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脚后跟疼痛可能是哪三种病?

2025-02-14 19:34:55

脚后跟疼痛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等引起的,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痛,如跟骨高压症、跟骨滑囊炎等。

1.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连接足跟与脚趾的坚韧组织。长期过度行走、跑步,或体重过重等,会导致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产生无菌性炎症。症状表现为足跟底部疼痛,尤其是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刚开始行走时疼痛明显。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超声波治疗)、使用足弓支撑垫、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

2.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长期受到压力和磨损,导致跟骨局部骨质增生形成的。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可引起疼痛。症状通常是足跟疼痛,站立或行走时加重。治疗上,轻度的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热敷、外用止痛膏(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消痛贴膏),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骨刺。

3. 跟腱炎: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足跟的肌腱。过度运动、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扁平足等,容易导致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和微小损伤,引发炎症。主要症状是足跟上方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治疗包括休息、冰敷、物理治疗(如冲击波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如依托考昔、美洛昔康),必要时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4. 跟骨高压症:跟骨内压力增高会导致疼痛。常见于长期站立、下肢静脉回流不畅的人群。表现为足跟深部的胀痛。治疗方法有减少站立时间、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跟骨钻孔减压术。

5. 跟骨滑囊炎:跟骨周围的滑囊受到反复摩擦或创伤,发生炎症。症状为足跟局部红肿、疼痛。治疗包括休息、避免摩擦、外用扶他林软膏、口服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活血止痛胶囊)等。

脚后跟疼痛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足跟,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过度劳累。

医生说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