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单纯疱疹

• 英文名称:herpes simplex, HS

• 俗称

•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皮肤病科

• 常见症状:口腔溃疡,色素沉着,皮肤瘙痒,水泡,高热,淋巴结肿大,红斑,疱疹

• 传染性:传染性

• 患病部位:皮肤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单纯疱疹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单纯疱疹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人类HSV系DNA类病毒,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型:即HSV-Ⅰ和HSV-Ⅱ。HSV-Ⅰ主要侵犯面、脑及腰以上部位,HSV-Ⅱ主要侵犯生殖器及腰以下部位。正常人可作为病毒携带者。人是单纯疱疹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70%~90%的成人皆曾感染过HSV-Ⅰ。病毒经过口腔、呼吸道、生殖器以及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黏膜、血液、唾液、神经组织及多数器官内。当某些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日晒、情绪激动、胃肠功能紊乱、药物过敏、过度疲劳、机械性刺激以及月经、妊娠等均促成本病发生,可经血行或神经通路播散。

• 环境因素

  单纯疱疹是传染病,可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感染易感者的疾病。单纯疱疹虽然是传染病,但是对健康人传染性较小,有限制性,不造成流行。具体原因如下:

  人类HSV系DNA类病毒,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型:即HSV-Ⅰ和HSV-Ⅱ。HSV-Ⅰ主要侵犯面、脑及腰以上部位,HSV-Ⅱ主要侵犯生殖器及腰以下部位。正常人可作为病毒携带者。人是单纯疱疹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70%~90%的成人皆曾感染过HSV-Ⅰ。病毒经过口腔、呼吸道、生殖器以及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黏膜、血液、唾液、神经组织及多数器官内。当某些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日晒、情绪激动、胃肠功能紊乱、药物过敏、过度疲劳、机械性刺激以及月经、妊娠等均促成本病发生,可经血行或神经通路播散。

症状

• 口腔溃疡,色素沉着,皮肤瘙痒,水泡,高热,淋巴结肿大,红斑,疱疹

  1.根据发病情况分为:

  初发性疱疹和复发性疱疹

  1.1.初发性疱疹:潜伏期为1~26日,平均6—8日。发病前可有前驱症状,如针剌感或瘙痒感等局部感觉异常。除少数全身播散性感染或疱疹性脑炎患者病情严重外,单纯疱疹大多呈局部皮肤黏膜的疱疹糜烂性损害伴有明显疼痛感。在红斑基底上出现饱满的小水疱,每簇水疱大小不等,约O.5—1.5 cm.可连成片状。这些水疱持续数日,后逐渐变千,形成淡黄色的薄痂。初发性疱疹皮肤黏膜损害常需2—3周愈合,单个疱疹病损常能完全愈合。初发性疱疹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往往比复发性疱疹明显,持续时间也更长。

  1.2.复发性疱疹:初发性疱疹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后,病毒仍能长期蛰伏于体内,可因发热、紫外线照晒、风吹、月经、创伤。情绪紧张、胃肠功能先词、劳累以及免疫抑制等激惹因素而活化,表现为复拄性疱疹。并常反复发作。其诱发机制不明,复发症状一般较原发症状轻。复发性疱痊患者的病损大多可于l周内消失。同一部位的复发病损,可引起局部的萎缩和瘢痕形成。

  2.按照疱疹病损部位:

  可有如下不同的临床表现类型。

  2.1.皮肤痘疹(cutaneous herpes):多见于复发性疱疹或成人初发性疱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尤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以唇缘、口角、鼻孔周围多见,故也称为“唇疱疹”。皮肤疱疹起病时,局部发痒,继而灼热或刺痛,充血发红,出现米粒大的水疱,数个或十数个成簇;水疱彼此并不融合,但可同时出现多簇水疱群。水疱壁薄,疱液清亮.短期内自行溃破、糜烂。初发性疱疹患者,尤其病毒在皮肤明显外伤处侵入而发生的外伤性应肤疱疹.发病期间常伴发局部淋巴结炎及发热.有的可达39~40℃,但大多病情不重。2~10日后病损皮肤逐渐干燥结痂,除局部可能短暂存在色素沉着外,一般不会遗留瘢痕。整个病程约2—3周

