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通常包括局部反应、全身反应、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异常以及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等。
1. 局部反应:常见的有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这通常是由于疫苗成分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的,一般在接种后的 1 - 3 天内出现,持续 2 - 3 天可自行缓解。例如,接种卡介苗后可能会在局部形成小脓包。
2. 全身反应:可能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一般较轻,持续 1 - 2 天可自行恢复。像流感疫苗接种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低热。
3.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呼吸急促、过敏性休克等。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立即就医处理。例如,对某些疫苗中的蛋白成分过敏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4. 免疫系统异常:极少数情况下,疫苗接种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5. 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如格林 - 巴利综合征等,虽然极其罕见,但仍需关注。
总体来说,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大多数是轻微且短暂的。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点观察一段时间,回家后若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疫苗接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