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先天性心脏病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2025-02-17 23:26:52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包括多种类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母体疾病等有关。

1.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病。例如,21-三体综合征患儿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2. 环境因素: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某些药物(如沙利度胺、苯妥英钠等)、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3. 母体疾病:孕妇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可能影响胎儿心脏发育。

4. 妊娠早期不良习惯:孕妇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对胎儿心脏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5. 其他因素:高龄产妇、多胎妊娠等也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可能产生严重影响,但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许多患儿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一旦发现胎儿或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应及时在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说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