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时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膀胱癌、外伤等。
1. 泌尿系统感染:这是导致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起尿道炎、膀胱炎等炎症反应,刺激尿路黏膜,导致尿痛。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同时要多喝水,促进排尿,以冲洗尿道。
2. 尿路结石:结石在尿路中移动或嵌顿,损伤尿路黏膜,也会引起尿痛。常见的结石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喝水、多运动,配合药物排石,如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等。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治疗方法。
3. 前列腺炎:男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充血、肿胀,会压迫尿道,导致尿痛。可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等,以及服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以改善症状。
4. 膀胱癌:肿瘤侵犯尿路黏膜或阻塞尿路,也会引起尿痛,同时可能伴有血尿、尿频等症状。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5. 外伤:尿道受到外力损伤,如骑跨伤、器械损伤等,会引起尿痛。需要根据损伤的程度进行治疗,轻度损伤可通过休息、抗感染治疗恢复,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总之,排尿时疼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果尿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