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1.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可能由遗传、环境压力、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引起。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2.焦虑症:常出现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跳加速等症状。其成因可能与遗传、心理压力、神经生物学因素有关。治疗方式有放松训练、心理疏导,药物方面可使用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等。
3.强迫症: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治疗上可采取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药物有氟伏沙明、氯米帕明、舍曲林等。
4.社交恐惧症: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恐惧和焦虑。病因包括遗传因素、不良的社交经历等。治疗包括社交技能训练、系统脱敏疗法,药物可选择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5.双相情感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治疗通常采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药物有锂盐、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
青少年心理疾病需要引起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家长和老师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提供支持和帮助,如有需要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