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1.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自罪等。其发病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心理社会因素等相关。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2.焦虑症:常出现过度担心、紧张、不安等症状。可能由遗传、环境压力、神经生物学因素引起。治疗方式有放松训练、心理教育,药物可选择艾司唑仑、劳拉西泮、丁螺环酮等。
3.强迫症: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病因可能涉及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因素等。治疗包括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药物如氟伏沙明、氯米帕明等。
4.社交恐惧症:在社交场合感到极度恐惧和焦虑。可能与遗传、早期经历、社交技能缺乏有关。治疗包括社交技能训练、系统脱敏疗法,药物可用阿普唑仑、普萘洛尔等。
5.双相情感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发病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环境因素等有关。治疗包括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盐等,以及心理治疗。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疾病可能对其成长产生较大影响。家长和老师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