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反流性食管炎是怎样一种疾病

2025-02-06 20:57:31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食管清除能力下降、胃排空延迟、食管黏膜防御机制减弱等。

1.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下括约肌就像一道“阀门”,正常情况下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这道“阀门”出现松弛、压力降低等异常时,反流就容易发生。

2. 胃酸分泌过多:胃酸是胃内的消化液,但分泌过多会增加反流对食管黏膜的损伤风险。

3. 食管清除能力下降:食管自身的蠕动和唾液的冲洗有助于清除反流物,如果这种清除能力减弱,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造成损伤。

4. 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胃内压力升高,促使胃内容物反流。

5. 食管黏膜防御机制减弱:食管黏膜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如黏液层、上皮细胞等。当防御机制减弱时,更容易受到反流物的侵害。

总之,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其发生。患者通常会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确诊后应及时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医生说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