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是一种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性介入治疗、非血管性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等。
1.血管性介入治疗:通过血管穿刺,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血管,对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在治疗冠心病时,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时,可行脑血管造影和动脉溶栓术。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2.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针对非血管管腔的疾病,如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经皮胃造瘘术用于解决进食困难。
3.神经介入治疗: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送至动脉瘤内,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
4.肿瘤介入治疗: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射频消融术,利用射频电流使肿瘤组织产生高温,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常见药物有顺铂、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等。
5.心血管介入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脏射频消融术,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介入治疗方法多样,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由专业医生制定。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