  2.2.口腔疱疹(ora1 herpes):典型病变为急性牙龈口腔炎,疱疹和溃疡出现在口腔黏膜、舌部、齿龈、咽部,甚可延忡至食道。患者局部疼痛、拒食、流涎.可伴发热及颌下淋巴结或颈淋巴结肿大。进食和饮水困难可导致脱水。感染一般可持续10一14日,症状好转之后病毒可移至半月神经节潜伏,并且可在发热.应激反应或接受免疫抑制剂等诱发因素的刺激下再活化,引起复发。原发口腔疱疹常由HSV-1亚型感染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小儿时期原发感染中最常见病型,多见于颊内、口属或牙龈,也可侵及口唇周围皮肤。局部先呈充血,随即出现圆形滤泡,直径约2mm,迅速破溃后成浅表溃疡,其上覆盖灰黄色渗出物。有时涉及舌和软腭,可出现颌下及颈前淋巴结肿大、压痛。病儿表现烦躁和拒食,可伴高热,体温高达39~40℃。在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病儿,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疼痛2~4天缓解,病程约4~9天自愈。也可见于成人,但主要是由HSV_2亚型通过口腔生殖器接触而感染,尤好发生于有口-生殖器性交行为者。

  2.3.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及疱疹性直肠炎:接触后4—7日可发生初期病变,病变为疼痛程度不一的成簇的小疱疹糜烂,形成表浅的带有红晕的环形溃疡,溃疡可相互融合,也可发生点状或片状糜烂。病变可发生于生殖器、会阴,及外阴部周围的大腿和臀部皮肤。男性患者多发生在龟头、包皮、阴茎干等处.亦可累及阴囊;前列腺炎、膀胱炎则少见。女性患者则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宫颈,亦可波及尿道。一般而青,倘若损害仅局限于宫颈,患者症状可不明显,疱疹性宫颈炎可仅表现白带增多,甚至无症状;但外阴部疱疹损害常常导致显著的局部及全身症状,如局部疼痛、感觉异常、尿路刺激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生殖器疱疹患者的肛门直肠也可受累.尤见于有肛交史者,又称疱疹性直肠炎。由于部位特殊,易夹杂化脓性继发性感染,故痘疹性直肠炎症状多较重,患者有肛门直肠痛,里急后重、发热、腹般沟淋巴结炎。严重的生殖器疱瘴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或骶神经根脊髓炎,后者可导致神经痛,反射性尿潴留、便秘等;或患者因疼痛而畏惧排便,导致便秘及排尿困难。查体可见肛周溃疡,有的患者虽肛门外观未见异常,但直肠镜检可发现直肠近端黏膜疱疹、脓疱疹或弥漫性糜烂损害。与其他部位皮肤黏膜疱疹帽比,生殖器疱疹的病程较长,仞发患者可达3—6周,且生殖器疱疹的复发更为常见。由于外阴部的解剖特点,部分患者溃疡面愈合后可能导致阴唇粘连、尿道狭窄等后遗症。孕妇罹患生殖器疱疹时还可能导致流产、早产或新生儿疱疹感染。有研究认为,在宫颈癌等癌症的发生机制中,虽然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更为重要,但仍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存在某种相关关系。生殖器和肛门直肠区皮肤黏膜的感染主要由HSV-2亚型感染所致,但也有少数可由HSV一1亚型感染所致。这是发达国家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性传播疾病。因病毒可慢性感染骶骨神经节,该区的病毒可被激活而再感染皮肤。

  2.4.眼疱疹(ocular herpes):主要表现为疱疹性角膜炎,或伴发结膜炎;大多为单侧性,常伴患侧眼睑疱疹或水肿。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受损角膜有树枝状溃疡,可导致角膜并孔、虹膜睫状体炎,或前房积脓,眼睑红肿,出现小水泡。波及角膜时出现树状的溃疡及耳前淋巴结肿大。轻者2周内恢复,角膜受损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原发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结膜炎.可伴有水疱性睑缘炎。复发感染常表现为上皮性角膜炎.其特征为角膜上皮呈树枝状病变,与树叶的叶脉相似。末端呈球形。反复发作后可引起角膜知觉减退或消失,甚至导致角膜溃疡和永久性角膜瘢痕形成。

  2.5.湿疹样疱疹(eczema herpeticum):系原有慢性湿疹、皮炎等慢性皮肤病的患者,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并发症后所致,易误诊为原有湿疹的加重,湿疹样疱疹是一种水痘样疹(varieolliform erap.tion),初期表现为皮肤小水疱,但以后可融合、出血,或转为脓癌,有的疱中央可有脐窝;伴局部琳巴结肿大及发热;可因继发细茼感染,或因发生病毒血行播散,累及脑组织或其他重要脏器而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病死率可达10%-50%。在婴儿湿疹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其典型症状为急性高热起病,烦躁不安,继以局部分批出现疱疹和脓疱疹,数日内疱疹破裂,结痂。

