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的药物有中枢性镇咳药、外周性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抗感染药等。
1.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但具有成瘾性,需严格按医嘱使用。右美沙芬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成瘾性,较为常用。喷托维林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2.外周性镇咳药:那可丁、苯丙哌林。那可丁为阿片所含的异喹啉类生物碱,通过抑制肺牵张反射、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发挥镇咳作用。苯丙哌林可抑制咳嗽中枢和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镇咳作用。
3.祛痰药:氨溴索、溴己新、氯化铵。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溴己新可使痰液中的酸性黏多糖纤维断裂,降低痰液黏稠度。氯化铵能刺激胃黏膜迷走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4.平喘药:沙丁胺醇、茶碱。沙丁胺醇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咳嗽伴有喘息的症状。茶碱具有平喘、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
5.抗感染药: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如果咳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使用这些抗感染药物可消除炎症,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咳嗽的病因多样,用药需根据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