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可能会引起出血、感染、疼痛、损伤邻牙及神经,还可能导致干槽症等。
1. 出血:拔牙后创口会有少量渗血,一般在 30 分钟内可形成血凝块止血。但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或者拔牙前未控制好高血压,可能导致出血不止。
2. 感染:拔牙后如果口腔卫生不佳,细菌容易侵入创口引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常见的感染包括牙槽脓肿、颌周蜂窝织炎等。
3. 疼痛:拔牙后创口周围组织会受到一定的创伤,引起疼痛。通常在术后 1 - 2 天较为明显,之后逐渐减轻。若疼痛剧烈,可能是发生了干槽症或感染。
4. 损伤邻牙:在拔牙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邻牙造成损伤,如松动、牙釉质损伤等。
5. 损伤神经:拔牙时,尤其是拔除下颌智齿时,可能会损伤下牙槽神经,导致下唇麻木、感觉异常等。
6. 干槽症:多发生于拔牙后 2 - 3 天,表现为创口剧烈疼痛,并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
总之,拔牙虽然是常见的口腔科治疗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危害。在拔牙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口腔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拔牙后,患者也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口腔卫生,以减少危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