  2.6.疱疹性甲沟炎(hcrpetic paronychia):疱疹病变发生于末端指节,导致末端指(趾)骨肿胀、红斑样病变,并深入至甲床形成蜂房样坏死;故局部疼痛剧烈,呈跳痛样,可伴腋下淋巴结肿大,病程7—10日。主要是由HSV通过破损皮肤而感染,最常见于经常裸手接触疱疹患者的医护人员(尤其护士及牙科医生)。

  2.7.单纯疱疹病毒性胸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phalilis,HSE):无论初发性或是复发性疱疹感染,均可能导致疱疹性脑炎。疱疹性脑炎主要累及颞叶和脑干,常形成出血性坏死灶。以颞叶症状为重;可先损及一侧,随后延及对侧,并波及肺膜。本病克以是病毒血症的后果,但常系疱疹病毒经鼻咽部沿嗅神经直接侵入脑部所致。故患者多无病毒血症过程,脑脊液中亦难以检出病毒.且仪约1/4的疱疹性脑炎患者伴有唇疱疹出现,临床诊断有时颇感困难。患者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谵妄、惊厥、昏迷;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视锥细胞束征、感觉缺失、视乳头水肿;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外观清亮。蛋白中度增高.糖量正常或偏低.白细胞数中度增高.多在0.4 x109/L以下,以淋巴细胞为主.早期也可多为中性粒细胞;脑电图及脑核素扫描提示颞叶等心局限性损害,或呈脑组织弥漫性病变。CT和MR影像学检查可见本病首先累及单侧或双侧颞叶,与豆状桉外缘之间分界清楚为其特征性表现,部分病例可向额叶和枕叶发展。CT平扫为低密度;MR影像具有艮Tl和妊T2的特点.在髓加权图表现为高信号,不增强或线状增强,个别可呈环状增强;病变严重者可有轻度占位效应,病变区内可见小灶状出血。疱疹性脑炎患者约有2/3死干起病后2周内,幸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8.脑膜脑炎:较少见,轻者类似肠道病毒所致的无菌性脑膜炎,重者出现言语困难、共济失调等神经功能障碍,少数可见惊厥及偏瘫。

  2.9.全身播散性疱疹感染(disseminated HSV infections):患者多为新生儿,但亦可发生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抑制者(例如艾滋病病人或器官移植患者)。新生儿全身性疱疹感染可表现为发热、黄疸、呼吸困难。肝脾肿大、出血倾向、抽摘、昏谜。临床表现严重.可致暴发性肝炎,或呈慢性化过程。在此类患儿中,有1/3并无皮肤疱疹损害,故可能周而被误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或其他疾病,病死率可高达95%,幸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3.特殊的单纯疱疹感染:

  3.1.孕妇单纯疱疹感染:HSV感染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或者由血液将HSV传播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国内邓东锐等报道.妊娠期HSV感染较常见,孕期HSV-1亚型和HSV-2亚型感染率分别为85.27%,47.69%。HSV宫内感染率为4.24%。HSV-2亚型感染与流(早)产、畸形等异常孕产史关系密切。

  3.2.新生儿疱疹感染:一般源于患生殖器疱疹的母亲,故新生儿疱疹感染主要HSV-2亚型感染所致。新生儿疱疹感染主要发生于围产期.大多系在患母阴道娩出过程中受染;或在母亲妊娠期感染疱疹后,病毒经宫颈上行进入宫腔,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的胎儿可早产,或出生时呈各种形式的先天畸形,或出生后身体、智力发育障碍,即所谓“TORCH”综合征(详见“r凡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感染疱疹病毒后.可呈无症状隐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多数在出生后4~7日出现发热,咳嗽,口.腔、皮肤出现疱疹。重者伴发呼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惊厥,意识障碍等。本病因险,预后差,常在出生后9~12日死亡。

  3.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感染性腰腿痛综合征”: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后,该病毒能长期甚至终身以慢性低水平感染的方式潜伏于机体各种神经节,包括脊神经节、脑种经节以及自主神经节中。可引起腰腿痛、肩颈痛、偏头痛、眩晕、耳鸣、听力下降、视力减退、心悸、失眠、多梦、精神紧张、易于疲劳、烦躁或抑郁等一系列症状,被称之为“感染性腰腿痛综合征”。这种疾病除有腰腿痛或肩颈痛外,常伴有反复发作的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这一单纯疱疹感染特有的表现。干正治等根据对1000例腰雎捕患者的统计分析,认为本病约占腰腿痛患者总数的1/3。这一新的诊断概念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在病毒学、神经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近20年来研究和成果的有力支持。这一概念不仅使一些疑难腰腿痛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获得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改变了骨科原有的一些有关腰腿痛疾病的诊断名称.

