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能由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引起,常见的有牙龈炎、牙周炎、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
1.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牙龈发生炎症,导致牙龈红肿、脆弱,容易出血。治疗上主要通过洁治术清除牙石,局部应用 1%~3%过氧化氢溶液、0.12%~0.2%氯己定或碘制剂等。
2.牙周炎:是一种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会造成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出现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症状。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必要时进行牙周手术。
3.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这类疾病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白血病可能需要化疗、骨髓移植等。
4.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 C 缺乏,会使牙龈组织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补充维生素 C 通常能改善症状。
5.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微循环,导致牙龈炎症加重,容易出血。控制血糖是关键,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
牙龈出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果经常出现牙龈出血,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