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原因包括营养代谢障碍、中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等。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病因:
营养代谢障碍:如维生素 B 缺乏、糖尿病等,可影响神经的营养供应。
中毒:长期接触铅、汞、砷等重金属,或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等,可能导致中毒性末梢神经炎。
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可累及周围神经。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反应可损伤神经。
遗传:部分遗传性疾病可出现末梢神经炎,如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
2.症状:
感觉异常:肢体远端出现麻木、疼痛、烧灼感、蚁走感等。
运动障碍: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苍白、发凉、出汗异常等。
3.诊断:
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症状、发病诱因、既往病史等,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糖、维生素 B 水平、免疫指标、毒物检测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有助于明确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部位。
4.治疗:
去除病因:如控制血糖、停止接触毒物、治疗感染等。
药物治疗: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₁、腺苷钴胺等;疼痛明显时可使用止痛药物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
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热敷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5.预防: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末梢神经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但如果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残疾。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