  3.4.HSV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在生殖器单纯疱疹患者人群中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此类患者合并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包括HIV感染)的几率较高。其部分原因在于HSV感染造成的生殖器皮肤黏膜糜烂损害,增加了其他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入侵机会。基于明显的原因,HIV感染者中的HSV感染率也高于一般人群。由于感染HIV后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不仅导致疱疹复发宰较高,而且疱疹病情也较重,常表现为面部、外阴部皮肤黏膜的持久性、破坏性损害。甚至毁形。HIV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细胞介导免疫抑制的病人,长期或进行性的疱疹病变可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因此,对于有频繁复发或不能愈合的疱疹患者,需要检查是否有HIV感染。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1.实验室检查:

  1.1.免疫学检测

  1.1.1.抗原检测:用免疫酶方法(EIA)、免疫荧光法(1FA)及乳胶凝集试验等方法可进行HSV的抗原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病毒鉴定。

  1.1.2.抗体检测:HSV—l亚型和HSV-2亚型的抗体检测是临床上最常用的HSV感染检测方法,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常用的是以ELIsA法检测抗HSV糖蛋白gG的抗体,抗HSV gG-IgM抗体阳性握示有现症感染,抗HSVgG-IgG抗体阳性提示曾有HSV感染。

  1.2.核酸检测

  1.2.1.PER检测:PCR技术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在数小时内做出检测报告,但易产生假阳性,且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试剂,在基层医院尚未广泛采用。应注意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污染,必要时加做确认实验例如桉酸分子杂交,甚至限制酶酶切分析,以排除PCR技术所可能导致的佃阳性反应。

  1.2.2.核酸分子杂交:DNA探针作为一种HSV检测手段具有先进性和准确性,虽然其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相对较低.需要的实验条件及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测。

  1.3.病理检查 将疱疹液、皮肤黏膜病灶刮取物或活检组织用荧光素标记或酶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可快速检测细胞内HSV特异性抗原。此外,病损处刮片的细胞学检查或病理组织活检可查见多核巨细胞及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可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不能仅以此作为确诊的依据。

  1.4.病毒分离培养 分离病毒进行细胞培养HSV是实验室诊断HSV感染的金标准。也是较为敏感的检测方法,并可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进行HSV-l、HSV-2的分型。HSV易于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并能产生可见的细胞病变;故可用棉拭子在病损处采样或采集脑脊液等体掖标本接种细胞,培养分离病毒作出诊断;但由于细胞培养费时、费事,其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故难以在临床普遍推广,而多用于实验研究。

  1.4.1.疱液涂片检查 取新鲜水疱疱底的疱液做涂片,可见一个或数个核的气球状细胞及嗜伊红性核内包涵体。

  1.4.2.血清学检测: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对原发性单纯疱疹的患者,对诊断有帮助。土要用于回顾性诊断原发性感染.用于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回顾性诊断。

  1.4.3.分子生物学检测: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对病毒DNA或基因进行检测。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HSV—DNA,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当于免疫荧光试验。使用商品化的生物素标记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临床标本中HS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成人及新生儿癌疹性脑膜炎的首选实验室诊断方法。PCR较病毒培养法及脑脊液HSV抗体检测更为敏感。

  2.诊断和鉴别诊断:

  2.1.诊断 凡体表部位具有典型疱疹损害者诊断不难;对损害仅存在于腔道深处,如生殖道、呼吸道、直肠的患者,倘疏于全面仔细的体检,则有可能误诊;对仅系内脏疱疹损害,而身体浅表等易暴露部局限性损害,或呈脑组织弥漫性病变,CT和MR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有额、颞叶的软化灶;⑦双份血清和脑脊液HSV抗体检查有显著变化趋势;⑧病原学检查阳性,如PCR检测脑脊液提示有HSV感染等。通常有前5项改变即可诊断,有后3项更支持诊断。但应注意的是,流行病学资料有时并不一定能收集到。例如,在部分新生儿HSV感染者的生母中.并无单纯疱疹发病史或明确的接触史,从而给临床诊断造成很大困难。此类疑难病例的确诊有赖于采集临床标本,甚至活组织检查,以搜索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存在的证据。疑新生儿及患有宫内HSV感染者,血清(可采脐血或足跟血标本)IgM型HSV抗体检测阳性即可确诊。

  由于成年人群中有很高的HSV抗体检出率,大多获自隐性感染,且抗体的存在尚不能完全保护机体免受疱疹病毒的重复感染,故对于成人疑难病例.HSV抗体检测阴性有助于排除单纯疱疹(倘若存在免疫应答功能缺陷者即不在此例):而HSV抗体检测阳性则对临床诊断帮助不大,此时必须搜索单纯疱疹病毒在患者体内存在的直接证据,例如采用免疫荧光拉术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蛋白,采用原位杂交或PCR技术检测单纯疱疹病毒基因成分等。确诊可依据病毒培养,血清转换.血清中相应血清型抗体滴度升高(原发感染)及活检结果。

