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采集的血液保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保存条件、检测项目、抗凝剂种类、血液样本类型、环境温度等。
1. 保存条件:血常规血液样本通常在 2 - 8℃的冷藏环境中可保存 1 - 2 天。若在 - 20℃以下的冷冻环境中,保存时间能延长,但可能影响部分检测结果。
2. 检测项目:不同检测项目对血液保存时间要求不同。例如,白细胞分类计数一般要求在采集后 6 小时内完成检测。
3. 抗凝剂种类:常用的抗凝剂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能较好地保持血液细胞形态,在合适条件下可保存相对较长时间;而肝素抗凝的血液保存时间可能较短。
4. 血液样本类型:全血样本保存时间相对较短,而血浆或血清样本保存时间可能略长。
5. 环境温度:高温会加速血液成分的变化,导致保存时间缩短;低温则能适当延长保存时间,但过度低温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总之,为保证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液样本应尽快送检和检测。若无法及时检测,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保存条件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