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等方法,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等。
1. 血液检查:这是肝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ALT 和 AST 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受损;胆红素升高可能意味着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可能存在黄疸;白蛋白降低可能反映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弱。
2. 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质地、有无肿块等;CT 和 MRI 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细节结构,对于发现较小的病变或评估病变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3. 肝穿刺活检: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确定肝脏病变的性质时,会进行肝穿刺活检。通过取出少量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肝脏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4. 其他检查: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检查,用于排查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功能异常。
5. 肝功能检查前的准备:检查前需要空腹 8 - 12 小时,避免饮酒、剧烈运动和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
总之,肝功能检查的方法多样,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以准确评估肝脏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如果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