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长期弯腰劳动、久坐、外伤、遗传、年龄增长等。
1. 病因:长期弯腰劳动或久坐,会使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加速椎间盘退变;外伤可能直接导致纤维环破裂;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老化,含水量减少,弹性降低。
2. 症状:患者多表现为腰部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下肢可能出现麻木、无力,严重时影响行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3.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如 X 光、CT、磁共振成像 MRI 等)来明确诊断。
4. 治疗:症状较轻时,可采取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药物治疗(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甲钴胺等)。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椎间孔镜手术、椎间盘切除术等。
5. 预防: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久坐,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如游泳、小燕飞等。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但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注意预防,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