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脚后跟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2025-01-28 05:17:21

脚后跟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等。

1. 足底筋膜炎:这是引起脚后跟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导致足底筋膜受到过度牵拉和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患者在晨起或休息后刚开始行走时疼痛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可有所减轻,但长时间活动后疼痛又会加重。治疗上,可通过休息、热敷、按摩、拉伸训练等缓解症状,疼痛严重时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也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2.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的形成通常与长期的足底筋膜牵拉、跟骨的退变等有关。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可引起疼痛,尤其是在站立和行走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如使用鞋垫分散压力、物理治疗等,若疼痛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手术切除骨刺。

3. 跟腱炎: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和磨损,容易发生炎症。患者在运动或活动后疼痛加剧,按压跟腱部位有明显压痛。治疗包括休息、冰敷、理疗、口服消炎镇痛药如塞来昔布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修复跟腱。

4. 跟骨滑囊炎:跟骨周围的滑囊受到反复摩擦和刺激,发生炎症反应,导致疼痛。治疗主要是休息、避免刺激、局部热敷、外用止痛药膏如扶他林软膏等,必要时可进行滑囊穿刺抽液并注入药物。

5. 跟骨高压症:跟骨内压力增高,引起疼痛。常见于长期站立、负重工作的人群。治疗方法有减少负重、物理治疗、钻孔减压术等。

脚后跟疼痛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单一因素引起,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医生说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