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精氨酸加压素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等。
1. 病因: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妊娠性尿崩症等。中枢性尿崩症多由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肾性尿崩症是由于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所致;妊娠性尿崩症与妊娠期间孕妇体内激素变化有关。
2. 症状:患者尿量明显增多,每日可达 4 - 10 升甚至更多,尿液颜色淡如清水。同时伴有极度口渴,大量饮水仍不能缓解。
3. 检查:常用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如尿比重、尿渗透压测定;血生化检查,了解血钠、血钾等水平;禁水加压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4.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多尿的疾病,如糖尿病、精神性烦渴等,综合判断是否为尿崩症。
5. 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替代治疗,如使用去氨加压素;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尿崩症的原发病进行治疗;限制水摄入等。
6. 预后: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提高。但部分患者可能因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总之,尿崩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