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查中粪便的有效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检查项目、保存条件、送检时间、样本采集方式以及患者自身状况等。
1.检查项目:不同的粪便检查项目对样本新鲜度要求不同。例如,粪便常规检查一般要求在 1 小时内送检;粪便潜血试验可在 2 小时内送检;而粪便细菌培养则要求在半小时内送检。
2.保存条件:如果无法及时送检,需要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在常温下,粪便样本容易变质,影响检查结果。若置于 2 - 8℃的冰箱中保存,可适当延长有效时间,但也不宜超过 24 小时。
3.送检时间:送检时间越短,粪便样本的有效性越高。通常来说,尽量在采集后 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进行检测。
4.样本采集方式:正确的采集方法能保证样本的质量和有效性。应使用干净、干燥的容器采集,避免混入尿液、水等杂质。
5.患者自身状况:某些患者的粪便可能由于疾病原因,本身就容易发生变化,这也会影响有效时间。比如患有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的患者。
总之,为了确保粪便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按照医生或检验人员的要求及时、正确地采集和送检粪便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