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止痛、促进康复等作用与功效。
1. 疏通经络: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若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等。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使经络通畅,从而缓解症状。
2. 调和阴阳: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若因六淫外侵、七情内伤等因素导致阴阳失衡,就会引发疾病。针灸可以通过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
4. 止痛:针灸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其止痛机制可能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多种因素有关。
5. 促进康复:在疾病的康复阶段,针灸可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如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面瘫患者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等。
总之,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针灸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