  2.2.鉴别诊断

  2.2.1.带状疱疹:体表部位的单纯疱彦应注意与带状疱疹鉴别。带状疱疹通常疼痛较剧烈,疱疹面积较广泛且沿皮区分布,很少复发。此外应与水痘。疱疹样皮眭病特别是疱疹样皮炎和药物性皮疹鉴别。

  2.2.2.生殖器疱疹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生殖器溃疡鉴别。

  2.2.3.原发性单纯疱疹可导致疱痔性龈口炎,当初起为局限性病灶时,可与阿弗他口炎相似.但原发性疱疹常侵及附着龈和其他组织.而阿弗他口炎不会侵及附着龈。

  2.2.4.诊断单纯疱疹性脑炎需排除其他病毒性脑炎如乙型病毒脑炎、腮腺炎病毒脑炎、麻疹病毒脑炎等,同时也应注意排除脑脓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恶性肿瘤等疾病。

治疗

• 一般治疗

  1.一般治疗:

  1.1.止痛治疗:可局部麻醉剂(如0.5%达可洛宁液或2%一20%苯佐卡因软膏)直接涂布进行局部止痛。皮肤黏膜疱疹部位疼痛显著或有明显的掼烂不能使用局部麻醉剂时,也可采用全身止痛,如口服乙酰氢基酚或肠涪阿司匹林。

  1.2.生殖器疱疹患病期间应禁止性生活。

  1.3.对某些患者而言.应与易感人群实行必要的隔离(详见预防)。

  1.4.对于重症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2.抗感染治疗:主要是抗HSV治疗,合并有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小范围浅表处皮肤黏膜的单纯疱疹病损可仅局部抗感染治疗;对症状较重,尤其重要脏器受累的患者则应给予全身性抗感染治疗。

  2.1.局部用药:局限性时浅表疱疹病损可以采用如3%阿昔洛韦软膏、或0.5%碘苷(疱疹净,idox.uridine)软膏涂搽患部。疑有细苗性感染者,可外用金霉素或新霉素软膏。中药藤黄系藤黄科植物分泌的一种干燥胶质树脂。具有抗疱疹病毒、抗菌消炎、止痛收敛等作用。据报告,以30%藤黄酊剂每天1-2次外搽患部,对于生殖器疱疹的浅表处病损有较好的疔效。病损面积较大者也可外用3%硼酸溶液湿敷局部。

  2.1.1.眼疱疹:0.1%阿昔洛韦(ACV)眼液、0.1%酞丁胺(ftibamzone)眼液滴眼,涂以3%阿糖腺苷(Ara-A)软膏或0.5%疱疹净眼膏,每3~4h 1次。或者滴入0.1%疱疹净溶液,每次1-2滴,白天1-2h 1次;夜间2~3h 1次。7~10日为1个疗程。用1%三氟胸腺嘧啶核苷(TFT)滴眼,效果更佳。

  2.1.2.皮损处以5%阿昔洛韦霜、3%酞丁胺霜外用,5%疱疹净溶于100%二甲基砜擦洗,每日洗2次,连用4~5日。

  2.2.全身用药

  2.2.1.抗病毒药物:对局部用药难于奏效者或病情较重者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应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全身性用药。给予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严重初发感染的病毒扩散和症状,减少复发病例的病毒扩散和症状,治愈免疫受损病人的慢性感染.预防性应用时可降低复发率。但即使早期治疗初发感染,也不能完全阻止隐伏期感染或预防复发。口服抗病毒药物:反复发作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ictovir)每次200mg,每日5次,共7日;也可口服盐酸万乃洛韦(valacyclovir)每次500mg,每日2次,共7日。万乃洛韦是阿昔济韦的L-缬氨酰酯。口服后能迅速被吸收,在体内转变为阿昔洛韦。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4倍;园此,同等疗效下可降低药物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泛昔洛韦也可用于HSV—l和HSV_2感染的治疗。治疗牛殖器疱疹时,口服泛昔洛韦每次250mg,每日3次,共7日;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则口服每次125mg,每日2次:也可用于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每次250mg,每日2次,连用4个月。

