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其发生与颅内压增高密切相关。脑疝的病理机制复杂,包括脑组织移位、脑脊液循环障碍、血管受压等。应对措施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1. 病理机制
颅内压失衡:当颅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邻近分腔,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
脑组织移位:移位的脑组织挤压脑干、脑神经和血管,影响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受阻:脑疝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
血管受压:移位的脑组织压迫脑血管,引起脑缺血、缺氧,甚至脑梗死。
神经功能障碍:脑干受压可导致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枢功能紊乱。
2. 应对措施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手术治疗:如去骨瓣减压术、脑内血肿清除术等,去除颅内占位病变,缓解颅内高压。
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辅助呼吸。
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注或鼻饲给予营养,维持身体代谢需求。
预防并发症: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脑疝是一种危急重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