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得了痔疮,可能与分娩时用力、产后活动少、饮食改变、激素变化、会阴侧切或裂伤等有关。需要从生活习惯调整、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综合处理。
1. 生活习惯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适量增加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 1500 - 2000 毫升水。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避免久蹲厕所。
产后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产后瑜伽等,增强身体代谢。
2. 局部护理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清洁。
可以使用湿纸巾代替卫生纸,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每天进行肛门坐浴,水温适中,每次 15 - 20 分钟,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
3. 药物治疗
可以外用痔疮膏,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栓剂也是常用的药物,如太宁栓、普济痔疮栓等,能缓解内痔症状。
如果疼痛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但应注意哺乳期用药安全。
4. 手术治疗
如果痔疮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了痔核嵌顿、大出血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5.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产后痔疮多由气血亏虚、湿热下注等引起,可以通过中药坐浴、针灸等方法辅助治疗。但需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
产后痔疮需要综合治疗,产妇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肛肠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