  静脉用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特别是单纯疱瘴病毒性脑炎患者,应予以静脉用抗病毒药物。可静脉滴注阿昔洛韦5mg/kg、每8小时1次,共5~7日。用药期间应多饮水,或在必要时予以静脉补液.以避免阿昔洛韦在肾小管内析出结晶,导致肾损害。对于较重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干扰素。对HIV感染伴有耐阿昔洛韦单纯疱疹感染的患者,可选用膦甲酸(PFA)静脉滴汁,40mg/kg每8一12小时1次,连用10 日。

  2.2.2.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对单纯疱疹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使用,如左旋咪唑每次50mg,一日3次,每两周内连服3日为一疗程,常需连服数月,也可使用转移因子、胸腺肽等。

  3.手术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特点是每次复发多在同一部位,尤其多在阴茎包皮处。对固定在阴茎包皮处反复发作疱疹的患者,可以试行包皮环切术控制或减少其复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如出现颅内压进行性增高、脑疝形成,应实施手术减压治疗.同时还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脑组织,防止感染和炎症反应的扩散。

  4.激素治疗:对病情较重者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尚存在争议。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水肿,对改善病情亦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因此有学者认为使用此类药物后可能导致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用药

局部用药:3%阿昔洛韦软膏、或0.5%碘苷(疱疹净,idox.uridine)软膏涂搽患部,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ictovir)每次200mg,每日5次,共7日;万乃洛韦(valacyclovir)每次500mg,每日2次,共7日。左旋咪唑:每次50mg,一日3次,每两周内连服3日为一疗程,常需连服数月。

饮食

• 饮食保健

  药膳食疗

  1.油菜解毒蛋:

  [原料]菜油30 g,鸡蛋1个,酒适量。

  [制法]将锅烧热,倒入菜油烧热,打入鸡蛋1个,油煎成饼(荷包蛋)。

  [功效]解毒、活血、补虚。适用于毒疮,已出脓或脓未成者均有效。

  [服法]吃蛋、喝酒,微醉出汗,痛即止。疮毒在上身餐后服,在下身食前服,最凶症每日服之,止痛暗消,有头出脓者,食之止痛收口,1次服2个蛋更妙。

  2.土黄芪炖鸡:

  [原料]土黄芪30 g,鸡1只(约500 g)。

  [制法]将鸡杀后,去头、爪子、内脏,与土黄芪加水适量共炖2小时。

  [功效]益气补虚,托疮毒。适用于疮肿不易外透者。

  [服法]吃肉喝汤,每服适量,半个月为1疗程。

  3.陈皮黄芪粥:

  [原料]生黄芪、粳米各60 g,陈皮末1 g。

  [制法]先将生黄芪洗干净入锅内。加水煎30~40分钟,弃渣取汁,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同生黄芪汁入锅内,加适量水,少许红糖煮粥,先以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待粥熟时,调入陈皮末,稍煮沸即可食用。

  [功效]补气、健脾、养胃、利水消肿。适用于疮疡久溃不收口及一切气血不和的病症。

  [服法]1次温热服食之。

  4.拌葵菜饮:

  [原料]葵菜(煮烂)、大蒜各适量。

  [制法]将上述两味研细拌匀,加少许味精及醋。

  [功效]解毒散郁。适用于伤寒时行热毒发疮,皆带白浆,随没随生者。

  [服法]1次尽食之。

  5.双花粥:

  [原料]金银花(双花)、粳米各30 g。

  [制法]先将金银花放锅中,加水适量,煮沸15分钟,滤取药汁300 mL,备用,再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对入药汁,以文火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疮疡,咽喉肿痛,风热感冒,亦可用于夏令时预防中暑用。

  [服法]1剂/d,分早、晚温服之,10日为1疗程。夏令食之尤为适宜。

  6.土茯苓炖乌龟汤:

  [原料]土茯苓50 g,乌龟1只,葱白2段,精盐少许。

  [制法]先将土茯苓煎煮1小时,把乌龟杀后,-除去头、脚及内脏,洗干净,连龟甲并入土茯苓中,再煎熬3小时,然后加入葱白和精盐,煮至龟肉熟烂即成。

  [功效]养阴补血,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适用于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所致的恶疮痈肿,慢性湿疹,牛皮癣。

  [服法]吃龟肉饮汤,2次/d。每只乌龟用2日,连用3~4只龟即可。

  7.葱炖猪蹄汤:

  [原料]猪蹄6只,葱白60 g,精盐适量。

  [制法]先将猪蹄去掉蹄甲,拔去毛桩并洗净,用刀在猪蹄上纵向划数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再加葱段,精盐适量,以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炖至肉离骨时即可。

  [功效]补血、消肿、托疮。适用于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所致的疮疡肿痛,或患疮疡日久不愈患者。

  [服法]2次/d,早、晚分吃猪蹄1只,饮汤适量,10日为1疗程,连用2~3疗程,疗程间隔3~4日。

  8.香椿鱼羹:

