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槽牙后面的肉肿了,可能由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牙龈损伤、口腔黏膜炎症等引起。
1.智齿冠周炎:智齿在萌出过程中,牙冠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炎症,导致后槽牙后面的肉肿胀、疼痛。这通常是由于智齿萌出不全、阻生,加上口腔清洁不到位,局部细菌滋生所致。治疗上,需要进行局部冲洗,如用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溶液交替冲洗盲袋,然后放置碘甘油。若症状严重,还需口服抗生素,如甲硝唑、头孢呋辛酯等。
2.根尖周炎:当牙髓炎症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症时,可能会出现后槽牙后面的肉肿。这种情况多是由于牙髓感染未得到及时治疗,细菌通过根尖孔侵入根尖周组织。治疗一般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的牙髓,清理根管,然后进行填充。
3.牙周炎: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后槽牙后面的牙龈肿胀。其原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的刺激,以及遗传、吸烟、糖尿病等因素。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去除牙石和菌斑;还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4.牙龈损伤:比如进食时不慎咬伤、刷牙用力过猛等,损伤了牙龈组织,可引起局部肿胀。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肿胀会逐渐消退。
5.口腔黏膜炎症:如单纯疱疹性口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也可能累及后槽牙后面的黏膜,导致肿胀。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如单纯疱疹性口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可局部使用口腔溃疡散等。
总之,后槽牙后面的肉肿了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果肿胀持续不消退或伴有疼痛加重、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