃不好,没有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时,作为保健,可以进行调大肠的推拿,即在大肠经进行来回的直推,起到调和脾胃、促进消化的作用。
新生儿大脑的神经元数量比成人多吗
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元的数量与成人的神经元一致,约为1000个亿的神经元。由于新生儿神经元的突触和形成链接生长速度快,且具备了一定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跟触觉能力,因此通过刺激五感能力,如视觉、听力、触觉等能增强神经突触的数量,加快突触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