  [原料]鲜香椿叶250 g,面粉适量,精盐少许,菜油400 g。

  [制法]将鲜香椿叶洗干净,切碎,加入面粉,精盐和水适量,调成稀糊,锅内放菜油。烧六成热时,把调好的稀糊慢慢倒入锅内,成条索状,形似小鱼,故名香椿鱼,炸成焦黄色,捞出,即可食用。

  [功效]止血止痛,清热利湿,利尿解毒。适用于疮疡疖肿,以及泌尿系统感染、肠炎腹泻等症。

  [服法]1剂/d,代早餐用,连用10~15日。

  9.姜黄腱子羹:

  [原料]熟羊腱子肉500 g,豆粉、面粉各50 g,姜汁、黄酒各15 g,米醋10 g,精盐少许,栀子末6 g,植物油200 g。

  [制法]将腱子肉切成条,豆粉、面粉、姜汁、黄酒、米醋、栀子末、精盐共和匀,与肉条拌匀,将植物油倒入炒锅内,烧沸,放入肉条,煎炸至熟,取出放入盘中即可食用。

  [功效]益肾健脾。适用于肾虚腰腿酸痛无力,阴疮久不收口。

  [服法]分2次空腹食之。

  10.牛蒡粳米粥:

  [原料]鲜牛蒡根3茎,粳米120 g,生干地黄60 g。

  [制法]将牛蒡根洗干净,煮烂,于盆中研细,去筋丝。用药汁加水与米煮粥,咸淡适宜,再将地黄研末,以水糊丸,丸重15 g。

  [功效]养血、清热、解毒。适用于疮肿。

  [服法]服粥l碗,食讫,含地黄丸1丸。

  11.时气大效方:

  [原料]葡萄干(生)30 g,黄酒适量。

  [制法]将葡萄干研成细末即可。

  [功效]补气血、解毒、发表。适用于时气或疮疹发不出。

  [服法]每服3~6 g,用温酒或米汤饮词下,大效。

  12.菱角糯米粥:

  [原料]菱角500 g,糯米、红糖各100 g。

  [制法]先将菱角放锅中煮熟,去壳取肉,切碎备用。再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米烂时,倒入菱角肉,同煮至粥成即可。食前加红糖。

  [功效]健脾益气,除湿排脓。适用于湿邪内蕴,外发肌肤所致的脓疱病。

  [服法]1剂/d,早、晚各服药1次。

  13.桂蓝菜肴:

  [原料]桂心、蓝菜各60 g。

  [制法]将两味洗干净,捣为末,分为3服,以生猪肝0,25kg,去膜,细切,煮熟,伴末服,入五味同食。

  [功效]利湿杀虫。适用于湿邪下注,疮疡疼痛。

  [服法]每日早晨1服。

  14.白糖鱼胶饮:

  [原料]鱼胶60 g,白砂糖50 g。

  [制法]将鱼胶和白糖放入瓷碗中,加水适量,隔水炖半小时即可。

  [功效]解毒、补虚、止血。适用于阴蚀、阴疮、痔血。

  [服法]1次/d,连服3~7日。

  15.黄豆双花芦根饮:

  [原料]黄豆50 g,金银花(双花)、菊花、芦根、绿茶各15 g。

  [制法]将前4味洗干净,先把黄豆煮烂,然后将金银花、菊花、芦根、绿茶一同放入沙锅内同煮片刻,去渣取汁,趁热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咽喉肿痛、疮痈疼痛而局部发热红肿患者。但阴虚发热和身体虚寒者则不宜服用。

  [服法]1剂/d,连服3日为1疗程。

  16.一枝黄花冲剂:

  [原料]一枝黄花500 g。

  [制法]将黄花切碎,放入沙锅中,煎煮2次,过滤取汁,浓缩成浸膏,加适量糊精,喷入糖精钠水溶液,拌匀,干燥,磨成细粉。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消肿。适用于咽喉肿痛、疮疡肿疖等症。

  [服法]取细粉加水制成颗粒,6 g/次,2次/d,开水冲服。

  17.葛根石膏粥:

  [原料]生石膏60 g,粳米100 g,葱白2根,豆豉、生姜各10 g,葛根30 g。

  [制法]先煎石膏、豆豉、葛根,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快熟时加入葱白、生姜,再煮片刻即可。

  [功效]祛风清热、除烦。适用于疮疡初起,全身恶寒,局部红肿、热、痛等。

  [服法]1剂/d,顿服。

  18.苦菜姜汁饮:

