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多为良性,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和腺瘤性息肉等。其发病可能与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结石、胆固醇代谢紊乱、遗传因素、肥胖等有关。
1. 胆囊息肉的类型:胆固醇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是由于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炎性息肉与胆囊慢性炎症刺激相关;胆囊腺肌增生症是胆囊壁的增生性改变;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恶变风险。
2. 发病原因:胆囊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胆囊壁可引起息肉;胆囊结石摩擦胆囊黏膜也可能导致息肉形成;胆固醇代谢紊乱,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易形成胆固醇息肉;遗传因素在部分患者发病中起作用;肥胖会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病风险。
3. 症状表现: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厌油腻等症状。
4.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可明确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等。对于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基底部宽大的息肉,可能需要进一步行增强CT、磁共振等检查。
5. 治疗方法: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无明显症状的息肉,一般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或伴有明显症状,或息肉短期内迅速增大,恶变风险较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之,胆囊息肉虽然多数为良性,但仍需引起重视,定期进行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