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踝撕脱性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剧烈运动、外伤等原因导致。它是指内踝部位的骨骼因肌肉、韧带的强力牵拉而发生断裂并撕脱。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踝关节活动受限等。
1. 发病原因:常见的原因有运动损伤,如打篮球、踢足球时突然的扭转;还有直接的暴力撞击,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另外,长期的慢性劳损也可能引发。
2. 症状表现:疼痛是主要症状,尤其是在活动或触碰时;肿胀明显,内踝周围会出现淤血和水肿;踝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无法正常屈伸和旋转。
3. 诊断方法: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观察肿胀、压痛的部位和程度;X 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位置和形态;CT 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判断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4. 治疗方式:对于轻度的撕脱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或支具固定、休息、抬高患肢等;如果骨折块较大、移位明显或伴有韧带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
5. 康复过程:在固定期间,可进行未受伤部位的肌肉收缩锻炼;拆除固定后,逐渐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恢复期间要注意饮食均衡,补充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
总之,内踝撕脱性骨折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康复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信心,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