  [原料]苦菜50 g,生姜20 g,黄酒10 mL。

  [制法]先将苦菜和生姜洗干净,分别切成小颗粒并捣烂,然后用洁净纱布包好绞取汁液。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适用于各种痈肿恶疮。

  [服法]取两汁等量合并,混匀。每取30 mL,对黄酒10 mL,冲水饮服。

  19.金银花酒:

  [原料]金银花50 g。甘草10 g。

  [制法]将金银花和甘草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水2碗,煎取半碗,再入酒半碗,略煎,分成3份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疮痈、肺痈、肠痈等。

  [服法]早、中、晚各服药1份,重者2剂/d。

  20.炒绿豆芽肴:

  [原料]绿豆芽250 g,调料适量。

  [制法]绿豆芽去杂质,洗干净,放入热油中,加葱、姜、精盐翻炒去生。

  [功效]解热毒、利三焦。适用于热毒疮疡、小便赤涩不利等症。

  [服法]1剂/d,佐餐食用。

  21.蜜汁黄瓜饮:

  [原料]嫩黄瓜5条,蜜糖、白糖各50 g,山楂片30 g。

  [制法]将山楂片洗干净,用纱布包好,加清水200 mL煎熬,先后煎熬2次,共取药液80 mL,黄瓜去皮、心,削去两头,洗干净切成条,入沸水中煮熟,净锅置火上,加入山楂液、白糖,小火煎熬,待糖化尽后再加蜜糖收汁,倒入黄瓜条拌匀,装盘,随意食。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适用于咽喉肿痛,疮癣热毒,小儿热痢等症。

  [服法]1剂/d,佐餐食用。

  22.槐花酒:

  [原料]槐花120 g,黄酒500 mL。

  [制法]将槐花微炒黄,趁热入酒,煎数十沸,去渣。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疮毒已成未成,但热痛者。

  [服法]热服取汁,疮毒未成者服2~3次,已成者服1~2次。

  23.牛蒡枳实酒:

  [原料]牛蒡根3 000 g,枳实320 g(炙),毛磁石600 g(锦包),薏苡仁、乌豆各1 000 g,玄参、乌蛇脯各240 g,生地黄(切)2 000 g。

  [制法]将上述药晒干、去灰,切细,用绢袋盛,以酒10 000 mL浸泡3日以上。

  [功效]活血祛瘀生肌。适用于脚气上生风毒疮。

  [服法]每服1小杯,可长期服用。

  24.清汤野鸭饮:

  [原料]野鸭子1只(约1 000 g)。

  [制法]将野鸭子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干净,砍去头、爪,剁成块,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煮熟烂,用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脾胃,解毒敛疮。适用于疮疡疖肿久不愈合,体质虚弱等症。

  [服法]1剂/2d,佐餐服食。

  25.神效酒:

  [原料]人参30 g,没药15 g(别研),当归尾40 g,甘草15 g,瓜萎(全者半生半炒)1枚,黄酒3碗。

  [制法]将上述用酒煎煮2碗,分作4份即可。

  [功效]活血祛瘀,软坚散结。适用于疮痈肿疖。

  [服法]1份/d,细细饮之。

  26.黄豆芽蘑菇汤:

  [原料]黄豆芽250 g,鲜蘑菇50 g,调料适量。

  [制法]黄豆芽去根,洗干净,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下蘑菇片,放精盐、味精,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利水。适用于妊娠水肿,疮痈肿毒,妊娠高血压等。

  [服法]1剂/d,佐餐服用,吃豆芽、蘑菇,喝汤。

  27.梅花粥:

  [原料]绿萼梅6 g,粳米50~100 g。

  [制法]将梅花洗干净,与粳米一同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即可。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适用于梅核气、疮毒等症。

  [服法]1剂/d,空腹服用。

  28.土茯苓乌龟羹:

  [原料]土茯苓400 g,乌龟2热水,使其排尽尿水,开水烫死,去头、爪、内脏,洗干净,水煎1小时,再将龟和甲一并放入,加适量精盐、葱、姜、黄酒,煎3小时,调入味精即可。

  [功效]养血补血,祛风湿,强筋骨。适用于筋骨挛痛,恶疮痈肿,慢性湿疹,牛皮癣等症。

  [服法]1剂/2d,早、晚餐食肉喝汤。

  29.乌豆粳米粥:

  [原料]乌豆20 g,粳米100 g,红糖适量。

  [制法]每年秋季将乌豆收集存放,每次取乌豆用温水浸泡1宿,加水先烧开,再放粳米、红糖,煮至豆烂米花黏稠为度即可。

  [功效]活血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水肿胀满,风湿痹痛,关节不利和疮毒痈肿等症。

  [服法]1剂/d,每日早餐时温热顿服。