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感染、精神等因素有关。治疗皮肤湿疹通常包括避免诱因、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1. 避免诱因: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易致敏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等;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烫洗。
2. 外用药物:根据湿疹的不同阶段和症状,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急性期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慢性期可外用角质松解剂,如尿素软膏,或糖皮质激素软膏联合保湿剂。
3. 口服药物:对于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病情严重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但需严格遵循医嘱,逐渐减量停药;合并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
4. 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对慢性顽固性湿疹有一定疗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湿疹多由湿热内蕴、血虚风燥等引起。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洗、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需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就诊。
皮肤湿疹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日常护理,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同时,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